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貼 6入不二法門 第129集 柔順忍.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648-a19_129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養(三)

 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今天要繼續講「如何是法供養?」

佛開示說:【依於法、不依人;】(《維摩詰所說經》卷3)依法是依什麼法?法是指什麼法?人又是指什麼?我們來探討這幾個問題。在大乘法中處處說「一切法」,然後一切法都從如來藏中出生,一切法不能離如來藏心而存在、還有運作,所以說:一切法者名如來藏。那麼法到底是什麼就很清楚,當然是如來藏。再來探討人是什麼?人有哪些內涵?人就是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五陰是人,所以色身是人,如果真正想要學法,人不可以依止。識陰有六個識,能見、能聞乃至能覺還有能知,這是識陰,識陰也是人,人不可以依止。乃至受、想、行三陰也是人,人當然不可以依止。假使有人所證的真實法是五陰,依止於五陰,這個人就是依人不是依法,因為是落在離念靈知的意識的人中。

那什麼是依法呢?依法就是依止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都依如來藏什麼而生、而滅。所以依於一切法的根源,認定如來藏是常住不滅的人,這樣才叫作依法者,不是依人者。所以我們不會說:「你不要依止誰,你要依止法。」因為那樣是錯誤的,他們都誤會了「依法不依人」的真實義啊!他們是不瞭解的,人是指五陰,不是某一個大名聲的名師,而有些人一天到晚講:「你要依法不依人,不要依止蕭平實。」那證明他們完全不懂依法不依人的道理,指稱說「人就是指某一個人」,那就是不懂了義經的真實義。了義經的真實義所說的「法」,是指萬法的本源才是正法;所說的「人」則是指五陰,落入五陰中就只是依人而不依法。人,不單只是五陰,當然也可以從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來說。凡是落入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當中,把它認定為真實法,那個人就是依人者,不是依法者。

那麼前面所說這四依之法真的是不容易做到啊!能夠真正依止不了義經講的三法印當中,最少是證得初果的人,但是初果人仍然不能了知四依,仍然做不到。如果能做得到菩薩的四依,就一定能符合聲聞不了義經講的三法印,這就是層次差別的問題。能做到四依止,就能做到不違背三法印;但是能做到不違背三法印的人,卻不一定能做到四依止;因為有了義、不了義之分,有智與識的差別,而且大乘經的真義不在語文當中。所以有很多人把祖師開示錄或證悟的公案一讀再讀,然後躲到深山裡面每天參究;一面參究又一面讀,始終不能通達。所以說四依真的是很難確實依止,大部分的人總是誤會而自己認為已經做到了。

講完了四依之後,佛繼續開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維摩詰所說經》卷3)假使能夠如實做到前面所說的四依止,那麼就一定能夠隨順法相,但是卻又無所入、無所歸。佛法的難證就在這裡,隨順諸法的法相一定是入還有歸,可是隨順以後卻說「入而無所入,歸而無所歸」,與聲聞解脫道所說的大不相同。有的禪宗祖師臨走的時候他卻說「沒有來去」。之前也有廣欽老和尚-他是個證悟者-他臨走前說︰「無來也無去,無啥咪代誌。」那你說啊,真的有來去嗎?真的沒有啊!來只是如來藏出生一個五陰而已,去的時候只是如來藏把這個五陰滅掉而已,一樣還是如來藏;可是如來藏無形無色,你怎麼能說祂從哪裡來、去了哪裡?都沒有來去啊!所以廣欽老和尚說得好啊,「無啥咪代誌」。

那麼接下來說,當菩薩悟了以後隨順諸法的法相的時候,卻又入而無所入,歸而無所歸。因為當你隨順如來藏所生的種種法相的時候,都是如來藏中的境界,都是如來藏所現、所生,何曾離開如來藏?所以你入一切境界的時候,也是在如來藏中,何曾有所入?五陰從來不曾離開如來藏,何曾有所歸?因此菩薩隨順法相,但是卻無所入也無所歸。

那麼 佛繼續開示︰【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維摩詰所說經》卷3)二乘人他們會說:無明畢竟滅了,所以我一定會入無餘涅槃;入了以後,身行、口行、意行都不復存在,所以這樣子叫作畢竟滅。但是菩薩不同,菩薩會這樣子說:無明畢竟滅的緣故,所以五陰一切諸行全部虛妄,現觀它的虛妄而如來藏不於三界萬法中產生任何心行,所以諸行亦畢竟滅:這是依於法的實相如來藏的自住境界而說的。

「諸行亦畢竟滅」的諸行滅,是把五陰的身口意行觀透了,發覺它真的無常、所以是苦,無常所以是空,空所以無我,所以身口意行全部虛妄,不落在五陰身口意行當中,這叫作諸行滅;已對五陰沒有執著,可是無妨繼續有五陰諸行來利樂眾生。菩薩的這樣子滅無明、諸行滅,而不同於二乘聖人的滅無明、諸行滅,那麼有智慧的人當然要取菩薩的說法,而不取二乘人的說法。如果你取了二乘人的法,捨報時入無餘涅槃,滅盡五陰了,已經沒有意識、沒有離念靈知,在那種情況下沒有知、沒有覺,當然也就不能成佛,更不能利樂眾生,這就跟悶絕了差不多,並且連意根跟色身都滅掉了。如果無始劫以來一直悶絕下去,一點用處都沒有,那麼你要不要?所以當然要取菩薩的。

佛接著開示︰「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這跟前面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二乘聖人是蘊處界滅而不生,菩薩卻是蘊處界不滅的時候就已經不生了,是本來就不生。二乘的阿羅漢是把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六入都滅盡了而不再生,所以是用滅來停止生。可是菩薩對生是看得很清楚的:生從來不生而有,因為如來藏本來不生,由這個本來不生而出生了五陰,所以說:有生的五陰就是不生的如來藏的自性,如來藏本來不生,是在五陰存在的當下就現見無餘涅槃中的本際常住不滅、本來不生。知道如來藏出生五陰的虛妄以後,五陰也可以說是不生的,因為現觀它的虛妄,所以五陰是可以不再出生的;而如來藏是本來不生的,轉依如來藏的五陰也可以說是不生的。知道了生是從不生而生的,這樣才是對生已經畢竟滅。所以二乘聖人只知道五陰的滅而不生是依幻有的五陰而說不生,不知本來、究竟的不生,因此並不知道「生要如何畢竟滅」。因此諸行的畢竟滅,只有菩薩能修行、能夠親證,卻不是辟支佛、阿羅漢所能證得。

那麼佛接著說︰【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復起見。】(《維摩詰所說經》卷3)菩薩他所知道的十二因緣不同於二乘人,十二因緣法是一般人所知的法;但是一般人都是依於文字表相來了知十二因緣,是不能如實了知的,這樣是不能如實了知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十二因緣法必須有十因緣法作為依止才能成立。十因緣講的最主要的就是:「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這個意思是說,一切法的因緣探究到最後只能到出生名色的本識為止,再往前推就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存在了,所以萬法的根源就是本住法,也就是住胎識。正因為「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所以眾生才能有十二因緣法而無有盡相,世世輪迴不斷。

十二因緣法中所說的無明,最主要的就是不知道名色由常住的本識當中出生的道理。假使不是有一個本住法第八識,這樣子就會有兩個過失:變成十二因緣在老死後成為有盡相,也會變成十二因緣往前一直推尋而會無窮無盡。這是因為十二因緣法都是在蘊處界的範圍當中,如果探究十二因緣法而滅盡蘊處界以後,就會成為空無一法的斷滅境界,那麼一切眾生跟辟支佛死後都將成為斷滅,成為有盡相。那麼後面這個過失是因為老病死緣於生,生緣於有,一直往前推到名色緣於識,識緣於行,行緣於無明,那麼無明應當還有所緣,然後無明所緣的那個法還可以往前再有所緣,那這樣子十二因緣法就變成無窮無盡,無窮無盡就不可能窮究因緣法,就無法還滅而斷除生死。不斷生死,十二因緣法就不斷地延續,生死一直延續而使十二因緣無有窮盡;所以十二因緣必須依於十因緣法的大前提—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然後才能夠有眾生的十二因緣法無窮無盡地生死延續,才能有諸地菩薩留惑潤生而有世世的十二因緣無有盡相。菩薩已經能現觀這一點,所以在十二因緣法上面不復起見,只接受「十二因緣必依十因緣才能成立」這樣的正見;也就是說,菩薩只接受「十二因緣法必依十因緣法才能成立」的正見,只有這樣的道理才能成立因緣法,除此以外,菩薩不復起見。

那麼 佛接著說︰【是名最上法之供養。】(《維摩詰所說經》卷3)這意思是說 藥王世尊為月蓋而說明法的供養的內容,結論是以上所說的種種的法供養,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換句話說,一切供養以法供養最為勝妙、殊勝,還有廣大。佛陀其實是藉著往世 藥王佛與王子月蓋菩薩之間的真實故事,來為大家說明法供養,教導大家要先證法,然後努力弘法、護法。但是 藥王佛與 釋迦佛其實關係是很密切的,而當時的月蓋菩薩究竟又是現在的什麼人?那就值得我們去瞭解,所以接下來請看下一段經文,佛怎麼說。

【王子月蓋從藥王佛聞如是法,得柔順忍;】(《維摩詰所說經》卷3)柔順忍雖然還不是無生忍,也不是無生法忍,可是心已經柔順。換句話說,於一切基礎佛法以及聞所未聞的勝妙法,都已經能夠柔服其心、隨順其法。這就是說,這時他的信位已經圓滿,對十住位的法已經能夠修到六住位,也可以安忍而住,所以稱為柔順忍。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段經文,回到經文,佛說:「月蓋王子當時聽聞法供養的道理以後就得柔順忍,心中歡喜,就把身上所穿的寶衣以及身上莊嚴的飾品,用來供養藥王如來,向藥王如來稟白說:『世尊!在您滅度後,我將會實行法供養,我一定會守護正法。但是我一己的力量不夠,希望佛以威神之力哀愍我,建立我成就護法的大業,讓我可以有智慧降伏諸魔以及種種破法的怨家,使我可以如實修菩薩行。』當時藥王如來深心之中知道他已經把法供養的勝妙道理熏入心中,未來世縱然未離胎昧,仍然將會繼續去作,所以就為他授記說:『你未來將會是我藥王如來最後末法時守護法城的人。』」

那麼 佛就告訴天帝說:「天帝啊!當時月蓋王子因此見法清凈。」也就是說,佛為他授記之後,他終於見道了。「月蓋王子同時又聽聞佛的授記,就藉著這個大信心而出家修道了。從此開始精進地修集善法,不久之後又發起了五神通,而且已經能了知菩薩道的全部內涵,接著又得到總持以及說法不斷、無礙的辯才。因此就在藥王如來滅度之後,用他所得的五種神通、陀羅尼、無礙辯才等三種力量,整整十個小劫之中將藥王如來所弘傳的法輪加以一一分布。月蓋比丘就因為守護正法,而且勤行精進終不懈怠的緣故,所以他這十小劫中度化了百萬億人,都能在無上正等正覺之中得以建立不再退轉;而且也度化了十四億那由他人,都深刻地發起了聲聞心、辟支佛心。」這個意思是說,他不但宣揚佛菩提道,同時也宣揚二乘菩提,所以才會有十四億那由他人發聲聞、辟支佛心。佛接著說:「並且還有一些人,緣不具足而不能證道,但是能因為他的度化修人天善法,所以有無量眾生得生天上。」

佛接著又說:「天帝!當時寶蓋王難道是別人嗎?他其實就是現在已經成佛的寶炎如來,當時寶蓋王的一千個兒子,就是現在賢劫中的一千尊佛;其實第一尊佛是迦羅鳩孫馱,最後一尊佛是樓至佛。當時月蓋王子出家成為月蓋比丘,就是現在我釋迦牟尼佛。」佛接著說:「就像是這樣,天帝!你應當要知道法供養的種種重要事項。」從上面所說的,大家都應該要記住,所謂法供養,不是在經本面前供養清香、素果,而是要讀誦、實證、受持、為人解說,是要請下來研讀及求證,而不是供奉;要把所證的正法,繼續不斷把它弘傳久遠,這樣才是真實的法供養。那麼佛接著說:「因為法供養是所有供養當中最高層次的供養,所以一切供養,再也沒有任何供養可以比法供養更殊勝了。由於這個緣故,天帝!你應當以法的供養來供養於佛。」

那麼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如何是法供養已經講完,謝謝各位的收看,下次同一時間再會。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