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無相念佛法門的出處是《楞嚴經》,是〈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所說。修習這個功夫時,一定要先瞭解這個念佛法門是無相的念佛法門,不是有相的念佛法門,否則這個功夫是修不成的,更不用說,以後能修成看話頭功夫了;因為在動態中看話頭時,一樣是無相的。為何這個念佛法門是無相的呢?平實導師如此說:


大勢至菩薩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這一段經文不斷地使用「憶」字,並舉母子相憶之情形來說明。行者若是少年離家,別母十數年,常憶念慈母,當知憶時沒有姓名,亦不會從早到晚在心中稱念媽媽,而只知時時刻刻牽掛著慈母,唯有一念牽腸掛肚。行者若是為人父母,憶念留學外國或移民國外之子女時,亦只是時時一念牽掛,心中並未不停地唱念子女名字。……只是不停地想念他、憶念他。乃至憶到入神之時,渾然忘我,也忘了外在的世界和聲音。
此一憶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圓通章之主要精義。


   在《楞嚴經》中的這一段經文裡,不斷的使用「憶」這個字來說明如何念佛,並且還舉例說明母子相憶的情況;以這種人間很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明無相的憶佛淨念。現今住持佛法於十方世界的所有如來,都同樣悲憐而憶念著一切眾生,就如同子女辭別慈母而離家,遠赴別的國家多年,都沒有機會回家看望母親;這時慈母心中一直都會憶念離家很遠的子女,當她憶念遠在別的國家裡的子女時,心中並沒有子女的形像、影像,心中也都沒有稱唸子女的名字,可是她心裡很清楚自己是在憶念、想念某個孩子,不會誤以為是在想念家中的另一個子女。

    反過來說,當離開家園而遠赴他國的子女,也會同樣思念而憶起故鄉慈祥的母親,心裡面也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憶念故鄉的母親,但那時他的心中並沒有母親的形像、影像,也沒有在心中或口中稱唸母親的名字;可以說,母子雙方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唸對方的名字,而只是時時刻刻都有一個微細的念在牽掛著、憶念著。有時甚至會想念到入神,忘了外在的世界和聲音,像這樣子「憶念想念」之方法,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真正原理。


(正覺電子報 第83期 第64、65頁)



請問您對於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的了解是什麼呢?
在這裡 佛菩薩的智慧教導,到底是見什麼佛呢?

且要怎樣才能見到 佛菩薩所說的 佛呢? 這個 佛 在哪裡?


祝福您不久的將來「必定見佛」,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