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般若信箱~成佛沒有分別心了?.jpg

 

以下這篇文章,曾於2011-10-27 貼出過,但是又看到喇嘛行者 以及 不少人繼續用錯誤的「無分別心」知見,又來嚴重誤導學佛人,所以再次重貼,以利分別正法與邪法。
(當然囉!閣下您一定要用可以「了知」的「分別心」來看這篇文章了,可不是!不然,請問閣下您怎麼會知道文章是在說什麼內容呢?不是嗎?)
 

2011-10-27首貼:

1. 剛剛無意間又看到一則好長的貼文,開場白是這樣寫的:

 《且看『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如何謗佛:

 狂妄是謗法者的最大特徵,而『正覺同修會』一派竟然狂妄到連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敢抹黑。

 蕭平實 : 「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心經密意122頁)

 就是對佛陀的極大污辱。》~~

  

才一開始看,就令人直搖頭,為什麼這些反對的人,竟然對這句「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無法了解,總是要令修行人修成白痴呢?這怎麼說呢?

  

請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成佛了,就沒有分別心了,請問世尊如何分別眾生的種種根器狀況而予以適時的救度眾生,在生活中如何衣、食、住、行,就是說 佛沒有了分別心,到底應身示現在人間要如何過生活,這應是一個很簡單的不是問題的問題;不是嗎?

 

這個分別心是第六意識,不可能成佛,第六意識就不見了,那請問世尊沒有了分別心,衪如何為我們說法;世俗人所謂的白痴就是意識心沒辦法像常人一樣正常使用了,難不成這些反對的人認為修行修到沒有分別心,那是認為白痴是佛了,佛是白痴了;另一種就是,佛示現在世間時,若要符合沒有意識心的想法,就是要入定,將意識心消滅掉,如果是這樣,哪來的 佛說法49年為眾生開、示、悟、入佛法呢?

 

還有一種人又誤會六祖「不思善、不思惡」的真正意涵,約30年前初接觸佛法時,就有人告訴我,「不思善、不思惡」,意思是叫我不要想事情,不要分別事情的對錯,可是上班作業,在在都需要用意識分別心,分辨處理事情啊!後來學佛後,發現這種人還真不少,初學佛時末學也有這種傾向,也難怪這些誤解佛法的人,在不思善不思惡的觀念影響下,就把一念不生當做開悟,然後又去錯教別人,以及抵制真正懂得「不思善、不思惡」的實證者,真是不知如何說?!

 

2. 另有人又說:兩種心態不一樣 佛無分別心他是眾生平等 隨根器所教諸法門是為了幫助不同根器的眾生 並不是分別的想法 難怪歪覺都沒有什麼 兩種心態不一樣 佛無分別心他是眾生平等 隨根器所教諸法門是為了幫助不同根器的眾生 並不是分別的想法 難怪歪覺都沒有什麼

 

答:若 佛沒有分別心,為何外道問佛,佛也會選擇默然不語,這不是分別的想法,這不是分別心,是什麼?

 

 《雜阿含經》卷34:「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婆蹉種出家來詣佛所,合掌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有我耶?」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如是再三。爾時,世尊亦再三不答。

爾時,婆蹉種出家作是念:「我已三問沙門瞿曇,而不見答,但當還去。」

 

時,尊者阿難住於佛後,執扇扇佛。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彼婆蹉種出家三問,世尊何故不答?豈不增彼婆蹉種出家惡邪見,言沙門不能答其所問?」

佛告阿難:「我若答言有我,則增彼先來邪見;若答言無我,彼先癡惑豈不更增癡惑?言先有我從今斷滅。若先來有我則是[4]常見,於今斷滅則是[5]斷見。如來離於二邊,處中說法,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謂緣無明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245, b9-25) 

 

3. 敬請參考 生活中的佛法~真假人生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05233

『……學佛的您,或多或少都有聽聞,或是像我有相同被錯教「不分別心」(真心)的遭遇,只因很多學佛人把「分別的我」與「不分別的我」的分際弄錯了,而且又自以為是的錯教了佛弟子們,他們不懂「能分別六塵的心」是妄心我,而「不分別六塵的心」是真心我──真正的我,此真正的我即真心也就是禪宗祖師所說的「本來真面目」、「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真面目」、本際、本住法……等等之不同名號,這個本來真面目,是唯識學裡所講的「第八識真心」,而 佛陀說我們總共有八個識,只有第八識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真面目──即是真心,其餘七個識都是「妄心」,把真心、妄心佛法知見弄錯的學佛人,總是想要把「能分別三界事物的妄心第六意識」讓衪修行變成「不分別三界事物的真心第八識」』

  

4. 可憐的眾生搞不清楚~~能分別六塵萬法的意識妄心 跟 不分別六塵的如來藏真心的不同處,所以看不懂 平實 導師所說的了義佛法,也不能體會 佛陀譬喻說「煮沙不能成飯」的道理,就是說意識妄心即使再不分別,它仍是沙,用沙來煮飯永遠不可能變成飯;意即如果在修行的因地裡,找到意識妄心錯當成真心以為是開悟的話,是永遠不能成佛的,所以才會說「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成唯識論述記》卷1:「識謂了別。」(CBETA, T43, no. 1830, p. 240, c16)

《成唯識論》卷5:「識以了境為自性。」(CBETA, T31, no. 1585, p. 26, b4-5)

  

從玄奘菩薩《成唯識論》中可知,識是了別的意思,能了別的識共有八種,而了別的對象是函蓋六塵中法與六塵外法的;阿賴耶識所了別的對象不是六塵中法,但能了別六塵外法故名為識。(正覺電子報 第67期 第72頁)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卷1中所說:

 「如今學者只知有十方諸佛。且不知有十方諸佛出身處。空知有佛不得成佛。」

 (CBETA, T47, no. 1986A, p. 517, b11-12)

  

5.如果世尊沒有分別心,就不會開示以下這句話,所以請看 

什麼才是 世尊所說的「分別心」呢?

 《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卷1:

 佛言:

「擇其善者從之,惡者遠離之。我與善知識相隨,自致成佛。」

 (CBETA, T01, no. 16, p. 251, a28-29)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