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聞熏佛法正知見 (18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60408眾生的妄念之相1。.jpg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介紹到,所謂的把虛妄滅了,把它滅除之後,對我們眾生心相的生住異滅,就知道它是無相;它沒有真實的相貌,為什麼會是這樣子呢?是因為「以於一心前後同時皆不相應」,沒有自性的關係。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407道場.jpg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402阿賴耶識也稱為果報識、本識.jpg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入門起信》系列,今天要略談的題目是「真實不空示現大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04貼 0305-《入門起信(一)_030-[12].jpg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401如來藏1.jpg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31佛有十力.jpg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入門起信》系列,今天要略談的題目是「真實不空示現大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28貼 0222-《入門起信(一)-「10」0301修改.jpg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23歸命於這個永遠不會壞滅的真心如來藏.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visit_category/visit03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 (新浪網--中華才智人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21書 隨緣2-2.jpg  

 

書摘

佛菩提道之修學,應求大乘般若之實証——見道﹔見道已,便得次第進修而正式進入初地通達位,然後可入修道位中,次第邁向佛地。大乘般若之見道,即是禪宗之破初參明心——親証本來離念、本性清淨之自心如來藏。欲求親証如來藏者,應依真正之善知識修學。真善知識之助人見道,所言所授之法,必須有明確之次第與確實可行之法,學人方有得悟之可能。若親近假名善知識,雖有大道場、大名聲、廣大徒眾、身穿僧衣,然所說所授者皆屬似是而非之法——同於常見外道意識境界﹔縱使學人以畢生之身口意供養之,所得唯是常見與斷見本質之相似佛法而已,必將浪擲一世於相似佛法上,殊堪扼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21有無漏有為法繼續存在2.jpg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單元。入門起信系列是以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所宣講的《起信論講記》為藍本,內容主要是在宣說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之詳細內涵,宣示成佛之道精神所在之一切種智妙義;一切佛子皆須於證悟之後,漸次進修心生滅門中所說之一切種智,伏除性障、斷除習氣種子隨眠,並且歷經百劫勤修極廣大福德之後,才能成就佛地無垢識之廣大功德。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18正覺總持咒1.jpg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這一集的《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我們要來探討「正覺陀羅尼的根本手印」。

在 平實導師講述的《起信論講記》第一輯第122頁的第二段中間,平實導師開示:「六地以上的俱解脫菩薩境界,在三地就可以取證,而菩薩們都是不取證的;在初地滿心時捨壽就可以取證無餘涅槃,但是也都沒有一位初地滿心菩薩願意取證;到了六地滿心位,不得不取證滅盡定,已經可以取證俱解脫的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但是他也不取證無餘涅槃。為什麼不取證無餘涅槃?因為他不想學決定性的聲聞人,不想效法不迴心大乘的二乘人,他所要追求的是度更多的眾生入佛道,所要追求的是讓自己可以成佛。這度眾生和成佛兩大目標,也正是我們正覺陀羅尼的根本手印。」(《起信論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122)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27上煩 惱.jpg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13破和合識1。.jpg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11《法華經講義》第二.jpg  

 

書摘

本«講義»演繹«法華經»隱說金剛心如來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諸佛世界的廣袤、深遠,廣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諸佛世界之法相,圓滿收攝如來一代時教,故為圓教經典。而此中隱說之般若無上妙法密意,唯證乃知,是故如來說為經王,甚深難解以致誤會者,古今所在多有。今於此套«講義»中詳述之,發瞶震聾而冀妙法久住世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212正覺電子報談涅槃.jpg  

 

 涅槃(連載十二)

 本期內容:由上期 平實導師舉示諸多《阿含經》中的例子,證明無餘涅槃雖是滅盡五蘊、十八界,然而決非斷滅空,而是真常恆住、不生不死的寂靜「境界」。如今,末法時代所謂的解脫道修行者以及那些佛門外道,對第八識皆不能如實知,並且受惡知識的誤導而陷入因內有恐怖和因外有恐怖的情境之中。因此,不敢真的斷除我見,結果必定落在識陰之中,乃至建立意識為常住心,是故不能斷我見證初果;也不能證得大乘般若,甚至成就大妄語的惡業。這些都是肇因於對外法五陰不能如實理解,對內法本識—諸法本母—第八識如來藏的常住不滅不能信受,以致對十方三界一切法界中最大的祕密—法住智的祕密—不知不證。平實導師接著演述苦滅道聖諦,將滅除三界中生死輪轉諸苦的方法,度過生死彼岸的工具、船筏,也就是八正道中所應修的次法一一演述出來,讓學人能夠時時檢驗,修正自己錯誤的知見,這樣修習八正道才能與四聖諦相應,才能真正的親證解脫生死。佛陀在2500多年前降生示現成佛時,於鹿野苑以三轉四行十二法輪度五比丘:宣演初轉四聖諦法輪時,開釋解脫道的義理;二轉四聖諦的法輪時,勸請如實修行;三轉四聖諦法輪時,令彼能得滅聖諦的證轉;如是教導憍陳如等次第證得阿羅漢果,得以出離三界生死。因此,五比丘成為 佛陀座下最早的出家弟子,也是佛教僧團首次成立的因緣。最後 平實導師再將此聲聞解脫道之三轉法輪,與諸佛應眾生不同因緣與根性而示現之三轉法輪的內涵、目的差異處,加以詳細的解說,欲知此中勝妙法義,請看本期連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205書 隨緣.jpg  

 

一.序言

  佛教界一直存在著消極怠墮及迴避問題的心態,往往只以表相來決斷善惡,不問事實本質的善惡性;而且常常沒有是非正義,也常常以不理性的心態來看待問題,都只因為迷信上師教導而無智慧簡擇所致。然而佛教的本質卻一向都是智信而非迷信盲從的,在各部經典與論典中,佛與諸大菩薩也都是如此教導的;假使學佛人不曾注意到這個問題,將會學佛一世而唐捐其功。如是迷信而不探究法義是非的錯誤心態,常被人冠以隨緣之說而合理化了,由是而使種種違背世尊教旨真義的錯誤法義,得以繼續誤導眾生,所以隨緣二字常被作為誤導眾生的合法藉口,也常被學法者作為逃避面對真相的藉口。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114«法華經»隱說金剛心如來藏之意涵.jpg  

 

《法華經講義第一輯》網頁之【內容摘錄精華篇】:

§內文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113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600-a12_026 

正德老師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108真佛子.jpg  

 一. 

書摘

       本經是禪宗見道者印証所悟真偽之根本經典,亦是禪宗見道者悟後起修之依據經典﹔故達摩祖師於印証慧可大師之後,將此經典連同佛缽祖衣一并交付二祖,令其依此經典佛示金言、進入修道位,修學一切種智。由此可知此經對於真悟之人修學佛道,是非常重要之一部經典。此經能破外道邪說,亦破佛門中錯悟名師之謬說,亦破禪宗部份祖師之狂禪—不讀經典、一向主張「一悟即成究竟佛」之謬執。并開示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等差別,令行者對於三乘禪法差異有所分辨﹔亦糾正禪宗祖師古來對於如來禪之誤解,嗣後可免以訛傳訛之弊。此經亦是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經典,禪者悟後欲修一切種智而入初地者,必須詳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無所有非第一義、常見斷見、地獄報.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585-a12_011

正仁老師開示《大乘起信論》作因之第五至第八

     接著,他的第七個原因,是為了使眾生對於大乘妙法的真理,可以作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及能夠出生於佛前,並且對大乘法義的信心究竟不退。什麼是如理作意的思惟呢?也就是說,在思惟的時候不可以違背真理實相。例如在說蘊處界空、一切法緣起性空的時候,不可以離開如來藏而說萬法緣起性空,這樣才是如理作意的思惟。如果離開了第八識如來藏心,而說蘊處界緣起性空,而說宇宙中的萬法都是緣起性空,那就是不如理作意的思惟了;因為這樣就會變成一切法的根源是什麼東西都沒有,也就是一切皆無的斷滅見,那就是斷見外道,這就是不如理作意的思惟。而如果是根據第八識如來藏的心體真實有,而且不會壞滅,來說祂所出生的蘊處界虛妄、緣起性空,這就是如理作意的思惟了。當二乘的聖人在修行的時候,他們現觀蘊處界的萬法,發覺都是緣起性空,因此而斷了我見,也斷了我執;他們對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自我統統沒有執著,也願意在捨壽的時候,把自己滅盡成為真正的無我,這就是取證了二乘解脫道的無餘涅槃。可是他們雖然取證了無餘涅槃,卻不會落入斷見外道的斷滅見中,因為他們相信佛的教導,說在無餘涅槃中的時候仍有本際、真如、實際、識、我、如來的存在。這個本際、真如、實際、識、我或如來等名稱,就是大乘佛法中所說的第八識心體異熟識,也就是如來藏;祂的體性是離開意識心的見聞覺知功能、離開審度思量性;祂在二乘聖人滅盡蘊處界,取證了無餘涅槃之後,卻仍然獨自存在,不會消滅,但也因此而不會再於三界中現行了。由以上的道理可以知道,二乘聖人取證無餘涅槃之後,還有他的第八識心體異熟識獨自存在不滅,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斷滅空,這樣就不會落入斷見外道的斷滅見裡面。以上這樣在二乘解脫道中的思惟與觀行,就是佛法中如理作意的思惟與觀行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