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則 某師云︰《要破無始無明必定要用一念無明,一念無明一起就分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若用六根中無論哪一根來破無明,無始無明一破,見了佛性,我們一念無明、六根,通通要變為佛性。》(7-11、7-20)
 
又云:《無始無明一經打破,六根變為佛性。》(4-41)
 
又云:《明心見性者,四大變為佛性,則無四大。一旦見性,則四大即是佛性。》(9-115)
 
又云:《五蘊即一念無明化身,明心見性後五蘊變為佛性。》(9-136)

 

辨正︰破無始無明是用六七二識去參禪而破,不是用一念無明來破無始無明。一念無明是指煩惱,也就是四種住地煩惱--見一處住地煩惱、欲界愛住地煩惱、色界愛住地煩惱、有愛住地煩惱。四種住地煩惱是煩惱障,所以一念無明是煩惱的名稱,它不是工具,沒有作用,不能用它來破無始無明。
 
六根不是從一念無明而生,六根是由阿賴耶識中六根種子會同父精母血而生。所以六根不從一念無明而生出來。 五根無知,意根別境慧極劣,不能破無始無明,因此不能說用六根之中的那一根來破無始無明。
 
前五識不恒不審,也不能破無始無明,必須用六七二識同時運作才能破無始無明。又第六識審而不恒,故單獨用第六識也不能破無始無明。第七識恒審思量,但它沒有思惟分析的作用,所以必須會同第六識運作才能破無始無明。
 
佛性是本來就有的,不是因為破無始無明而變來的,不能說「破了無始無明而將六根六塵或者六識變成佛性」,更不是將四大、六根變為佛性,四大及六根從來無知,六識才能知。如果見性以後四大、五蘊、六根都變為佛性的話,那一切已經眼見佛性的人應當永遠都不會死亡:因為佛性不生不滅的緣故。既然六根已變為佛性而不生不滅,所以見性的人不應該會死亡,因此世界壞時見性的人也不會死。但事實上,見性人是證知真心不死,色身依舊會死。見性後,六根依舊是原來的六根,沒有變為佛性。
 
由此可知,見性之後四大、五蘊、六根並未變為佛性,而是佛性一向不離四大所成之五蘊六根以及見聞覺知,是本來就有,不是開悟後從五蘊六根變來。
 
明心見性以後一念無明仍然還存在,一念無明永遠不會變為佛性。因一念無明是煩惱,見性以後斷除了一念無明的見一處住地煩惱,但其餘三種煩惱是修所斷煩惱,不是見所斷煩惱。既然一念無明中其他三種煩惱是修所斷煩惱,就應該在悟後歷緣對境之中去修除;短的話一生修除,長則七次人天往返才能除盡,所以見性以後一念無明也沒有變為佛性,說見性之後一念無明變為佛性是錯誤的,佛子務必評審。
 
此外一念無明是煩惱不是真心本體,它是真心本體--阿賴耶識裡面所蘊含的煩惱,所以見性後必須經由修道來修除,而不是真心之中的一念無明變為佛性。


《平實導師著作 正法眼藏-護法集 173~175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