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完聲聞乘與緣覺乘解脫道的修行以後,我們繼續來介紹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佛菩提道所修證的是法界實相的智慧,也就是第二、第三轉法輪所說之般若。般若分為總相智、別相智和種智,般若總相智和別相智,也就是《大小品般若經》以及《金剛經》、《心經》所說的般若;而種智就是指第三轉法輪時期所說的八識心王一切種子的智慧,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唯識學。

大乘菩提的入道,首先必須要先修除對於我所的執著;我所的執著修除以後,必須要進一步的斷除我見和三縛結;然後經由禪宗的法道來修學,求證自心如來藏;在親證如來藏以後,進一步要求眼見自他一切有情的佛性;在眼見佛性以後,再繼續進修一切種智。這樣的菩薩,自己就能夠漸次的通達二乘菩提,並且也能修證二乘菩提,同時還能夠漸漸的斷除我執以及我執的習氣種子,這樣就可以漸證諸地的無生法忍而漸超諸地,因此而得以漸次成就佛道。

各位菩薩,基本上大乘佛法的修學都必須以親證如來藏為最首要,而後才能次第進修乃至究竟圓滿,成究竟佛道。所以說,一切大乘行者假使想要真學菩薩行,想要真修佛道的話,就不能是純以二乘菩提所證的解脫果為滿足,應當要求禪宗的開悟明心,因為唯有證悟如來藏以後,才能進入大乘法中,開始修學真正的佛菩提道。然而在開悟明心之前,必須要先隨從真善知識修學,次第的具備見道所需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資糧,這樣才能次第的修集、次第修證,也才能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說,禪宗的開悟明心,乃是修學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的首要目標,也是最急切的目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除了禪宗的開悟明心——親證如來藏以外,沒有其他任何一種方法,可以使人能夠真正的進入佛教的內門當中,來修學佛法。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我們才會說:「凡事莫如求悟急,凡事莫如見道急。」


佛菩提道的修證,開始於六度萬行的熏習,也就是必須於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以修集大乘見道所需的福德資糧;然後再經過四加行的斷我見,雙證能取所取皆空以後;才能進一步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也才能明瞭一切有情本具的實相心,然後才能漸次通達般若總相智;當般若總相智通達以後,必須繼續進修般若別相智,也就是要閱讀般若系列的經典,才能漸次通達般若別相智;同時必須再進一步來斷除異生性,發起金剛心來,永不退轉於佛菩提道而繼續進修種智,也就是繼續進修第三轉法輪唯識系列經典,來修證道種智,次第進修十地的十度波羅蜜,然後才能漸次的邁向佛地的境界。也就是說,佛菩提道的修證,必須以修證第八識為根本,然後次第進修、地地轉進,絕對無法躐等躁進而至。

各位菩薩,這是一切想要修學大乘佛菩提道的行者,所必須要先建立的正確知見。各位菩薩,假使您要問:「請問:一個凡夫眾生修學佛法,到底要經過多久的時間才能成佛呢?」我們就大致的情況來說,佛菩提道的修行可分為別教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修證歷程,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總共五十二階位的修證。除此以外,我們也可以依唯識五位漸次而修。那什麼是「唯識五位」呢?所謂「唯識五位」就是指資糧位、加行位、勝解行位、修道位以及究竟位等五個階位。

接下來,我們就來略說一下這「唯識五位」的修行。首先是「資糧位」。行者必須一劫乃至一萬大劫修學信心,必須要十信位滿足了,才能成為信不退的菩薩,這就是資糧位。第二是加行位。也就是必須於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一直到六住位都是在般若的加行。所謂加行,也就是為了要求證第八識如來藏,而必須熏修蘊處界空相的現觀,以及熏修親證藏識空性的知見,這都是屬於加行位之所修。在加行位圓滿以後,在緣熟時就可以一念相應而破參明心,也就是可以證得般若總相智,這也就是大乘別教的真見道位。菩薩將來之所以能夠進入初地的極喜地,以及能夠繼續修學唯識相與唯識行所需的功德,都是建立在這個大乘見道開悟明心的基礎上。在論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說:「已入於地,得見道已,入於唯識。」(《成唯識論述記》)這意思是說,如果不能證得如來藏,那就不能叫作大乘別教的真見道;如果不是真見道,那就無法進入別教的通達位,因為能夠進入初地入地心的通達位,才是正修佛道的開始。

第三是「勝解行位」。所謂勝解行位的意思是說,大乘菩薩於親證如來藏以後,入於大乘真見道位中,獲得了般若總相智,這就叫作七住真見道。這個般若總相智,又稱「根本無分別智」。也就是說,往後佛菩提道的進修都必須以親證如來藏為根本,所以稱為「根本無分別智」。菩薩以這個根本無別智為基礎,繼續於唯識性及唯識相而作觀行,並且熏習種智,這樣就可以漸漸生起後得無分別智。這都是屬於般若別相智所含攝,能夠通達般若別相智了,才能夠進入初地的通達位。所以說,勝解行位是從七住的明心破參真見道位開始,對於佛所說的三乘諸經,不再只是依個人之臆測想像,或者無本而行,而是能夠如實的漸起勝解及勝行。所以七住位到初地之前的十迴向位滿心,總稱為勝解行位。

第四是「修道位」。修道位是從初地入地心開始,一直到等覺位圓滿為止。所謂修道位是說,菩薩以所證的根本無分別智為基礎,如所親證的正理數數修習,來斷除如來藏中所含藏的煩惱障習氣種子,以及所知障的無明隨眠,轉唯識性,所以名為「修道」。也就是說,修道位中所修的道包括了入因果分、修差別分以及三學分,在這十一個階位中所修的法道,就是所謂的「唯識行」。

第五則是「究竟位」。也就是說,菩薩歷劫修行,具足果地智與果地斷,究竟無餘,不僅能夠盡未來際度化有情類,也能使有情可以悟入唯識相與唯識性,所以稱為究竟位,這也就是唯識果。

各位菩薩,以上所說是依唯識五位而說成佛之道。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就可以知道,成佛之道是以親證阿賴耶識為因,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就是以這個第八阿賴耶識為中心,而成為一個寶塔似的完整佛法體系。也就是說,是以阿賴耶識心體為基礎而修行,阿賴耶識淨除煩惱障的現行,而轉變成為異熟識,再進一步淨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以及所知障的無始無明,而轉變成為無垢識。然而,所謂的無垢識即是真如,異熟識也是真如,這底層眾生的阿賴耶識也是真如。也就是說,始從凡夫位的第八識,乃至佛地的無垢識,全部都是真如。而所謂的涅槃是依第八識而有,緣起與性空的佛法也是依第八識而有,所以說,一切佛法都匯歸於第八識,此外別無佛法。

各位菩薩,非常謝謝您這一段時間以來,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宣說的系列講座,祝福您從此能夠在正法上,不被邪師邪見所惑,從此邁向學佛的勝妙境界!祝福您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