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

菩薩的證境,一般人很難想像。一般真正努力修行的人所知道的佛法是要遠離,看見五欲時怕得要死,最好一個人躲到深山裡面去,妻子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財産也捨了,他一個人躲到深山去修行。有的人則是家人苦苦哀求:「請你不要出家」他偏要去出家,自己一個人走了;家人不讓他走,他三更半夜溜走了,自己應盡的義務沒有完成就走了。甚至於有的人到寺院裡面住下來以後,他發覺:這邊還是太吵,一天到晚有香客、信徒、學徒來,太煩了!一個人躲到深山裡面去靜坐不是很棒嗎?這就是貪求寂靜。貪求寂靜的人,假使有一天他把我見斷了,就會趕快想要斷盡我執,然後就急著要入無餘涅槃,這就是依身心盡。

 

 

  假使有個人來求法,但是被我發覺他是這種人,我會從禪三道場把他趕下山;因為我錄取了這種人去禪三,真的沒道理, 佛也會在背後笑:「這個蕭平實真笨,錄取了這種聲聞人,想要給他菩薩法。」所以,一旦發覺錄取錯了,就趕快把他趕下山去;他若因此而要離開同修會,就趕快走,我不留人;因為聲聞人,我度來沒有用,幫他明心以後他還是會入涅槃的,度了他做什麼?這種人依於身心盡的境界而修,是永遠不能成佛的。他不能盡未來際行菩薩道,就不能利樂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給他菩薩道的無上大法就沒有意義了。所以菩薩雖不貪著一切法,樂於遠離而不攀緣,卻不會一天到晚想要滅盡身心、入涅槃,所以菩薩要發大心。

 

 

譬如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他曾經有一世為了度一個女人,就陪她一輩子,跟她當一輩子的夫妻,讓那個女人愛他愛得要死,下一輩子重新再來時菩薩不跟她結婚了;但是教她要學佛,她不得不聽,因為貪愛的種子流注出來而使她不能不聽話來學佛;可是菩薩上一世給了她好感,這一輩子卻故意不跟她生活。是上一輩子故意讓她愛得不得了,下一輩子教她學佛,她就不能不學沒來由,不曉得什麼原因,只要是他講的,她就聽。就這樣子,為了度一個人,用一世的時間陪她,讓她心中絕對的歡喜──見了菩薩就歡喜;但是下一輩子再來找她,教她學佛,她就不能不學。菩薩可以用一世的人身時間,專為使某一個人對他生貪,而在來世度了對方學佛,所以菩薩都不該是自了漢

 

 

《平實導師著作 維摩結經講記四 頁16~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