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何去何從?psd.jpg

 

一) 身為人,能夠一生風平浪靜嗎?若可以平安過一生,平安就是福,是很難得的;人生一世,順則樂,逆者苦,就是因為人生苦樂參半,難免會讓我們去思索天上的浮雲無憂無慮,為什麼我會生為人,雖然人生難得,但是人生的意義何在呢?

經由親近有證量的善知識的勸導,若能發大心「行菩薩道」兼而在利他中也獲得「解脫」,自能有智慧的在生活中「苦中作樂」,這就是在解、行與進中得知人生的意義。
那初學時,學習 佛陀所教導的「斷我見」的正知見,並認識諸 佛出興於世所開示的生命實相--「我是誰」?「誰是我」?是非常的重要,從中以確實了解「真我」與「妄我」的區別;會「苦」是因為不知每個人平等的都擁有「明珠一顆」--「真我」,而一再地向外奔馳、隨波逐流、迷己逐物 的錯取、執取「妄我」為我。這個是認識生命非常重要、且更是學佛的基礎知見,不是當今普傳的看破、放下、不要執著的「相似佛法」中可以學到的。

在《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中,有提到,心可以分為妄心與真心,經中有這麼說到:
【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 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 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
【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但是我們生生世世多是認「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的妄心為真,所以痛苦不堪啊!


 

二) 以下轉貼自網路

「中年危機年輕化 從小毛病就要防範

作者今周刊 | 職場精力湯 – 2016年9月19日 上午11:28

撰文 / 林思宇

「我連續好幾個月睡不著!」身心科、精神科門診醫師發現,從金融海嘯以後,愈來愈多人因「失眠」求診,仔細探究主因,都是害怕焦慮失去工作,「中年危機」早已悄悄蔓延開來。

從事十幾年金融業工作的許先生,月薪六至七萬元,也爬到中階主管的位置,但四十五歲的他,連日來輾轉難眠,每天工作都昏昏沉沉,只好就醫。他告訴醫師「睡不著,可不可以吃安眠藥幫助入睡?」長期耕耘社區精神領域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認為,不可能因為生理問題突然睡不好,以許先生的年紀,應該事出有因。

身心拉警報
睡眠品質變差 家庭變得不和諧

果不其然,許先生在劉宗憲的引導下,才說出真正心聲:每天擔心會被老闆fire(開除),同梯進來的同事都升到比他高的職位,上班都覺得沒面子。而他所管理的部屬很會運用新科技,每次簡報都讓老闆印象深刻。再者,三不五時的家族團聚,許先生總是矮人一截,太太也不幫他說話,搞得他每天都想辭職。

別以為只有月薪六、七萬元的中階主管有此煩惱,連月薪二十萬元,四十多歲的通路業副總也陷入茫然。以往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好,現在要管的人愈來愈多,也愈來愈不好管,而出差地點也增加,每天都覺得很累,一躺到床上,心頭煩惱卻無法消退,就是睡不著。

回到家,小孩只顧著打電動,完全不理老爸,才講幾句話就起爭執,太太對他也是愛理不理;看到新聞要年金改革,覺得自己未來退休愈來愈沒保障,如果自己這份工作沒了,根本不知道怎麼辦。

「這就是典型的中年危機!」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

他進一步分析,由於台灣經濟停滯,從金融海嘯以來迄今,門診患者約增加兩成,又可稱為「三明治世代危機」。因為他們上有高堂,下有小孩,又得面對企業精簡人事、整併的風潮。原本重心都在工作上的人,此時卻老是擔心「我能不能繼續做下去」、「是不是明天老闆就要我走人」等工作上的不安全感。

這種工作上的不確定感,很容易就帶回家中,偏偏此時婚姻也走到一個瓶頸,兩人生活會覺得平淡無奇,此時若有貼心的異性出現,很容易就會爆出外遇問題;小孩此時又正好是青春期,父子很容易就起衝突,整個人生陷入困境。

生活一團亂,也表示「中年危機」最大特性就是「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它往往不是只有單一因素,而是環環相扣,難怪劉宗憲會說「問題都混在一起」。

「中年危機」不是一種疾病名稱,而是一種現象,大多在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的人身上發生,男性多於女性,通常就診的人都已經有焦慮、恐慌等疾病。普遍上,有中年危機上身的人,大多沒有自覺,只覺得自己突然出現體力下降、睡不著、精神不好等「小毛病」。

生活態度轉變
倦勤、想離職 甚至花錢亂買東西

很多人以為中年危機如同午後雷陣雨突然降臨,但開業諮商心理師邱永林說「不是」,它是靜悄悄地進入生活,一開始大家欠缺警覺心,才會從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甚至造成傷害。例如,以往每天都很想努力上班賺錢的人,但有一天卻突然倦勤,甚至曠職,周遭的人可能覺得身體沒怎樣,問題不大,但此時問題已經嚴重到一個程度。

至於哪些行業別容易有這樣的困擾?醫師、心理師觀察,就診患者以金融業、零售通路業、高科技業、媒體業等,它們的共同點皆是產業面臨巨大的轉型衝擊。

別小看中年危機所造成的影響,劉宗憲說,當壓力一來,有些人會受不了辦公室氣氛,突然辭職。銀彈夠多的人,覺得要好好享受,或是改變一下生活,開始買名車、重機、遊艇,完完全全「做自己」,但這種情況算好的。若錢不夠多,很可能就會去賭博、亂買股票、玩期貨等,想要狠撈一筆大錢,但結果往往更慘。

許正典更警告,萬一遇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容易「這關」就過不去,釀成社會悲劇事件。他呼籲,面對中年危機,就醫是個方法,若引發焦慮或恐慌症,藥物可以協助,而心情面要遵守八字祕訣「見招拆招,隨遇而安」,他多半建議患者先排出重要順序,最重要的先處理,而不是全部都想一次處理。

年輕人也要注意
設定工作目標 保持正面思考

而還沒到中年的人,別以為中年危機不會上身,工作與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個人難以掌控的。此時,醫師建議,能設定好目標,一步步完成,並且讓身心處在最健康的狀態,當困難來時才擋得住。

除了找醫師外,有一群人認為「心病要用心藥醫」,尋求諮商心理師的協助。邱永林說,諮商心理師不會給任何答案,主要是協助病患找出問題所在,再從旁觀者角度給予建議,透過正面思考的引導,讓他們更有信心面對困難。

心理師分享,曾有一名外商主管,四十多歲無預警地被開除,本來還以為遊山玩水兩個月後,會有新工作上門,沒想到卻是找工作到處碰壁,「失業」半年後開始慌了,邱永林當時建議他開顧問公司,沒想到他真的聽進去了,而且愈做愈好,從小型工作室到公司開幕,人生徹底轉變。

他也印證了邱永林的信念,「中年危機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最好的事情,幫助自己徹底認清自己、認清現實,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中年危機雖然是老問題,但被這老問題困住的人愈來愈多,不管你是否年屆中年,都得了解中年危機,為你的生涯提前預作準備。

不想上班、體力下降,恐是心病找上身!
——中年危機的徵兆與預防方法

10大徵兆

睡不著
覺得體力衰退,全身不舒服,一直看病
突然很嘮叨,對很多事情不滿
每天覺得心力交瘁
工作焦慮感增加,老覺得
後輩要贏過我
每天都想離職,不想上班
若經濟寬裕,想要享受,
買名車、買重機、買遊艇
若經濟困頓,想要翻身,
會冒險賭博、亂投資股票
外遇
酗酒

解決問題

●    學會自我肯定
●    做好身心保健
●    多愛自己一點
●    一步步解決

及早預防

●    生活不要太緊湊
●    增加與人互動機會
●    來一場放空的小旅行
●    學會跟自己對話
●    生活作息要正常
●    工作設定目標

資料來源: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開業諮商心理師邱永林」

 

三) 為什麼會苦,就是上文所說「生生世世多是認「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的妄心為真,所以痛苦不堪啊!」」;這樣一個正知見,當今唯有在「正覺」才熏習的到,所以儘量要把握機會、能來「正覺」上課就盡量來;能聽多少就算多少;千萬不要因對眾生失望、而心生氣餒而放棄自己的學習,這樣是不值得的,因為這樣只是讓自己損失了聽聞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大法啊!
好友!願我們共勉之,今生,末學所受的苦不會比您少,但是有「如來的智慧」可以解套,不要認賊為子,凡有所起心動念,都是自己 離開了如來藏這個「道」法了啊!
當一點一滴熏習了這個究竟了義的「如來正法」之後,我們的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轉變,生活中的苦在無形之中也會越來越堪受了,這是不少在「正覺」學習者的心聲,謹供向來熱心的菩薩您參考。


四) 敬請參閱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05110

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

 

五)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enlighten/722-new_class

正覺同修會2016年10月開課公告

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