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成佛福德.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350-a19_053

由 正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單元。我們繼續來說明 維摩詰菩薩對善德菩薩作大布施時的開示。

維摩詰菩薩說:【解眾生縛起修行地】(《維摩詰所說經》卷1)解就是解開的意思,當菩薩解開眾生的繫縛的時候,也一定會同時把自己的修行境界相給顯示出來,地是指境界相。在一般人的想法,要生起期望的修行境界,就必須遠離眾生躲到深山當中去修行;可是菩薩卻是在利樂眾生當中來成就自己,菩薩是在解開眾生種種繫縛的過程當中,使自己不斷地向上提升,讓修行的境界相發起來。例如說,如果一位凡夫肯不斷地為眾生解說我見的正確內容,就會對我見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講到最後終於瞭解說:原來離念靈知是意識心,是虛妄的法,他的我見不得不斷除——即使不想斷也會斷。當他可以告訴眾生正確的斷我見的道理的時候,他自己斷我見的境界相就會出現,這個時候他的修行地也就現前了。當如果為了跟眾生說明什麼是我執,就依照著 如來所說的而行,這樣一步一步去為眾生解說,自己就因此深入地理解它,最後他的我見、他的我執也就不能不斷了,這個人也就成就了阿羅漢的境界相,他成為一位阿羅漢了。

在佛門中修解脫道的人很多,可是大多不能夠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不能夠對於我見、我執的內涵去作深入地理解。如果能夠深入地理解,能夠常常為人解說我見與我執的內涵,就這樣如說而行,我見能不斷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努力在幫助眾生解除我見的繫縛,那麼這個人的斷我見的初果境界相,再不久就會自然而然地生起,這就是【解眾生縛起修行地。】(《維摩詰所說經》卷1)菩薩把這個道理告訴學佛人,當他為人解說這個法的時候,就是法的布施了。

接著 維摩詰菩薩說:「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相、好」不容易修,佛陀有三十二種大人相,這每一相都是修集了很多的福德才能夠成就的。除了「相、好」的福德以外,還有為了成佛時的清淨佛土,我們應該要生起修集福德的種種「事、業」。明心要有明心的福德,見性要有見性的福德,入地要有入地的福德,成佛當然要有成佛的廣大福德。在《大乘百福相經》中 佛陀開示說:「如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四生二十五有的眾生,都已經成就最後身菩薩,這樣子無量無邊,最後身菩薩的所有福德,就這樣子累積甚至到無量無邊百千億倍,就只能成就 如來身上一毛孔中福德之量。」因此我們要想想成佛要有多少的福德?所以成佛的福德必須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來廣大修集,在這一段時間不斷地利樂無量無邊的有情,一世又一世地利樂許多的有情眾生,這就是攝受了清淨的佛土。福德是要如此來修集,功德、智慧、禪定等等也是一樣如此。所有曾經被我們布施過財施、法施、無畏施的有情眾生,在我們成佛的時候都會生到我們的國土,我們成佛時清淨的佛土,是由這些有情眾生的如來藏和我們來共同成就的,這就是攝受佛國淨土。佛國淨土成就了,福德善業自然也就成就、也就圓滿了。這樣子如實地去作,就是「以具備相好及清淨佛土」為因,然後生起福德事、業。能夠把這個真實的道理對眾生來宣說,這才是法布施。

接著 維摩詰菩薩說:【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維摩詰所說經》卷1)聲聞解脫智總共有十個智,其中有一個知他心智。這知他心智不是他心通,而是說從自己所證的智慧來瞭解眾生的心境,這就是知他心智。例如在同修會當中,有用心修學一段時間了,雖然還沒有明心,可是可以發現跟以前會外的同修相差很多了,因為知見已經完全改變了。如果破參有見地以後,那就更能瞭解會外的大師們,他們在解脫道及佛菩提道上面認知的狀況,就會知道他們根本沒有斷我見,沒有證實相,更沒有般若智慧,這樣瞭解大師們的心境,這就是知他心智。若是已經了知大師們的心境,就更能了知隨大師們修學的徒弟們跟信眾們;這樣子就能夠了知一切凡夫眾生的心念。

當了知一切眾生的心念,這個時候知道跟眾生有緣見面的時候,不會去告訴他們深妙的如來藏妙法,而是會學習 佛陀,從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逐漸地引導他們在正法當中修集福德,這樣子一步一步為有緣人來說法,這就是如應說法。這就是《楞嚴經》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為說法。所以我們得要先知道眾生心,然後依照著眾生心所應知道的範圍來說法;超過那個眾生心所應該知道的範圍,那就不應該強行解說,因為這樣子會破壞正法的弘揚。如果能夠這樣子作,我們的智業就一定會發起。

智業是以智慧來造作一切善淨業,智業要在知一切眾生心念及如應說法上面來生起的,而不是單靠自己每天打坐思惟所能夠生起的。眾生的心想是無量無邊的,能夠知道不同性向的眾生無量無邊的心想,然後要適應不同的眾生而為他們作種種不同的說法;這樣一來,智業當然會生起。能夠如此地實行,這就是造作智業——就是造作與智慧相應的善淨業。若能確實為眾生說明這個道理,這就是法施之會。

接著 維摩詰菩薩說:【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維摩詰所說經》卷1)說完智業,現在說慧業。慧業是我們自己心中所有的,那智業呢?是在為人說法以後所生起的境界相;所以慧業是對自己,智業則是在利人跟福德。能夠知道一切法不取不捨,然後進入一相門,這樣子才能起於慧業;起於慧業以後,才能知一切眾生心念,這就是如應說法而起智業。一切法在二乘聖人來看,都是有取有捨的。譬如眼能見色,眼識見色塵的時候就已經是取色塵了,如果不取色塵就不能見色塵。等而下之的,譬如意識貪著錢財,所以不計手段從人家手裡把錢財詐騙過來。從十八界法來說:眼見色塵,知道青、黃、赤、白等等色塵,就是已經具足能取與所取了;眼識是能取,色塵是所取。從阿羅漢來看有能取、有所取,阿羅漢為了離開有取、有捨,所以他捨報以後要進入無餘涅槃;因為阿羅漢的想法,他認為一切法都是有取、有捨,都不是他所要的。

那菩薩在一切法有取、有捨當中,現前看見一切法都無取捨,一切法都是從如來藏當中出生的:能取的覺知心是如來藏所生,所取的六塵也是如來藏所出生。那麼結果所取的六塵相,是自己如來藏中所本有的,能取的覺知心,也是自己如來藏當中所本有的,由能取與所取衍生出來的一切法也全部是自己如來藏中本有的。既然都是自己家裡本有的,那麼何嘗有能取與所取呢?有取的必須是從外面抓進來的,才叫有取。譬如說賺錢,是從別人手裡把錢賺過來,那麼才叫作賺;如果把自己家裡的錢從這個房間搬到另外一個房間,錢財並沒有增加,那不是賺錢。同樣的道理,眼能夠取色塵,所取的色塵與能取的眼,眼與色塵全部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法,都是我們自己家裡的東西,都沒有增減,那麼哪能夠叫作有取呢?既然沒有取得外法,那何嘗有能取與所取呢?

菩薩現見一切法從如來藏當中出生,出現能取與所取的現象,結果最後是無取也無捨。既然無取也就是無捨,有取才會有捨;一切法既然都不取不捨,那是什麼樣的境界呢?那是進入一相門的境界。哪一相呢?實相。實相是無相,無相就是如來藏相。實相無相則是無不相,所有的相都是由無相的如來藏而來的。假使沒有證得如來藏,那就沒有資格說「無相無不相」等。證得如來藏可以現前觀察:一切法都是從如來藏當中出生,如來藏出生了能取的覺知心以及所取的六塵相,然後輾轉出生了一切法,然後再由能取的覺知心取了自己如來藏所生的一切法。觀察到最後,取了一切法以後還是沒有取,捨了一切法以後還是沒有捨,就是唯一實相如來藏而已。這就是「識之所見,唯識所現」。

實證如來藏以後,就可以親自現觀這個道理,知道一切法不取不捨而入一相門,就可以為人宣講一大堆般若實相的道理,這樣就是已經生起了慧業。慧是我們自己心中所有的,在我們自己心中可以得到受用的就是慧業,而能夠為人宣講的則就是智相。當知道這個道理,而且能夠讓眾生也知道這個「入一相門起於慧業」的道理,這就是真實的法布施了。

接著 維摩詰菩薩說:【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維摩詰所說經》卷1)煩惱是什麼?世間人的煩惱,有家庭、事業、財富、身體等等這些外我所的煩惱。可是我們必須確實知道佛法中真正煩惱的定義,這樣子才能真正的邁向成佛之道。佛法當中的煩惱,有二乘解脫道的見惑與思惑,有佛菩提道的無始無明。無始無明以及它所相應的上煩惱,不屬於遮障解脫生死的煩惱,它不是見惑與思惑所含攝。見惑與思惑的煩惱只會障礙眾生出離三界生死,可是無始無明不會障礙眾生出離三界生死,它只會障礙眾生證得實相,只會障礙眾生成就佛道。阿羅漢們不必打破無始無明,就可以出離生死,阿羅漢斷除了我見、我執-也就是見惑與思惑-那就夠了,所以無始無明、上煩惱的等級是更高的。

無始無明要什麼時候才能打破呢?明心的時候就打破了。無始無明是指無始劫以來對於法界實相的無知,明心的時候就會知道:原來一切法界都是從如來藏而來,所以法界實相—也就是諸法功能的真實相貌—就是如來藏。在上煩惱裡面函蓋了無量無邊的過恆河沙數的微細煩惱,這是菩薩進入修道位以後要斷除的;這些無始無明當中的上煩惱是無量無邊的,猶如塵沙那麼多無法計數,又叫作塵沙惑。這塵沙惑就是無始無明過恆河沙數上煩惱,它是屬於成佛前所應該斷除的,它是「無法究竟了知實相的極微細迷惑」。這是菩薩所應該斷除的煩惱,稱為上煩惱。

佛菩提道的修證過程當中,有下煩惱的見惑與思惑要斷除,上煩惱的無量無邊塵沙惑無明也要斷除乾淨,這樣就是斷一切煩惱。一切煩惱斷盡了,一切障礙也就斷盡了,那麼就成就佛道了。障礙有兩種:一個是所知障,一個是煩惱障。煩惱障就是前面所說的見惑與思惑,它障礙學人出離三界生死,它就是三界蘊處界執著的煩惱。阿羅漢只斷煩惱障,可是菩薩不但要斷煩惱障,還要斷所知障。所知障不是講對世間法的所知太多而成為障礙,而是指對於法界實相的無知,是對於一切種子的所知不足而成為佛道上的障礙。

所知障的內容是指對法界實相的無所了知,法界實相的內涵深廣無邊,對法界實相的究竟了知,就是對如來藏當中的一切種子—也就是法界、就是諸法的功能差別-的究竟了知。這一切種子的究竟了知以後,就成就了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具足成就了,就有四智圓明的功德,那就是真的成佛了。能夠這樣子深入而且確實地了知這個道理,能夠為人宣說,這才是真正主持法會的人。法會是說法的聚會,不是唱唱誦誦、敲敲打打叫作法會。能夠為人這樣宣說,這才是真正的法會,這才是真正的法布施。

接著 維摩詰菩薩說:【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成佛的資糧有福德與智慧,佛陀是智慧與福德兩種具足圓滿,當我們頂禮 佛陀行頭面接足禮的時候,兩手翻掌的另外一種象徵意義,就是求取智慧與福德資糧。因此能夠幫助大家成就佛道的法,是親自證得一切智慧(也就是智慧資糧),以及親自修集一切善法(也就是福德資糧)這兩種資糧;所有幫助我們成就佛道的法,不外乎一切智慧與一切善法。可是一切智慧很難發起,一切智慧只有在大乘菩提當中才有,大乘菩提是函蓋二乘菩提的。

一切智慧的具足就是佛地,要達到佛地具足一切智慧,必須配合一切善法才能夠成就的,不是單靠慧業、智業的行門而能夠具足一切助佛道法。所以要成就一切助佛道法,達到佛果的功德要有兩個:一個是一切智業、慧業的功德,還有一個是一切善法的修集。成語中說「厚德載物」,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有足夠的美德也就是福德,才能夠享有萬物。對於我們來說,智業、慧業也必須以深厚的福德作為基礎。如果能夠以這個真實的道理為眾生宣說,這個聚會就是真實的法施之會。

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歡迎您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