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奴   

一般大眾的觀念,都是認「見、聞、覺、知」為自我。

 

以佛法角度而言,我們所認知的自我,是將最聰明伶俐「第六意識」的「覺知」功能誤認為真實的自己,而不知道「第六意識」只是被「第七識意根」──處處作主,做決斷所運用的心而已。由於尚未接觸佛法,對整個生命、身心運作的內涵不明白,往往以能思考、分析的「第六意識心」當作自己,從來不知在每一期生命中扮演極重要角色的「第七識意根」。

 

其實「意根」──擔任處處作主、作決定 (也稱作第七末那識)才是凡夫眾生們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性格,自以為是的自己;除了第六意識心、第七識心意根之外,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還有一個「本來真面目」──第八識如來藏心,衪才是我們的真我──「衪」正是佛陀示現在人間要告訴眾生的一件大事因緣。事實上,不但芸芸眾生不知道「八識心王」的真相,甚至連許多正在學佛的佛子們也不知道,佛法最基礎的「八識心王」。

 

無意間讀到了一則頗能警醒世人之《釋家觀化還愚經》的故事,深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早已習慣於虛應故事,遇到狀況,會在「意識」層面上粉飾,作表面功夫,有了差錯,本能地的怪罪別人。修學佛法之後,才了知每人心裡的運作過程,有因有緣配合著歷劫累生所囤積的種種心性熏習,絲毫不爽,全都如實的顯映在舉手投足之間;若是沒有佛法的正確引導,如何能洞悉洗心革面需要徹底地從「第七識心」「意根」上著手,先由「意識」長期說服「意根」,才有可能改造自己?

 

如今這一則故事,正是可以當作一面明鏡來檢查自己──是否難調難伏的「意根我」已確確實實經由「正念」的熏習改變而所折服了?不再依於長劫頑劣的執著邪見解,錯誤的意識所左右,終究能夠「表裡如一」的從事清淨善行了!

 

這是一篇非常值得我們再三省思的好故事,所以簡譯如下,以嚮讀者:

 

從前舍衛國有一戶貧窮人家,夫婦兩人都心性慳貪,不能有任何施捨之心,且心意粗惡、不信道德;佛陀憐愍他們的愚蠢,故意示現成一位貧苦的沙門到他們家乞食。讓他們有培植福德及學習轉變的機會。

 

當時剛好婦人的夫婿不在家,婦人看到沙門出現在門口乞食,就口不擇言毫不講理的亂罵一通。

沙門就向她說:「我身為修道人,以乞食維生,請您不要口無遮欄的謾罵,我只是希望乞得一口飯罷了!」

婦人答道:「就算你站死在此地也得不到我的一口飯,何況你現在健康如常,還奢望向我討飯,為免停留此地浪費你的時間,不如你早早離去為妙!」

沒料到這位沙門竟站立在婦人面前,立時翻白眼、斷了氣,當場現出死人的模樣,身體腫脹腐爛,鼻子嘴吧都長滿了蛆上下不停鑽動,腹部潰裂腸子爛壞,濃血屎尿不淨物四處流竄溢滿大地不堪入目。

 

婦人乍見此景,不禁驚懼異常,以致恐怖失聲,捨棄家門落荒而逃。此時,這位沙門也忽然間不見了,離開現場又出現在數里外的一棵樹下休息。

 

夫婿返家途中遇見婦人,對於婦人嚇得驚慌失神模樣感到非常奇怪,詢問婦人為何如此驚惶恐怖?婦人乃將沙門乞食又突然慘死的恐怖情形一一相告。夫婿聽後起了大瞋心,便問婦人:「沙門在那裏?」婦人回答:「沙門人已離去,想必離此不遠。」夫婿就手拿著弓箭與刀子循著腳印火速地追趕沙門;沙門看到他一路向前追殺過來,立刻化作一座瑠璃城,將自己層層包圍起來。該夫婿環繞化城數圈皆不得入。

 

該夫婿問沙門:「你為何不開門?」

沙門說:「想要讓門打開,你必須先放下你所攜帶的弓箭與刀子」,該夫婿自忖:「我應當聽從沙門的話去做,如果得以進入,我還一樣可以用拳頭打他,於是棄捨弓箭與刀。」可是城門還是没有打開。

夫婿又向沙門說:「我已經按照你的意思丟棄弓箭與刀,為何城門還是没有打開呢?」

 

沙門說道:「我是要你丟棄心中懷有殺人惡念的弓箭與刀,不只是放下執持在手中看得到的有形弓箭與刀。」

 

該夫婿對於沙門神聖竟然能深知他內心深處的計謀感到心驚膽跳,不自覺攝於沙門的威儀而當場叩頭,懺悔自己的過失,並且慚愧地向沙門頂禮說:「我的弊陋之妻有眼無珠不識真人,促使我對您生起怨氣與惡念,請沙門您慈悲憐愍不要捨棄作惡的我們,我馬上回家勸化她同來一起修道。」

 

說完之後,這位夫婿即刻起身返家;回家後,其妻詢問沙門的去處,夫婿向婦人一一描述沙門神奇的德行,以神通變化作瑠琉城的經過,現在沙門人還在原地,宜儘速前往懺悔謝罪才對。於是夫妻倆相偕到道人所在處,五體投地懺悔所犯的過錯,並且願意作為沙門的弟子,且夫婿乘機長跪請教沙門:

「道人神通變化已達聖境,所變化的瑠璃城,堅固難以進入,您已經到達意念堅定永無憂患的地步,請問您到底行持何種道德而達到如此不可思議神妙的境界呢?」

沙門答道:「我博學無厭倦,奉持佛的教法不懈怠,而且不敢放縱自己,不放逸地持守戒律,精進地修學慧業,緣此得不生不滅的涅槃之道。」

於是沙門就說了一首偈語:

「多聞持堅固  奉法為垣墻  精進難踰毀

 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為歡  善說甘露法  自知得泥洹

 聞為知法律  解疑亦見正  從聞捨非法

 行至不死處」

沙門說完偈誦後當下現出佛陀的巍巍瑞相與萬丈毫光,光芒四射,照耀天地。夫婦見狀驚愕不已,身心劇烈的不停顫慄。從此徹底地洗心革面改往前愆,並不停地將頭打地作大懺悔,因此消除往世二十億的惡業,得證須陀洹初果。

 

從以上的故事啟示,提醒佛弟子們,有心懺悔得要能真心誠意出自內心徹底的悔過,才能得到加持滅罪。誠如佛陀在以下所引聖教中之教示,若內心還是懷有惡念,抱怨、不甘願捨離惡心意的話,只是口說,僅在表面言辭上說懺悔,如何能夠止息及剷除心中的惡念種子?既然內心被怨恨所纏繞繫縛,在意念上一直無法放捨染污不善的想法,恆時與惡念相應,如何談得上是在修清淨善行呢?

《雜阿含經》卷48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我今悔其過,世尊不納受,內懷於惡心,抱怨而不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言說悔過辭,內不息其心,云何得息怨,何名為修善?』(CBETA, T02, no. 99, p. 351, a27-b3)

 

 

原文如下:

《釋家觀化還愚經》卷1:

「釋家觀化還愚經

昔舍衛國有一貧家,夫婦慳惡不信道德。佛愍其愚現為沙門,詣門分衛。時夫不在,其婦罵詈無有道理,沙門語曰:吾為道士,乞匃自活,不惡罵詈,唯望一食耳。

主人婦曰:若汝立死食尚叵得,況今平健欲望我食,但稽留時節不如早去;於是沙門住立其前,載眼杼氣便現立死,身體膖脹鼻口蟲出,腹潰腸爛不淨流漫。

其婦見此恐怖失聲棄而捨走。於是道人忽然捨去,去捨數里坐樹下息。

其夫來歸道中見婦,怪其驚怖。

其婦語夫:有一沙門見怖如此,夫大瞋恚問為所在?

婦曰:已去,想亦未遠,夫即執弓帶刀尋迹往逐,張弓拔刀奔走,直前欲斫道人。

道人即化作瑠璃城,以自圍繞,其人遶城數匝不能得入。問道人何不開門?

道人曰:欲所門開棄汝弓刀。

其人自念當隨其語,若當得入手拳加之。尋棄弓刀,門故不開。

語道人曰:已棄弓刀,門何不開?

道人曰:吾使汝棄心中惡意弓刀耳,非謂手中弓刀也。

於是其人心驚體悸,道人神聖乃知我心,即便叩頭悔過。啟道人曰:我有弊妻不識真人,使我與怨,願小垂慈莫便捨,今欲將來勸令修道,即起還歸。

其妻問曰:沙門所在?其夫具說神之德。今者在彼鄉,宜自往改悔滅罪。

於是夫妻至道人所,五體悔過願為弟子。

長跪問曰:道人神變聖達乃爾,有瑠璃城堅固難踰,志明意定永無憂患,行何道德致此神妙也。

道人答曰:吾博學無厭奉法,不懈精進持戒慧不放逸,緣是得道,自到泥洹。於是道人因說偈言:

 多聞持堅固  奉法為垣墻  精進難踰毀

 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為歡  善說甘露法  自知得泥洹

 聞為知法律  解疑亦見□  從聞捨非法

 行至不死處

道人說偈已現佛光相,洪暉赫奕照耀天地。夫婦驚愕精神戰懼,改怨洗心頭腦打地,壞二十億惡得須陀洹道。」

(CBETA, T85, no. 2918, p. 1462, c3-p. 1463, a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