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貼  讚歎如來.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858-a13_080

由正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所要賞析的故事內涵是「對佛陀的讚歎」。

有一次,佛陀跟祂的弟子們在印度遊化的時候,這時候看到一對外道的師徒,也跟著一起走。而這一路上,那位外道的師父一直不斷地誹謗著佛陀,也誹謗著佛陀所說的法,也誹謗著僧團;但是他的徒弟就一直跟他唱反調,不斷地讚歎佛陀、讚歎佛法以及讚歎隨佛修行的比丘們。到了晚上,大家都到了路途當中的一個園子裡準備過夜。已經到了傍晚了,這一對外道的沙門師徒還是沒有停止他們誹謗佛陀、誹謗法、誹謗僧團的這樣的一個諍論。因為他們一路以來不斷地這樣的諍論,所以佛陀的弟子們不禁對這一對師徒的行為,就覺得非常的有趣,而彼此之間就議論起來了。佛陀就詢問祂的弟子說:「你們在議論什麼呀?」於是這些弟子們就把他們聽到那一對外道師徒所說的話,以及議論的內容跟佛陀說。佛陀聽了就跟弟子們說:「比丘們!如果聽到別人誹謗如來、佛法跟僧團,大家不要憂愁,也不必傷心,更不要因為這樣而憤怒,甚至產生了憤恨的心想要報復,因為這樣只有對大家帶來障礙,而沒有辦法如實判斷他們所說的話是有道理的,還是沒有道理的。

同樣的,如果聽到別人讚歎如來,讚歎我所說的法,讚歎僧團,也不要因此而覺得特別的高興、愉快,因為這也一樣會有障礙,也一樣沒有辦法產生如實判斷他們所說的話是有道理,還是沒有道理。」接著佛陀又說:「比丘們!其實你看一般的世間凡夫,他們在判斷法的好或壞或者一個團體的好或壞,都只是在一些非常細瑣微小的世俗戒行當中,看是不是有過著苦行的生活、過著儉樸嚴謹的生活、過著乞食的生活;或者說:『你看他們都不蓄財物!』這樣來讚歎如來而已。他們沒有辦法從如來所證的深奧微妙大光明的法,這部分來讚歎如來。只有能夠從如來所證的深奧微妙大光明的法來讚歎如來,這才是真實的讚歎如來。」

我們來看,如果說以佛教的興衰,其實我們真的不能只從這個團體佛教徒的信仰有多少,或者他的事業規模有多大,或者他所辦的活動多麼地受歡迎,來看這一個團體;不論從他的法,從他的修行人來說,是不是真的有闡揚佛教的真正的道理跟意涵。我們要說,一個真正能夠闡揚佛法道理意涵的,那必須是能夠真正瞭解佛所證的法、佛所修行的內涵、佛所要開示悟入眾生的過程、方向,以及最終的目標是什麼?那樣才是真正的對佛產生讚歎。在當今有一位大師,他說:「一念淨信能滅八萬四千煩惱。」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淨信佛,能夠讚歎佛,只要一句佛號就可以滅了八萬四千的煩惱。他甚至比喻說:「你只要唸一句佛號,就好比在黑暗的房間把電燈打開,於是黑暗馬上就消除了,那光明就顯現,所以修學佛法就是這麼簡單!」他為弟子們是這樣的開示。

但是,在目前就有佛教團體,他捨掉我們中國一向以來佛教徒們互相見面,總是彼此問候的一句:「阿彌陀佛!」而他們這整個團體,彼此見面就問候「吉祥」,用「吉祥」來代替他們彼此之間的問候語。所以,凡是有去那邊參加他們的共修的人,就會對他們說:「你凡是遇到法師、遇到師姑,你就說吉祥!你遇到有來山上玩的信徒或者遊客,你也說吉祥!」所以他們接電話的時候也說吉祥,發電郵的時候也是說吉祥為開頭語。我們要說的一件事情就是:今天一般人平常都忙於事務,其實大家都有很大的工作壓力,有時候能夠抽一點時間到寺廟裡面上香,其實已經是不容易了!何況能夠唸一句佛號;也因此,今天寺廟讓眾生的依止,就是能夠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僧相應,與正義、正法相應。而這一個很大的一個宗教團體,他們擁有非常多的信眾,也有很大的觀光資源,但是他們彼此的問候語,都是以「吉祥」作問候語。

那我們要探討這一個「吉祥」,從什麼時候我們會去感受到它變成彼此之間的問候語呢?諸位菩薩,如果您有看過清朝的宮廷劇,你可以看到那些大臣們、奴婢們,看到皇后、看到皇帝的時候,都會說:「皇上吉祥!娘娘吉祥!」那為什麼清朝的禮儀,他們會這樣呢?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清朝的皇帝們,他們都深受喇嘛教的影響,而這個喇嘛教,他們彼此見面打招呼的時候,他們彼此都說:「扎西德勒!」「扎西德勒」也就是吉祥的意思。而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有人在這上面更加深入的去研討,為什麼西藏人見面會用「扎西德勒」而來說吉祥呢?原來其實這個「扎西德勒」是一句古漢語的一個話。也就是說,據傳說是唐朝文成公主,她因為要進西藏和蕃,那她每到一個地方就用唐朝的古話——官話,就會問:「這是哪裡?」如果您把「這是哪裡」用我們閩南話來說,就有一點像「扎西德勒」的這樣的用語。當地西藏人一聽到文成公主一直問說:「這是哪裡?」就聽成是「扎西德勒」,就以為這是一個吉祥話,所以,以後他們彼此見面,就用「扎西德勒」來當作吉祥的問候語。

也就是說,這一個吉祥的問候語,它是一個屬於世俗的問候語;但是在佛門當中,應該是讓眾生隨時都能夠有憶佛、念佛的因緣,才不會枉費眾生他犧牲了他的一個假期的時間,想要到這個寺院裡面能夠接近三寶,而能夠依三寶的這樣的因緣。一句佛號從口出,能得到無量的利益,如果把它改成世俗的問候語,例如說:「祝你吉祥如意!」或者是說:「感恩!」那這個部分,其實都已經是把佛法世俗化的一個代表。乃至於,其實會以「吉祥」來代替「阿彌陀佛」,不以「阿彌陀佛」來彼此問候,其實也表示這個團體的修行,其實是跟喇嘛教非常的有密切的關係。

那麼我們說,你以一句佛號來對於佛的稱名、稱揚,其實這樣已經就是能夠歸依於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歸依無量光、無量壽的佛陀。當你這樣歸依的時候,一句話出來就表示你對佛是信受的,那你在信受的時候,其實已經顯示出你所讚歎出的一個心行。所以地藏菩薩曾經這樣的跟佛說,祂說:【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世尊就說:「好啊!那你就說吧!」於是地藏菩薩就說:【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地藏菩薩在講這一句話的時候,佛陀是認可的。所以地藏菩薩要說的時候,佛已經知道他會說什麼,因為佛陀是一切智者,而地藏菩薩和佛就共同的把這一件重要的事情給開示出來;也因此「一句佛號能滅無量重罪!」那是佛陀以及諸大菩薩所共同所說出來的一個事實。

因此佛陀也跟我們說:「以前有一個老先生,他想要出家,他到了僧團去,恰巧佛陀不在,於是他就跟佛陀的弟子們說,他要出家;這時候不論是舍利弗,不論是目犍連,他們以他們的神通來看,但是目犍連或者是舍利弗,他們雖然是神通第一乃至於智慧第一,但是他們也只能看到這位老先生的八萬大劫之內的;所以他們發現這位老先生八萬大劫之中,沒有跟佛法結上一點點的善緣,所以就回絕他了。這時候這位老先生就哭哭啼啼的離開了,在路途當中剛好遇到了佛陀,於是佛陀就說:『你不用哭了,你可以出家。』就帶他回僧團。祂的弟子們就覺得好奇怪,就請敎世尊說:『我怎麼看了八萬大劫,我都沒有看到他有出家的因緣啊!』佛陀說:『你們只能看到八萬大劫,這位老先生在八萬大劫之前曾經是一個樵夫,有一天遇到了老虎追他,他爬到樹上去,然後老虎就開始在那邊啃樹,這位樵夫就急了,當急之中就唸了一聲南無佛!於是老虎就走掉了。』他就以這麼樣一句的一個因緣,所以感受到現在出家的一個果報。」所以我們說,如果能夠真實信佛、讚歎佛,而且你對於佛的憶念,它不是只是在意識的層面;這位老先生他在緊急當中,唸了一聲南無佛,這已經不只是光在意識層面表相所顯現出來,是由心中徹底的發出了這一分的佛號。因此我們如果能夠養成時時憶佛、念佛,這不是只有現今能夠得到無量的利益,乃至未來世都能夠種下得證三乘菩提的因緣。

佛陀之所以會跟我們說,如果說要真實的讚歎佛,一定要能夠依於佛的功德,要憶念佛,也要知道佛的功德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因為如果真實讚歎佛的話,那我們就要知道,佛祂是如何的在成就這些佛法當中的道理呢!因為我們知道,佛陀在祂的那個時代,其實有許許多多的外道的邪見,而這些種種的修行法門歸納起來,或者是無因無緣論、有邊無邊論,或者是各種的詭辯,有想無想,或者是五現見涅槃等等,攏攏總總起來,匯歸總共是有六十二種外道見。佛陀說:「這六十二種的外道見就好像在小池塘裡面,佛陀的正知見就像大漁網,一下子就能夠把世間所有的邪知邪見都能夠看得清楚,網羅殆盡。」所以佛陀所證的法,為什麼說是深奧的、是微妙的、是大光明的,因為祂對於所有的外道見悉知、悉明,外道的落處祂也都很清楚。同樣的,祂對於眾生有哪一些的煩惱,也清楚得不得了,不是只有清楚而已,祂更知道種種對治的方法。那光是對治煩惱就行了嗎?佛陀祂更知道要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當中的修行的歷程要怎麼樣的走。

所以佛陀依聲聞的眾生,開示了五蘊十八界的法,讓聲聞的眾生能夠瞭解現象界的法,都是無常、變異、苦、空、無我,能夠讓聲聞行者斷掉對世間萬法的貪著;由於能夠清楚地認知到世間萬法的苦、空、無常、無我,所以就能夠斷掉對於世間萬法的集。但是這樣的智慧,還不算是深利的,更應該要知道是什麼樣的因緣我們才會集。所以,由於能夠知道世間萬法是不是真的都是變異的、都是無常的,當知道以後,不會再集了,那麼你就能夠知道滅掉世間的貪愛,滅掉世間的種種煩惱,滅掉世間種種的執取。但是在佛法當中這樣還不夠,你更要進一步依佛道的修行,佛陀有開示三十七道品的次第。其實這三十七道品是我們在修學的時候我們的心路歷程;而這三十七道品的一個內涵,重點都是讓我們能夠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佛陀的教法,佛法的修學,它絕對不是說只停留在戒行的嚴謹上,因此,如果只是在戒行的嚴謹上來說佛陀的法是莊嚴,是殊勝的,那就不是圓滿的。因為佛陀真正的法的莊嚴跟殊勝,就是依我們上一集所說的,要以純善之法來教世人。而佛陀開示悟入的就是依這一個純善之法的內涵,從在因地位—還稱之為阿賴耶識——的時候,因為祂裡面還含藏了雜染的種子,所以就菩薩道來說,很重要的一個工程就是:你如何把你第八識如來藏當中那些雜染的業習、雜染的種子給清除掉;當你能夠把雜染的業習、雜染的種子給清除掉,你的身語意行才能夠達到清淨跟莊嚴。身語意行能夠達到清淨跟莊嚴,當你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你在攝受眾生的時候,就能夠行廣大施、行無礙施。也因為你能夠行廣大施、無礙施,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才能夠成就無量的般若智慧。所以,如果不能依於這一個第一義諦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來修學的話,是沒有辦法真正知道佛陀的莊嚴跟智慧。

在《大方等大集經》當中,佛陀有開示:怎麼樣才能知道正理的道理,還有善巧方便呢?所謂的善巧方便,就是契入的法則,佛陀說:【云何菩薩觀諦方便?所謂甚深難入。云何難入?若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苦智者觀陰無生。集智者觀斷愛因。滅智者觀無明等諸煩惱無有和合。道智者得平等觀,於一切法無所倚著。菩薩若於四聖諦中作如是觀,而不取證——為化眾生,是名菩薩觀諦方便。】(《大方等大集經》卷28)這裡面很麻煩的一件事情,就是說,苦集滅道這四個法,不論是你看到這個五陰的無生無滅,或者是說我們看到各種的愛習的染因,或者是種種的煩惱的和合,乃至於平等觀,這個如果離開了第八識如來藏,你都沒有辦法起非常殊勝莊嚴的真正的現觀;如果只是在世俗相上面起四聖諦的觀行,你就沒有辦法真正知道佛陀示現在人間、為眾生開示實義的內涵。而在這個地方,勝鬘夫人把四聖諦作了一個總結,而以這個獅子吼來對大眾說,勝鬘夫人說:【此四聖諦,三是無常,一是常。】(《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三是無常是指哪三個呢?就是指苦諦、集諦、道諦是無常,只有滅諦是常的。為什麼說滅諦是常的呢?因為一切眾生的心識所緣,這個部分其實不是一切阿羅漢或辟支佛能夠知道的,滅諦才是真實的第一義諦的道理,是不思議的法。這裡面的深妙內涵你想知道嗎?請您去請平實導師所著作的《勝鬘經講記》,這樣勝妙的法,不去瞭解是非常可惜的!

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