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貼 1206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 第6集[4].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580-a12_006

第6集

 

入門起信--決定淨信大乘

由正潔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也就是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所著作《起信論講記》第一輯,論文部分的一個導讀。這個系列大概會分為五集,這個系列的名稱我們把它叫作〈「決定淨信大乘」〉。

既然是決定淨信大乘,基本上它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個,在佛法跟外道的比較之上,我們先分清楚佛法跟外道的區別何在。基本上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把三自性-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執性-講說正確,這是第一個層次,先辨別佛法與外道的差別。

第二個層次,在佛法當中,既然我們的題目是〈決定淨信大乘〉,是用來講說這個《大乘起信論》前面部分的論文,第二個層次我們就必須把大乘與小乘的差別把它作一個區分,把這整個兩乘之間-大小乘之間-它的互相是誰為根本?互相之間的法義是以誰為一個依據?

我們就依這兩個層次來解說這個《大乘起信論》,以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起信論講記》相關論文部分作為一個導讀。同樣的,還是要請菩薩們在聽完這一個部分的系列之後,再回去參閱一下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起信論講記》相關的內文。我們先把我們這個系列所會談起的《起信論》的論文的部分,我們先簡單地唸一次《大乘起信論》前面:

歸命盡十方,普作大饒益,智無限自在,救護世間尊;

及彼體相海,無我句義法,無邊德藏僧,勤求正覺者;

為欲令眾生,除疑去邪執,起信紹佛種,故我造此論。

「論曰:為欲發起大乘淨信,斷諸眾生疑暗邪執,令佛種性相續不斷,故造此論。有法能生大乘信根,是故應說。說有五分:一、作因,二、立義,三、解釋,四、修信,五、利益。此中作因有八:一、總相,為令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貪求利養等故;二、為顯如來根本實義,令諸眾生生正解故;三、為令善根成熟眾生不退信心,於大乘法有堪任故;四、為令善根微少眾生,發起信心至不退故。」(《大乘起信論》卷1)底下還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因為不屬於這一個系列五個單元所演說的內容,我們就姑且節省時間,就不朗誦下去。

我們先回到我們這系列,一開始所要演說的「歸命盡十方,普作大饒益,智無限自在,救護世間尊。」很清楚地,這一句在講的是三寶當中的佛寶。「歸命盡十方,普作大饒益」,因為佛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具足一切種智、具足十八不共法,佛遍知,佛十號具足,唯一的一切種智人,是我們所應該要歸依的對象。佛憑什麼說祂是一切種智人?祂相對於外道的那一些大自在天,相對於外道的那一些造物主,差別何在?在我們這一系列後面的論文,我們會有一個非常清楚的一個解說。

好!再來「及彼體相海,無我句義法」,這個是指的法寶。依於佛證的一切種智,依於佛──真正的佛,如《金剛經》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真正的佛不是有形有相、有名稱的那一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而是一切有情眾生本來具足,本自具足不生不滅的這一個法身佛。由這個法身佛,依於《楞伽經》裡面所說的「藏識海常住」,這一個法身佛──如來藏第八識,祂猶如大海,祂的體猶如大海,祂的一切種子、一切功能,出生了一切森羅萬「相」,這就是體相海。依於這個體、依於這個相,皆如同大海廣闊無邊,一切眾生有情,不管他的正報、依報、他的輪迴或是他的解脫,都不能異於這個法身佛如來藏,這個一切種子識所出生的萬法而能夠呈現。而如來藏本身祂是無我法,依於這個無我法,佛為我們演說這一切三乘菩提,每一乘菩提都是要我們實證於無我;差別只在於小乘只斷煩惱障證人無我,而大乘卻是兩種無我都必須要實證。

所以我們以前曾經引用過四宏誓願跟菩薩們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跟菩薩們提醒了,菩薩從大悲心生,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而要成就究竟無上佛道,您必須先斷──「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要斷煩惱障。「法門無量誓願學」,於一切法無所不知,成就一切種智,這是所知障。二乘人-聲聞緣覺人-他只斷了煩惱障,證了人無我的一分,甚至還不能說是全部;而只有佛菩薩乘的行者成就佛道,才能夠實證兩種無我,這裡就是所謂的「無我句義法」。

再來的論文是「無邊德藏僧,勤求正覺者」,這邊真正的無盡的德藏僧,依於這個體相海無盡無邊,能夠衍生的智慧當然也就無盡無邊。修學這一個如來藏,依這個如來藏的功德無量無邊,而慢慢地從因地凡夫,發四宏誓願乃至三歸五戒,乃至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小乘的乃至迴小向大,或是直接就修學大乘而成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成就等覺、妙覺而成佛。這一些依於佛所說的法寶而修學的這一些修行人,不管是三乘菩提的修行人,我們其實都可以方便稱他為僧人,特別是大乘法裡面,僧人並不是以剃髮著染衣這種表相而稱呼他為僧。

以下的論文又說「為欲令眾生,除疑去邪執,起信紹佛種,故我造此論」。這裡的重點,就是整部《大乘起信論》乃至我們修學佛法的重點。換句話說,要除疑、要去邪執,除疑去邪執才能夠起信,才能夠紹佛種,這也是 馬鳴菩薩造作這一部《大乘起信論》主要的原因。除疑,除什麼疑呢?除是不是有輪迴的疑。如果沒有輪迴,那菩薩不必造論,眾生一死就一了百了,本來就解脫了,對於輪迴如何建立深信?對於輪迴建立深信了,才能夠相信說,三乘菩提是解脫輪迴的因。輪迴有兩種,或者我們說生死有兩種:一個是相應煩惱障的分段生死,一個是相應於所知障的變易生死。有輪迴,而能夠解脫輪迴的只有三乘菩提。原因何在?每一個外道,乃至佛還沒有應眾生之緣而出現在印度講說三乘菩提之前,每一個外道也都說他們的教主,他們所說的法,能夠讓眾生解脫證入涅槃,甚至也稱呼他們的教主是佛,、是覺者。那這究終的差別何在?難道是任由每一個宗教各說各話而沒有辦法去比較出來一個邪正嗎?當然不是!這裡 馬鳴菩薩乃至一切真正的修學正法的菩薩,他造論的原因,也都是要除掉眾生的這些疑,要去掉這些邪執;邪執就是錯誤的執著,基於去邪執以後,才能夠起信紹佛種。那除疑,簡單我們再把它歸納一下,就是第一個要先深信輪迴,深信輪迴然後去研究輪迴產生的原因,去研究輪迴:眾生輪迴是在哪一些時空?哪一些環境?有哪一些異熟果報要去承受?究終的原因何在?從一開始的斷我見、明心,乃至分證這個如來藏能夠出生一切萬法,這個如來藏如何是受熏、持種根身器?從這一個入門,而慢慢從總相智、別相智而慢慢地能夠證得一切種智成佛,就能夠具足十力,而能夠於一切法有所了知,皆所了知。這邊的除疑去邪執,除疑了才能夠起信,起信以後才願意成為一個僧寶而來修學佛法,來依據於佛所說的法寶而來成就,本身成就三身具足成為佛寶,三寶具足。

底下的論文:「為欲發起大乘淨信,斷諸眾生疑暗邪執,令佛種性相續不斷 故造此論。」這已經是剛剛解說過了,馬鳴菩薩接下來又說,他造這一部論說,有分成五個部分:作因、立義、解釋、修信、利益。

他簡單地解釋說他的作因有八,剛剛也跟菩薩們大概說過了,因為篇幅的關係,我們這個系列只講到八種作因的前四種。

第一個作因:總相,為令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貪求利養等故。菩薩們應該都有聽說過兩句話,菩薩從大悲心生,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為什麼能夠不忍眾生苦,能夠發起大悲呢?因為菩薩信受輪迴,信受如來藏為輪迴之因,信受如來藏為眾生能夠一生又一世不斷輪迴;因為如來藏受熏持種根身器,記持這些業種,隨業、隨重、隨念而出生;眾生無量無邊輪迴當中的受生,而去受苦、而去享樂,而去繼續不斷地在三界六道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每一次不同的角色當中,我們之前在講戒的時候,有講說佛性常住,孝順心、慈悲心。如來藏衪的妙真如性就是佛性,依於佛性出生一切萬法,依於萬法出生眾生的輪迴,依眾生的輪迴當中,皆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菩薩能夠發起大悲,就是信受輪迴,信受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是因為顛倒執著、妄想執著,這樣子的顛倒而沒有辦法去證得這個實相。在沒有辦法證得實相而沉淪於這一個生死長夜當中,互相曾為父母、兄弟、姊妹,不只是希望這一世的父母、這一世的妻子、這一世的親友,能夠離苦得樂;也希望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的這些眾生,皆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的眾生,也能夠像我一樣修學佛菩提。先能夠除疑去邪執,依於佛寶所說的法寶,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乘的勝義僧、一個真正的德藏僧,而來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而能夠圓成佛道。這是一個總相,菩薩絕對不是為了要貪求名聞利養,因為剛剛也說過了,要成佛必須要能夠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貪求利養的人必定是有我,必定與剛剛所說的煩惱障、所知障所相應的人無我、法無我違背。這樣子的話,就不可能能夠實證佛法,連證初果都不可能;小乘的初果都不可能證了,怎麼可能成就大乘的圓滿佛果呢?

好!第二點,為顯如來根本實義,令諸眾生生正解故。如何是正解?法界實相到底是什麼?我們簡單來說,法界實相就依於我們剛剛一開始起頭所說的三自性。

依於如來藏圓成實性,這一個圓滿的真實心能夠成就一切萬法,衪是真實之法,衪不是一個假名虛妄建立之法,只有佛把這個法界實相,把這個三自性講對了。所以我們歸依於佛,乃至歸依於佛所說的法,歸依於佛、歸依於法而成為僧寶,而依於佛所制立的戒,從佛、法、僧、戒產生建立的四不壞信,進而來修學佛法,至少先證聲聞乘的人無我,一分的斷我見,這是眾生能夠解脫輪迴,真正的見解的入門起始。

這邊要提醒菩薩們的是,就如同 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這一些真正的菩薩,都會造作、寫說真正屬於符合剛剛所說三自性的論。一些主張無上瑜珈,以男女淫欲雙修為能夠成就無上之道的這些所謂的菩薩,譬如像寂天、譬如像月稱、譬如像宗喀巴,他們所寫造的這些《入菩薩行論》、《入中論》乃至《入中論善顯密意疏》,雖然也是號稱菩薩、號稱是論,可是他所演說的,裡面的佛法是完全背離於剛剛所說的煩惱障、所知障的人無我與法無我。

我們作這樣的聲明,當然必須有鐵證而能夠來證實這樣子的指斥,確實是有憑有據的,後面系列裡面我們就會去講到了。這裡我們只簡單的提出來一個大綱,在這一個部分,菩薩們,尤其是新學菩薩,因為信心還沒有建立,因為正知見還沒有建立,經常會犯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或是落於這樣子的一個執著。有一部分的菩薩他可能會引用《六祖壇經》而來告訴我們說:「正覺講堂只要說自己的法就好,何必要破斥其他人所說的佛法呢?」他們會引用《六祖壇經》裡面所說的:「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這樣子的指稱「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聽起來是很有道理,可是這引用《六祖壇經》的這樣子的一個新學菩薩,他可能忘記了,同樣的一部《六祖壇經》裡面,六祖又是怎麼說:「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因為這樣的迷惑的愚癡人,你沒有辦法跟他談論,因為他邪見在心,是因為這樣子的前提,所以我們才「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絕對不是說,你說你的法,我說我的法,彼此講的都是正確的,絕對不是這種情形。

如果我們再引用更多的例子,那您可以再看看同樣的一部《六祖壇經》,六祖說了:「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請注意最後一句「出世破邪宗」,既然是出世破邪宗,佛法裡面,人相處之間可以講六和敬,可以講互相之間依於一個世俗的禮貌,我們可以有這樣子的一個作法;然而在法義上面,絕對沒有顢頇籠統的餘地!

菩薩們要記得,如果邪法充斥於世間,那您即使修學到佛法,您的佛法其實只是表相佛法,它連讓我們能夠證入三乘菩提聲聞菩提當中的斷我見的功德都不可能成就。因為他會主張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他會主張意識是常住的,這些錯誤的邪見,其實在很多的禪師公案語錄裡面早就都已經破斥過了。遺憾的是,很多人卻因為邪知識的邪教導,而堅持地認為以意識心,乃至意識心的自性、變相而為禪宗所實證的真心。

這個如來藏阿賴耶識,這一個法界的實相;既然把這個圓成實性的這個真實心都認錯了,他生滅法講錯了,不生不滅法必定也講錯;反過來講,不生不滅法這個真實心建立錯誤了,他在虛妄法的部分、生滅法的部分也絕對不可能講對,這兩個是完全相關的。三自性,只要有一自性講錯,其餘的兩個自性必定不可能能夠圓融貫通而說法。

那我們最簡單的引用永嘉玄覺禪師,這一個在《六祖壇經》當中被大家所稱讚為一宿覺,由六祖大師來為他印證的。而在他證悟之後,他是讀《維摩詰經》,這個禪宗的所謂禪門的照妖鏡,這一本經典,因為裡面它有說到「知是菩提」,又說到「不知是菩提」,若沒有實證的菩薩,一定會困死在這兩句之下。而永嘉玄覺大師,他自認證悟之後,他又去參訪六祖,又蒙六祖印證。印證之後他回去弘法的地方,他寫作了這一個《證道歌》,有讀過《證道歌》的人一定都知道,永嘉玄覺大師他在《證道歌》當中講到了:「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永嘉證道歌》)。永嘉玄覺大師身為一方大師,他簡擇諸方邪正,就如同趙州八十猶行腳的趙州從諗禪師,活了一百餘歲,可是他大半輩的日子,經常是在行走諸方,而去簡擇邪正辨別緇素,要讓一些野禪狐他們,沒有辦法繼續讓他的邪法、邪教導弘傳於世間,來危害學佛之人。

真正證悟的祖師,必定有慈悲心的,因為只要您入門的知見錯誤,入門錯誤,那就真的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開始入錯了門,那您永遠不可能走到正確的一個目的地。就好像我們現在要去火車站,可是別人幫我指的方向卻是去飛機場,這樣子的一個錯誤的指示方向為我們的演說,那如果眾生沒有辦法去認知,當您聽聞到邪教導,而旁邊有人不嫌棄不避嫌被人家指稱說:「您怎麼這麼喜歡去諍論?你各說各的法就好,何必要去簡擇別人?去簡擇別人的過失呢?去彰顯別人過失啊,您這可能落於說四眾過!」這樣子的說法,是有很大的過失的。剛剛說飛機場、火車站,這還是世俗的譬喻,如果我們用一個比較嚴重的譬喻,譬如說一個人有急症,這個急症,我們說是三界輪迴的生死病。有這樣子的重症的一個患者,這台救護車的駕駛他不知道方向,他在路邊問了一個有情眾生,結果如果這個有情眾生,他指稱的,他幫他指出的方向是錯誤的,那這一個救護車裡面的人,必定是要死亡;只有一個指出正確的方向,甚至願意坐在你的副駕駛座,陪著你一起抵達醫院的,才能夠幫助這個救護車駕駛,來救助救護車裡面的這個病患。如果一個人說你──指稱這個正確方向的人,你是在辱罵、你是在訶責那一個指錯方向的人,很清楚的是一個不合理的指責。因為菩薩說法的目的,乃至菩薩造論要來簡擇邪正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只是剛剛說過的「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因為這些眾生皆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我們怎麼能夠忍心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被惡知見所教導,而永遠沉淪於生死之中呢?如果是能夠容忍這樣的事實,那就失於菩薩的本分了。

好!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演說到這裡,謝謝菩薩們收看。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