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人問:既然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非是如來藏,
那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究竟由誰所生?德光云:爲心
所現,解釋如下:
 
   1.《楞嚴經》卷二云:「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
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由此段經
文就可了知: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由心(妙明真精
妙心)所現。既是法有出現,就成就法的出生;既然法有出生,
就有法滅的道理,如此才成就法生、住、異、滅的道理。由此
可知心本不生滅,而其所現物有生滅,因此成就世間及出世間
一切法,成就 佛所說的中道義,不落兩邊。若有人不如是說,
是謂魔說,非是 佛說,本質已是外道法,非是 佛法。然而却
有人不知不解 佛意,將如來藏所現物(法)當作如來藏,乃
至引經據典來評論他人說法錯誤,誠可憐人,爲使斯人能建立
正知見,德光留待「能觀與所觀、能攝與所攝與如來藏的關係」
再作說明。
   2. 佛在《楞嚴經》亦言:「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請各位注意 佛這句話:本如來藏妙真如
性。如果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就是如來藏的話,《楞

嚴經》應直譯爲如來藏,而非〝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可
是在這經文內却明明寫〝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由此可知,
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是以如來藏爲本,爲如來藏所生
微妙體性之一,而非是如來藏。譬如「真心體性猶如虛空」,
若說是虛空,應該直譯爲:真心體性是虛空,却爲何說是真心
體性〝猶〞如虛空。由此可以證成真心體性猶如虛空,非是虛
空。同理可證: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是如來藏所現物,
既然是如來藏所現物,非是如來藏,但不離如來藏。
   3.因此若有人不能釐清如來藏與如來藏所現物之差異爲
何,就會將如來藏與如來藏所現物混在一起,提出一些像「五
蘊就是如來藏、六入是如來藏、十二處是如來藏、十八界是如
來藏、離念靈知是如來藏」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來駡人,非是
有智者。若人無法釐清如來藏與如來藏所現物之差異,就無法
解知《楞嚴經》真正意旨,其所說、所翻譯經典、文章即成無
義。既然無法解知《楞嚴經》真正意旨,又如何苛責他人所說
正法爲非呢?這也難怪甚深的經典如《楞嚴經》於末法時代最
先滅失的道理之一吧!何以故?曲解佛意使人遠離正法故,因
遠離正法,佛的正法不得不消滅故。有智者,不妨從此處思
惟,就知德光所言是耶?非耶?
 

   或有人說,能觀與所觀亦是如來藏,此說違 佛所說意,
何以故?德光云:《楞伽經》卷四:「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二種攝受生,智者則遠離。」其中二種攝受即是能攝與所攝(能
觀與所觀),既然有能攝與所攝,非是心性,因此智者須遠離,
也符合契經:「無覺無觀是名心性」的道理,因此能攝與所攝、
能觀與所觀非是如來藏。



 

 正覺電子報 第2期 第48~49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