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請參閱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0/60
菩薩正行(二)第60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略談佛教對外道的論析--佛陀所行

 

太虛大師說:「破邪崇正,樂善好施,為在家人歸依三寶後的正行。」(《優婆塞戒經講錄》,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頁224)這段話的第一句「破邪崇正」,是值得菩薩學者深思的。當今許多學人所受教,如:「不要說人的是非,說人是非者則是是非人。」教者未能對是非交結處有著正向的面對與判斷,依於我與我所的取相,而現出這樣的言說名句。受教者依於對教者的崇仰,迷失了自我判析的能力,於是對是非成了一體全包的認知;也就是,不論是屬於法義上的論析,或個人事相上身口意的行為,都含攝在「說人是非」的範疇。但是如孟子所說:「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除非是癡障者,否則任何境界現在我們的眼前,差別相已經完成,也就是事理的對與錯依於自我認知已完成;只要意識在不斷的了別過程,如何能避於是非之道呢?而所說的「道」,就是所修所學的是否能夠幫助解脫現時的煩惱?是否能解脫三界的愛染?是否能正向三乘菩提的修學?因此,只要是對生命實相有所探究乃至有所覺醒的人,一定就會有著「如何是道,如何是非道」的觀察與體究;而依於不忍眾生苦的菩薩性—慈與悲—的願行下,必是會對「如何是道,如何是非道」加以論述,這實在非屬在事相上犯口過的行為,而是救護眾生的願行所顯。所以太虛大師才會這麼的定說:「破邪崇正,樂善好施,為在家人歸依三寶後的正行。」(《優婆塞戒經講錄》,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頁224)並以此為正行之說。但這不但是在家人的正行,更是出家人的職責所在,若不能知是道、非道,那出家一事則成口糧事,則成依佛、附佛的蠹蟲行。所以破邪崇正,自古以來一直是佛佛相承,也是佛弟子重要的職責所在。

如 佛陀在《優婆塞戒經》中對善生說:【善男子!諸外道說:「一切世間皆是自在天之所作。」亦復說言:「未來之世,過百劫已當有幻出,所言幻者即是佛也。」若自在天能作佛者,是佛云何能破歸依自在天義?若自在天不能作佛,云何說言一切皆是自在天作?】(《優婆塞戒經》卷五)善生是初學者,佛陀由告知他禮六方佛教與異教的不同外,在整個《優婆塞戒經》整個教導的內涵中,有極大的比重的內容都是在教示著「正教與外教的差別相」,這對初入佛門的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現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在「命濁」的報業中,年歲難能過百,加上自身別業「見濁、煩惱濁」的混沌,以及共業中「眾生濁、劫濁」的難能可逆!再加上若就自身加以視之,扣掉幼兒的無知期,扣掉年老退化期,再扣掉每天吃喝拉撒睡的時間,以及資財運為的時間,能真正安住於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時間有多少?所以實在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啊!如果走錯了路,那麼很難再回頭。因此 佛要明確地為善生說明清楚,為祂的弟子交代清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