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323.jpg  

 

古時候的證悟僧人為什麼都自稱是貧道?有的人就自稱山僧,說他是住在山裡面的野外僧人;信徒們可別希望禪師對他們很文雅,因為禪師們往往自稱為山僧。有時候自稱貧道,是什麼意思呢?貧,出家修行就是要貧;如果出家修行以後竟然聚集了一、二百億元,那就不是貧道,那叫作富人,成為懂得富有之道的世俗人;他們那種大法師們一天到晚都在想方設法聚集大量金錢財産,還有可能是真正的修道人嗎?真修道人,努力修道,想要求證道,連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了,還有閑情花心思在擴建大道場吸收錢財上面嗎?顯然這些人都不是貧道。為什麼出家修行要貧?因為貧才好修行;三更半夜房門都可以敞開,若是正好有小偷來了,就告訴他:「你看到什麼中意的,你就拿吧!借給你,別說是偷的。」其實也沒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偷,不過是幾領僧衣,一個鐵缽或銅缽,大不了就是銅缽。「你要什麼,就拿去吧!但別說是偷的。」古時候叢林裡面都是穿草鞋,草鞋賣不了一文錢;小偷若是也想要,就讓他拿去吧!所以禪師往往自稱貧道。

 

這個貧,不單是要身貧,還得要心貧。如果心中有很多東西,今天想著:「我俗家那個老婆,不曉得現在怎麼樣了?」那心就不貧了。如果是比丘尼出家想著說:「我出家前那些子女,不曉得現在怎麼樣了?」心中也不貧了。如果心中再想著說:「為什麼這個月還沒有人送錢來供養?」那更不貧。心若不貧,可就無道可說了,所以心中也要貧。也因為這個緣故,香嚴智閑禪師說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說他去年貧窮,那個貧窮還是窮得不夠徹底,因為心中還有東西;今年才是真的貧,表示說他現在心中什麼都沒有了,所以自稱為貧道。心中有一大堆的東西貪求著,這個人就不貧,就不能自稱貧道,所以想要自稱貧道還真的不容易。

 

然而這個「貧道」就有一個典故,也就是公案,〈無門關〉裡面的公案,有僧來問曹山禪師……

 

曹山本寂可不准他使用貧道這兩個字,因為他還不夠貧,還落在意識境界中,心中有物,怎能說是真貧?那你想想:貧道這兩個字能隨便用嗎?

 

 

《平實導師著作 金剛經宗通五 頁33~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