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萬行  

棒讀平實導師著作《楞嚴經講記》,只要能虛心受教如實修行,而且親臨座下聆聽開示,那麼修行的道路就不會茫然誤入歧途,必將會走得有次第順暢且穩固,福德智慧與日俱增,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勢必長劫化為短劫!

當然啦!導師所寫的書每一部都精彩非凡、勝妙無比,看得是大快人心,直呼過癮!這部《楞嚴經講記》,是破斥邪說的專書,更是佛子們期待已久的書,末學大略看了一遍,內心洋溢著無限的歡喜,趁著印象最深刻的時候,希望將內心的自受用轉為他受用。但是經中的內容和法義實在太豐富,不管末學怎麼寫,都寫不出導師書中法義的千萬分之一,所以也只能摘錄其中片斷以饗讀者。

菩薩嘛!終究不會藏私,有好東西總會急著和他人分享,更何況菩薩的種種萬行都能成就業果,並且都是屬於可愛的異熟果。因此,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把導師的書贈送有緣人,可惜有些人往往不先看看書中的內容是否精彩,卻先問我:「你的師父是誰?在那兒出家?法號什麼?」如果我說:「我的導師是 平實菩薩,是一位在家的大菩薩,悲心深重智慧如海,已經出版約一百本書了。」這些人聽說 導師外表只是個在家居士就走了,只因為 導師不是一般想像穿著染衣的出家師父,但是卻是真參實修有證量的「實義菩薩」,不同於一般的「假名菩薩」而已,由於眾生多是對於實證的佛法不能如理的檢擇判斷,就因此錯失修學正法的因緣。

看來眾生大多是著相的,也難怪啦!因為多數的學佛人對於佛法的知見難有擇法眼,仍一味地落在大名師的表相崇拜心態,所以末學當然義不容辭地要稍微介紹《楞嚴經講記》的精彩內容,茲摘記在第一輯中 180~183頁中的片段分享於下:

1.在家、出家不以表相來判定:

「殊不知地上菩薩大多數是現在家相的,若是出家了大多數還是會示現為在家相,因為只受持菩薩戒而不受持聲聞戒。這有兩個原因:一是現在家身容易除性障,如果入地之後還穿著僧衣,大家一定都對你很恭敬,你就沒有讓習氣種子現行的機會,煩惱障隨眠就不容易斷盡。此外,菩薩到了某個層次以後,他自己有可愛的異熟果,受用不盡、享用不完,不必出家受供。」

閱讀之後,我們務必加以深思,眾所週知的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維摩詰大士……都是天衣飄飄、花冠瓔珞嚴飾其身,何等莊嚴自在!他們是早已證悟「生命實相」的大菩薩,甚至是古佛再來,自動示現為菩薩作為 佛陀的協侍,輔佐 佛陀弘化佛法,不也是在外表上現在家相嗎?這也就是很多再來菩薩,為了佛法的實修,多現在家相,在種種塵境中接受考驗,其佛法上的證量,遠比一般的表相僧眾還要高,我們有這樣的了解,才不至於誤解出家的真實義!

2.菩薩在一切萬行中都能成就業報:

「成就業報的目的在於積集修學菩薩道的資糧。修學菩薩法和修學聲聞法不一樣,修學聲聞法只是證解脫道,把我見我執斷了就沒事,就成為無學,以外就沒有什麼好再修學的,不需要積集未來世行道及成佛的福德,但是菩薩想要修成究竟佛果,就得具足無量無數的福德啊!福德不具足,別說是成佛,連明心都明不了…」「所以說菩薩外門廣修六度萬行,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修集福德嘛!當福德資糧具足了,才能有因緣遇到真善知識及真實可以證悟的法。」「所以菩薩悟前要外門廣修六度萬行,悟後要內門廣修六度萬行,入地後要內外門兼顧的廣修十度萬行。」

3.不貪求一己的私利:

「在聽聞正法之後,要能夠修正自己的心行,不去貪求一己的私利。」

「真正要行的是菩薩行,必須完全的付出,只問自己能夠為三寶、為眾生做什麼事?」「假使能如實地去修正心行,那麼口行和身行就會跟著改變,就會使實相般若智慧快速增長,功德法財也會一樣快速增長,這才是「諸菩薩」真正的「萬行」。」「如果不能這樣修正身口意行,反而去效法凡夫們的所想、所說、所為,就叫作凡夫的萬行,不是這部經所講的「菩薩萬行」。

4.這一部經典為什麼又叫作「菩薩萬行」?

「是因為菩薩總是不求自己的利益,明知道為正法、為眾生所做的一切事都是義務的,都沒有世間利益可言,都是在利他的,可是卻能夠長期的夜以繼日、不辭勞苦的努力去做,這才真正是任勞。可是修菩薩萬行的人,除了任勞以外還要能夠任怨。」「我們聽到了那一些誹謗,心中想:「反正娑婆世界眾生本來就是這樣的。」心裡接受了,才能任怨;任怨之外要能再加上任勞而不斷的行菩薩行,這才叫作「菩薩萬行」。

「菩薩很清楚地看見解脫果和佛菩提果的果報,所以在受到傷害的時候能夠往上提升,在艱辛度眾時能夠不辭疲累」「菩薩必須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因為無量數劫以後還是要回到這一條路來,這是唯一能夠究竟解脫的成佛之道,除此而外沒有別的路。」「佛、菩薩真的不好當,因為眾生無知,所以對佛菩薩是一樣的誹謗、傷害。你必須有這種認知,才能當菩薩;否則當不了幾天就會喊累,不久就會退失而不再修菩薩行了。」

看完以上楞嚴經的片斷,是否更加深入的了解「菩薩」的心行與願力──「無願求地只為護持正法與利益眾生法身慧命,而行難行能行、難忍而忍的「菩薩萬行」,是不是為了能當一位在生命中究竟提昇自、他的菩薩而引以自豪?有這種認知,我們的心胸器度就會愈來愈寬廣,鞭策自己愉快地成就菩薩萬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