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48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四十八輯 四加行

 

佛法裏面的四加行是指:即將要進入見道位之前,會出現的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個階段。不論是解脫道或是佛菩提道,修行的順序呢都會經過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四加行就是說在加行位已經滿足,即將要進入通達位,也就是見道位,中間會經過的四個階段。修習解脫道有解脫道四加行位,佛菩提道有大乘法當中的這個四加行位。我們就以比較簡單的二乘見道——真斷我見的四加行位來說好了。「煖」就是說,好像我們生火,要生起見到光明的火——在古時候呢是鑽木取火,鑽木的時候把材料準備好,旁邊放上小紙屑、小木屑,鑽哪鑽哪……開始呢有熱的溫暖跑出來,有微微的煙跑出來,那我們就知道這一次的生火有希望成功;雖然還看不到真正的火,但是「煖」的相已經出來了;代表我們的方向正確,只要不中斷,繼續努力,火就可以出來。「頂」就是指繼續加熱、繼續鑽,讓熱量累積到頂點。那但是是不是說到了頂點之後火就會蹦出來呢?還不是,在火正式出來之前有一段時間好像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呢我們只要繼續鑽,繼續安忍下去,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變化,實際上就是要讓木屑一直升溫,這就叫作安忍位;如果這個時候沒有辦法安忍,停了下來,那火就不能出生。在火剛剛產生的時候是透明的,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所以還會以為和以前一樣,怎麼一直都沒有變化,直到木屑開始變黑了,我們才知道火其實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那麼這一段火剛剛開始出來但是還看不太見的這一段時間,如果隨便來了一陣風,還是有可能把它吹熄的,這一段時間就叫作「世第一位」。當然,火如果真的完全的燒起來了,那就可以把生死的木材給燒掉,這就叫作見道通達位。在《瑜伽師地論》裏面這樣子說:

 

【復作是念:「我於今者(就是說,如理的去作意,觀五蘊十八界),唯有諸根,唯有境界(就是說,只看到了有六根、有六塵),唯有從彼所生諸受(從六根六塵所生出來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唯有其心,唯有假名我、我所法,唯有其見(意識心的認知),唯有假立(的諸法),此中可得(也就是說,只有在十八界裏面才有我跟我所諸法),除此更無,若過若增。」如是唯有諸蘊可得,於諸蘊中無有常恒、堅住主宰,或說為「我」,或說為「有情」。】(《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

 

意思是講說:我們觀行的五蘊十八界所看到的,是不是不外乎是能緣的心與所緣的六塵、五蘊?那能緣的覺知心也就是識蘊、受蘊、想蘊、行蘊,在其中受苦、受樂或者受不苦不樂的心,是不是無常的?是不是苦?是不是無我?是不是非生?是不是空?而所緣的六塵五蘊是不是無常?是不是苦?是不是無我、非生、空?覺知心是假我,那比如說,各位觀行到的六塵五蘊是內在的六塵還是外的六塵?是內六塵;所以六塵在內,五蘊也在內,覺知心是假我,六塵是假我,五蘊是假我,所謂的我、覺知心與六塵五蘊是不是都是內在的、假我的?所以,能見與所見是一還是異?是相等的、是平等的還是不平等的?所取的六塵五蘊是誰所出生的?能取的識是誰所出生的?自己所取的是不是根本就是自己?是不是在自己的內心自住當中去取自己的相分,叫作自己玩自己?如果這樣子觀行確定了,那就是自己親證到的現量如此,這個部分一定要自己去現觀現證才行。

 

「如是行者,於諸聖諦,下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是名為煖。」(《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再來,能夠這樣子生起這樣的自證的境界,叫作下品忍——下品的安忍、安住。因為我們只觀到自己,最多就是觀察到我們看得見的人間的六塵而得到確認。接下來就觀得更廣,比如說:看下三道的眾生、天界的眾生,他們的境界是不是也是這樣子自己住在自己的境界,能緣的心與所緣的境仍然是自生、自住,還是這樣子的平等平等。具足的觀察了三界眾生,有的是用現量去觀行,有的是用比量去確認、推斷,不論三界中的任何一地中,是不是都是這個樣子呢?「我」是能緣,「我」是所緣,能緣與所緣也就是覺知心與六塵五蘊,是不是都是自己內在的、自身的、所有的?都是假名為我的一個部分?能緣與所緣是不是本來就是平等平等?

 

「中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是名為頂。」(《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再接下來,既然已經現證了能緣的覺知心與所緣的六塵五蘊都是假有我的一部分,其實都是如來藏生的啦,就不會再有疑惑跟懷疑,可以隨順於真實的諦理,可以安忍、安住在這樣子本來五蘊就是空之中,諸法本來就無生無我,隨順安住在真實諦的無生忍中。

 

「上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名諦順忍。」(《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眾生本來是認為諸法有生,五蘊有我,住在我見之中,一路上修行證到這樣的智慧就斷了我見。我見呢,它本來會障礙我們證道,因為斷了我見所以能住在真正的無分別心,把覺知心自己與五蘊法都放下,所以從此之後心就能住於真正的寂靜而無間斷,也就是心得決定,不再動搖。

 

「即於如是寂靜心位,最後一念無分別心從此無間,於前所觀諸聖諦裏起內作意,此即名為世第一法。從此以後,出世心生非世間心,此是世間諸行最後界畔邊際,是故名為世第一法。」(《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這樣的人,與沒有見道的世間眾生是相反的,所以把他叫作世間第一。從此之後這一位、這個菩薩他的心中,所生起來的都是出世的念頭,而不是世間的念;這樣的人已經在世間法的邊緣,未來即將離開世間,所以他可以說為世第一。其實這就是四向四果、四雙八輩裏面的初果向了;從此之後,就進入了四雙八輩的行列,未來就一定會進入見道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