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CBETA, T12, no. 365, p. 341, c4-14)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建作品載於:http://www.boxun.com/hero/majian/10_1.shtml)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蕩蕩》

                        
              南亞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天上班等車的地方,人們匆匆來匆匆去。但這一天看到「靈界澡堂」的車體廣告之後,匆匆來去的心情從此變得有點不同。

不同的地方在於,驚異著殯葬業的廣告敢於從「用你想要的方式告別」拉近到「一生的最後一次沐浴」,讀者的意識力被迫從遠鏡頭的霧裡看花拉到近距離的大號特寫──你勢必要「想像死亡」:那個在澡盆裡的嬰兒可能是個老人、青壯年人、我們的親友,甚至讀者自己。

很驚人的廣告。這個廣告以接近赤裸裸的方式,強迫我們去看死亡這件事。每個人都曾經自問問他: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奇妙的是,「生」的永遠是我們,「死」的永遠是別人─我們永遠自動略過「有一天我也會死」、「有一天躺在棺材裡的就是我」─這個每個人必經的生命過程。

在生命流轉中,生是一定生,死、則看我們的意識怎麼抉擇;為了解決人生一大課題,願意在車如流水馬如龍春花秋月漸流逝的一生中,撥出一點注意力及行動力,探求法界實相──「生實生,死實死」、「生亦未生,死亦未死」的生命根源,則不枉我們生生世世以來不斷生生死死的生命報償──來自如來的真實酬償。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日清晨6:00,沿著河堤步行20分鐘到車站,準備搭車回鄉下陪伴老祖母和父親,當車子抵達終點站時,邊走邊想著,已經很久沒看見好友某君了,不知她在桃園禪淨班上得可好?約再過5分鐘將會經過她家,她應該起床了吧?似乎應該去看看她才是,但又怕太早打擾了她。

雖然邊走邊憶佛,可是心裏老想著好友的事所以一直妄念不斷,正不知如何拿捏時,忽然眼前出現一道黑影,突然間失聲脫口叫了一聲不妙!要撞到電線桿了!猛然剎住腳步抬頭一看,幾乎是同時間我和眼前的人互拉著雙手,意外驚喜地,眼前出現的電線桿竟然是心裏正在想的好友呢!我真是為之傻眼,我們相互問候對方,只聽到她喜出望外不停地說道:「怎麼那麼巧,我又回到同一個親教師的班級了,我們的老師真是太棒了!」我立刻回應:「我們同修會的親教師每一位都很棒很棒!」她接著說:「我們的老師不但powerpoint做得很好,而且上課非常生動,很會舉生活中的實例給我們聽,又會講精彩的故事,我都坐在第一排,這樣更能專心地聽老師講課……。」看來她的過度興奮,話匣子一打開是合不攏的;相較於此種情境下,不由得使我勾起多年前初次見到她的那一幕,思緒所及也就浮起她過去的種種往事。

五年前,一位好朋友告訴我:她原本是高中的英文老師,事母至孝,侍奉婆婆更是無微不至,最近因為婆婆驟然過逝,兩個孩子遠在外地求學,先生又工作忙碌每天深夜才歸,自己又剛退休生活頓失重心,失落感加上更年期障礙併發症,因此鬱鬱寡歡情緒跌落到谷底;對於突然間強烈感受到人生無常無所適從的她,同事、好友以及醫生均束手無策,不知如何下手幫助她,因而朋友展轉告訴我這個消息並且懇求我去看看她。原本很為難,因為那時根本不認得她,要從何幫忙起?但是一向很難拒絕他人的個性,再加上自己有過類似的症狀,發現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多是面對人生困難問題所産生突然來到的無力感與壓力,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予以轉化,致使身心陷入重度痛苦的深淵之中。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摩詰所說經》卷25 文殊師利問疾品〉:『維摩詰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CBETA, T14, no. 475, p. 544, b20-28)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