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佛法_父親病了.jpg

     

                一向色身硬朗的父親,從去年一陣風寒不小心感冒後,除了不斷咳嗽加上再受風寒數次,就這樣色身愈來愈虛弱,看他老人家整日垂頭喪氣,真的令人難過不捨,畢竟這一輩子除了師恩浩浩,父親的養育之恩仍是難以報答。
              在醫院進進出出,一會兒胸腔科,一下子腎臟科,又是泌尿科、內科,還得驗血、驗尿、斷層掃描……父親很累很累手腳無力,而且愈來愈瘦,食不下嚥。自己除了每天念佛迴向、求佛哀愍加持,簡直束手無策。
                父親習慣於每個月的初一、十五,要到附近的神農大帝廟去上香,雖然生病了也不例外;這個月的農曆初一,仍然由我陪他老人家一起到大廟上香;由於父親病體虛弱,最近常頭暈所以我扶著他的左手臂,他右手拄杖,我們緩緩而行;走了一小段路,他腳酸我們就先坐在路邊的石頭讓他喘口氣。父親是個老實的鄉下人,事母至孝、兄友弟恭、勤儉持家、為人處世一向嚴謹。記憶中,我們沒有這樣一起散步過,更沒有並肩坐過。我一邊按摩著他瘦削的雙肩還有小腿:「爸!我們念佛的人,除了至誠懺悔,有病看醫生,其他就交給佛菩薩安排吧!您別操心太多,要放寬心,病才容易好轉喔!」父親點點頭沒說話。我知道他每天都在佛前至誠念佛求懺悔。《佛說業報差別經》有偈: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在《維摩詰經講記》第三輯123頁,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
假使你來這裡學禪淨法門,你的眷屬是專修唸佛,乃至在學藏密;不管他學什麼,你一定要很有耐心,只能以德伏人,不能以力伏人。你想要度人家,是要從你自己的轉變開始,不是去轉變別人,只有自己獲得功德受用而轉變了,才能轉變別人。出來弘法不是在降伏別人,而是在改變自己、示現智慧;當你自己變了,別人才會跟著變。
                這段話,我一直放在心底,這二十幾年來,就這樣一點一滴勸父親念佛。否則自己從來暴躁易怒又容易多愁善感的心,還真難以調伏。
                母親已經過世多年,我知道父親心中一直牽掛這唯一的女兒。所以每天吃過早餐便陪著他老人家到附近的公園禮拜 觀世音菩薩,作作深呼吸,也藉此說些簡單的佛法;因此父親對自己的病比較釋懷也不再抗拒,慢慢療養。因著父親的病,上網看了《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其內容如下: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9/T16n0684.pdf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84 No. 684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餔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 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 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從經文中,了解到 佛陀除了教化眾生孝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是「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智慧成就,解脫成就。」
   
可見對父母的孝順,是要讓父母解脫生死、成就佛道,這樣才是究竟的真孝順,所以敬列《佛說父母恩難報經》於上,供有緣人參考,並且自我警惕,每個人不可避免的老、病、死無常的人生當中,當父母生病時,唯有勸其念佛憶佛,歸依三寶求 佛菩薩加持、並於緣熟時勸誘發自他雙利的大乘菩提心,這樣才是病苦人生的根本解決之道,也才是對恩重如山的父母盡孝道!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