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佛 正 法 纛
心有八個識
􀃏􀃏􀃏 德 光 􀃐􀃐􀃐




 
   八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意根(末
那識)、第八識(真心、如來藏、阿賴耶識、妙明真精妙心等
多名)。


 
   問:《阿含經》明明講有六識,爲何你主張有八識?德光
云:前六識爲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一般
佛弟子耳熟能詳的六個識,不必德光贅言。接下來說明意根。
《阿含經》云:意法爲緣生意識,亦即意識因意及法塵接觸而
生,由此可知,意識(《成唯識論》說爲第三能變識)尚待因
(意根,《成唯識論》說爲第二能變識)與緣(法塵及觸)而
生,非有其自主性,是輾轉相生之法。由此可知:意識尚待意
根而生,則知有一意根能作出生意識之緣,因此可以證成:除
六識外尚有意根存在。因此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夷主張只有六識,是爲魔說,非是佛說。


 
   接下來談第八識(《成唯識論》說爲第一能變識),契經云:
「無覺無觀是名心性」、《心經》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减」、《維摩詰經》:「不會是菩提」、《楞嚴經》:「妙明真
精妙心」等等, 佛不僅初轉法輪曾提到,亦曾在二轉法輪及
三轉法輪處處提到這個心,由此可以證成: 佛說法四十九年,
無非都是在說這個心,因此佛弟子不應該離此心而說法,若離
此心而說法,是爲魔說。此外《楞伽經》卷四:「甚深如來藏,
而與七識俱」及 祖師云:「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
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家裏把帳開。」都已明說有八個識。因
此德光總結:心有八個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意識、意根、第八識。故德光在此立佛正法纛:心有八個識。
若人離此而說,是謂魔說。


 
   或有人主張:大乘經典非 佛說,是佛弟子所說,爲此,德
光說此人說法是錯誤的:
 
  1.如果大乘經典是佛弟子所說而非佛說,則 佛化緣未
盡,不應涅槃;可是佛明明已入涅槃,則應知佛說過甚深大
乘法,而非佛弟子所說,縱有佛弟子能有所宣說,也無法離開
佛的義理圓滿而說。
  
  2.經典曾說 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仍在色究竟天說法,若佛
弟子無「意生身」就無法到色究竟天聽 佛說法;由此可知,
佛弟子仍未究竟故,須聞 佛說法而進修乃至 佛地。故知佛
的境界非佛弟子所能知,唯 佛與 佛才能了知。
   
  3.《大乘同性經》說 佛有十種佛地境界,而 佛只示現前 
二境界就讓在場菩薩們不知不解贊嘆,更遑論其他八種佛地境
界。由此所知, 佛的境界遠高於菩薩境界。 
 
 4.又佛具一切種智(四智圓明),佛弟子未究竟圓滿,故 
無 佛一切種智。有佛弟子能說甚深大乘法,而獨 佛不能說甚
深大乘法這個道理乎?
 
 5.綜合上述言說,德光作結論, 佛能說甚深大乘經典,
非是佛子所能圓滿宣說,故大乘經典是 佛說無疑。 
  
 或有人誤解 佛意,認爲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就是
如來藏,德光謂其不知不解 佛所說意,何以故?若色蘊就是
如來藏,色蘊毀滅時,如來藏就成斷滅,違 佛所不生不滅的
道理;若謂色蘊是不生不滅,爲什麽色蘊會有滅亡的時候?由
此可以證成:色蘊非是如來藏。同理可證,受蘊、想蘊、行蘊、
識蘊、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十二
處(六根、六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非是如來藏。
離念靈知是識蘊所攝,亦常斷滅,亦非如來藏。





正覺電子報 第 2 期  第46~48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