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表演  

 同學傳了下面這篇網路流傳的文章給我:

 

「好文分享~

《不要坐在最好的位子上,身心俱疲的沈睡》網路文章

有個小鎮上來了一個馬戲團。他們在當地招募臨時工,並提出以下幾種不同待遇:

做三個小時工作送一張外場的票;

做六個小時就可以進到內場看表演;

做一整天,就可以得到最前排最中間最好位置的票。

有一對窮人家的小兄弟願意幹一整天,換一張最前排的票。於是,他們開始了辛苦的工作。

從太陽升起到落去,他們一刻不停地幹活,中間只分吃了一個饅頭。到下午的時候,兄弟倆都十分疲憊,但是看馬戲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希望得到最前排最中間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倆終於在艱辛的勞動後達成目標,拿到入場觀賞演出的票。

他們筋疲力盡地坐在第一排最中間最好的位置,卻滿身塵土,還有滿手土豆子一樣大的水泡。

主持人出場的時候,大家都熱烈地鼓掌,而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卻在這掌聲裡,疲累沉沉地睡去……。

故事蠻讓人心酸。

可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寫照嗎?

這個世界很精彩,就像馬戲團的演出一樣。

而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能坐在最前排最中間的位置看這場演出。

我們其實也一直從小就接受著這樣的鞭策;

工作,務必力求盡心盡力,一再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力求爭取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看演出!

於是我們就開始拼命幹,幹到身體疲憊、崩潰,終於得到那張美好的票了。

可是,到了這一刻,你已經老了;

耳聾眼花、百病纏身。

雖然努力拿到了入場券,又拼命取得了最好的位置,卻再沒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賞這場精彩的演出了!

回頭看看,你是選擇付出適當的努力,然後高高興興地,坐在內場看演出,

還是選擇拼命也要坐在第一排最中間,沉沉睡去呢?

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並不是只為坐在一個多麼好的位置而拼命,導致一輩子身心健康疲憊,崩潰!

而是只要盡了心力後,可以怡然快樂,盡情地欣賞每一場精彩的演出。

如果有一天你感覺累了,感覺不堪重負了,

那麼就停下來好好衡量一下,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更準確的定位吧!

記住,來這個世界,我們是為了看一場精彩的演出,而不是為了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沉沉睡去!」

 

看了,這篇文章,不禁想到在上課時,三不五時的就會聽到 導師對我們的開示,大意如下:

凡夫與二聖人(聲聞、緣覺)都將我們所看到的世間現象當作真實,從來不知道我們所看到的,只是鏡中所影射出來的影像而已;而菩薩因為發了利樂眾生的「菩提心」,終究找到了「投射出影像」的那面「鏡子」,「對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這面鏡子所照映出來的影像」了然於心,影像不停的生生滅滅、變來變去,都是因為有「鏡子」存在的關係,而這面鏡子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心如來藏」,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如來藏裡,都在「如來藏」裡面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從來不會外於「如來藏」而存在而生活;也就是說,我們所見、聞、覺、知的世間,都不離「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

為了方便讀者了解,茲引述親教師刊登在「第107期的電子報」的一則智慧分享於下供參

「這裡舉兩個例子,可以用來說明眾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外境的事實。

第一個例子:以國外各種比賽的現場轉播來說明。當國外攝影師用攝影機將比賽的現場情景一五一十地拍攝下來,然後透過訊號傳輸到轉播車、衛星,由衛星將訊號傳播到國內的電視台,再由國內電視台傳播到觀眾的電視機前,讓國內電視機前的觀眾可以即時觀賞比賽,如同國內觀眾親臨國外現場一樣,並且與比賽的實際情況完全一致。然而,在觀賞比賽當中,國內觀眾到底有沒有到國外現場呢?顯然沒有嘛!觀眾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乃是透過國外攝影機、訊號、衛星、國內電視台以及電視機等工具,將國外現場的實際情形顯現在國內觀眾的電視機前面,而讓國內觀眾看到了真實的現場一般。其實觀眾們根本沒有親臨國外的比賽現場,這就是說,眾生所接觸的外境,乃是我們的如來藏透過眼根攝取外境(如同攝影機攝取比賽情景一樣),然後透過視神經傳導訊號到大腦(如同比賽影像透過訊號傳遞到廣播車、衛星,再從衛星將訊號傳遞到電視台、國內觀眾的電視機前一樣),然後將外界影像顯現在大腦中,讓眾生七轉識的自己去作種種分別(如同國內觀眾在電視機前,看到國外比賽的影像,就像自己親臨到國外現場一樣);其實根本沒有接觸到外境,可是眾生一直都是誤以為真實接觸到外境,不是嗎?

第二個例子:譬如航空業訓練機師,常常用飛行模擬器來作模擬訓練。當機師坐在飛行模擬器裡面,其設備與真實飛機駕駛艙設備一模一樣;所差別的,乃是眼見種種訓練的影像,都是事先拍攝,或者是用動畫等顯現在機師的眼前。當機師遇到某些模擬訓練的情形時,飛行模擬器將預設的影像顯現出來,有如外在真實發生的情景一樣,讓機師模擬真實碰到外境時該如何因應。然而,這些機師訓練的時候,真的有接觸到外境嗎?顯然沒有嘛!只是飛行模擬器所模擬出來情景影像而已,卻可以讓機師如同真實接觸到所模擬的外境一般,就在這些模擬的外境中作種種分別,其實根本沒有外境,不是嗎?

由上面二個例子可以證明:眾生所接觸的外境,只是如來藏像鏡子一樣,很忠實地將外在的相分境界,於大腦中顯現內相分境界,讓見分七轉識的你去分別,以此來連接外境,讓眾生誤以為真實接觸到外境,其實根本沒有接觸到外境。菩薩證悟如來藏以後,知道蘊處界及展轉所生諸法都是由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再由七轉識虛妄分別,起種種如理不如理、可愛不可愛等等心行;因此,菩薩轉依無我的如來藏,在日常生活中,不再虛妄分別似有外境而起種種煩惱與執著,專心在佛法上用功,不再到處攀緣,雖然菩薩身處在五欲中,卻不為五欲所染。如是了知以後,漸漸地將自己的煩惱斷除,乃至究竟斷除。這個道理,就好像花花公子一樣,歷盡世間種種五欲六塵後,一旦改頭換面,對於世間種種五欲六塵自然會平淡看之,這是因為花花公子已經在五欲六塵走了一回,已經有了免疫力、抵抗力,當然不容易被世間種種欲望所束縛,所以菩薩在欲、行欲,不為五欲所染而發起色界定。」

所以,覺悟的有情──「菩薩」,是來人間看表演的,是在欲、行欲、卻不為五欲所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