尋找如來藏(上)──解脫的入門  

不少想學習佛陀真正智慧的人,在熏習正法之前,大多數未曾聽聞過「如來藏」這三個字,不知道「如來藏」對生命的意義。既沒有機會了解衪,也不知道證悟了衪就叫做開悟。因為一踏入佛門,師父都說開悟是祖師大德的大事,不是我等凡夫可以做到的事,也就是說要大家別夢想「開悟」;總之,意思是說,開悟對我們來說是遙遠的事,是絕不可能的事。

但是當年達摩祖師將法傳給二祖慧可時,就明白的指出,修學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只有「如來藏」一門可入啊!找到這個「無門之門」如來藏,就是所稱的開悟,開悟是利用現象界的虛妄我去參究,而找到真實我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真正的我啊!

有些人會覺得這個世間萬法很虛幻,很沒有真實感,對世間種種現象存有不少的疑惑。很多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只是人類社會積以成習的意識型態;然而意識分別事物經常會輪換不定,讓人感覺到相當的不真實,處於如此虛幻不實的人生中,痛苦和悲傷是無常,快樂也是無常;没有永恒的快樂或痛苦,樂與苦都是無常,輪替出現,既然不是永恒的,就不會是真、實之法。但是眾生總喜追求快樂、捨棄痛苦。眾生是否真的了解什麼叫做「苦」呢?大家所能現前感受到的苦固然是苦,而捨離苦或是捨苦之後所得到的所謂的「快樂」,就是真實的快樂嗎?

很多人無法靜下心來思惟,不知快樂與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追求快樂覺受的同時,隨著因緣的生滅變化,當快樂漸漸消退,痛苦正悄悄的、無聲無息的尾隨而至,或許有人說快樂之後,我並没有痛苦,但是失去快樂的落寞、空虛感,對生命存在的無奈的空洞感,這種無所依止的空虛感,難道不是痛苦嗎?但若有人又說,我没有快樂也没有痛苦,我是不苦亦不樂的。這個「所謂的不苦亦不樂」試問能夠維持多久?芸芸眾生的人生百態中,絕大多數的人們都不願意讓自己成為無知無覺的狀態,再怎麼說都是喜歡有所覺受的──眾生貪著、執取能分別的「意識心」的「見聞覺知」所覺受的痛苦或快樂而不自知,不知不覺地一併承受了與見聞覺知俱起的苦樂憂喜,就這樣,一輩子在苦、樂中自尋煩惱成為一切有情無法自拔的通例。

快樂與痛苦離不開「意識心」的見聞覺知的情境,一般有情都迷惑在見聞覺知的境界中,認為即使是感受到痛苦,也勝過無知無覺,因為痛苦的存在正表顯自己的存在,所以就算是在受苦時,寧可讓自己活在當下,而成為痛苦的萬物之靈,也不願意當一個沒有覺受的無情。所以,符合現實而平凡無奇的劇情少人喜歡,驚險刺激高潮迭起的連續劇才有人愛看。這些帶給人們情緒波動的見聞覺知的覺受和貪愛,是一切有情眾生不願捨離而喜好攀緣、貪著、執取的。也許有人會說:「人們大部份都喜歡喜和樂,但是哪有人喜歡”憂”和”苦”呢?」但事實上,當我們痛苦時,沒有人不把痛苦的我當做我的(所以會覺得當時過得很痛苦),從來不知「痛苦的我」或者「快樂的我」,這些「痛苦」與「快樂」 的「我」都是「意識妄心我」的功能,必須假藉其它種種的外緣才得以顯現出來,不是自己可以單獨存在的;因此不了解喜樂憂苦等覺受來自眾緣和合,不了解所謂快樂與痛苦等覺受的虛妄性,就無法真正離苦得樂,也無法從人生中種種的痛苦和磨難中得到解脫。

除了佛教以外,世間也有各種科學、醫學、哲學、宗教等領域在探討如何解脫,但是這些體系裡的解脫概念都建立於身心的短暫解放,暫時降伏能分別的意識心,或是將意識心不起任何作用,將意識心處於空蕩蕩的境界,就以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受福業來說,都屬短暫的止息輪迴而已,以無量無盡生死而言,當短暫的解脫喪失的時候,再次輪迴受報,就又重新回到痛苦中。由於「外於真實我如來藏心而求法」的「心外求法」的世間諸法所建立的解脫,乃無常法,尚屬於虛妄不實的意識境界,有異於 佛陀所教導的究竟解脫的「真實我如來藏」知見,所以「心外求法」還是處在三界中短暫的解脫而已,終究必然緣盡而趨於喪失,其因緣果報道理甚深極甚深,須於佛法中長久熏習始能真實信受。

 

究竟的解脫,是從來不知什麼是痛苦與快樂的「真實我如來藏」的本性,每一個人都平等的有這個「第八識如來藏」,衪無始以來本自不修就恆常解脫自在的,只是人們多生多劫的輪迴致使「迷己逐物」不自知而已,反而去外於「第八識如來藏」去求取「第六意識心的解脫」,這就是把「第六意識心」當作恆常的「我見」,終究是「心外求法」,即「外於自心如來藏」而無法解脫,這也是沒有值遇真參實修的善知識,或不信受善知識與之擦身而過的「人類一直無法解決的「解脫的問題」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