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佛典故事 第52集-[1].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808-a13_052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52集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正銘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佛典故事》,今天我們要來介紹「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這則佛典故事是出自於《雜寶藏經》卷3。首先我們來介紹這段經文:【佛在王舍城,告提婆達多言:「汝莫於如來生過患心,自取減損,得不安事,自受其苦。」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於如來所,常生惡心;世尊長夜,慈心憐愍,柔軟共語。」佛言:「不但今日,乃往過去,迦尸之國,波羅奈城,有大龍王,名為瞻蔔,常降時雨,使穀成熟,十四日、十五日時,化作人形,受持五戒,布施聽法。時南天竺國有咒師來,豎箭結咒,取瞻蔔龍王。時天神語迦尸王言:『有咒師將瞻蔔龍王去迦尸國。』王即出軍眾而往逐之;彼婆羅門便復結咒,使王軍眾都不能動。王大出錢財,贖取龍王。婆羅門第二更來咒取龍王,諸龍眷屬興雲降雨,雷電霹靂,欲殺婆羅門。龍王慈心語諸龍眾:『莫害彼命,善好慰喻,令彼還去。』第三復來,時諸龍等即欲殺之。龍王遮護,不聽令殺,即放使去。爾時龍王,今我身是也;爾時咒師者,提婆達多是也。我為龍時,尚能慈心,數數救濟,況於今日而當不慈。」】(~《雜寶藏經》卷3)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佛陀在王舍城的時候,告誡提婆達多說:「你不要對如來世尊常常生起禍害的心啊!這樣作不但減損了自己的福德,也會導致種種不安隱、不好的果報,所以會產生自作自受的種種苦患啊!」眾比丘們看見 佛陀這樣慈悲的勸告,都感動地讚歎著 佛陀說:「稀有難值難逢的世尊啊!提婆達多對如來您常常生起不信乃至加害的惡心,而世尊您卻於長遠時劫以來,對於提婆達多的種種黑暗無明造作,都以關懷慈心來教示他正行的道理;也以各種方便善巧來饒益攝受他,並且總是以溫柔和軟的態度,用他能接受的言語來和他說話。」佛陀說:「不但今日我是如此地呵護他,就是在過去很多世我也是這樣子的。比如有一世,在迦尸國的波羅奈城中有一位大龍王,牠的名字叫瞻蔔。瞻蔔龍王總是在適當的時候下雨,使得田中的穀物能夠適時的成熟,讓農民們都能夠有順利的收穫;而且在每月的十四跟十五日的時候,牠又會化作人形,受持五戒,來廣行種種的財物布施,並且恭敬地聽聞佛法。當時南方的天竺國來了一位咒師,他豎著箭並結印持咒,抓走了瞻蔔龍王。這時候的天神們知道了,就通知迦尸國王說:『南天竺國來了一位咒師,把瞻蔔龍王捉離了迦尸國。』國王一聽,就快速地發動軍隊眾兵前往去追討,想要去救回龍王;這時候,婆羅門咒師立刻重新結印來念咒,使得這些軍士們都僵住在那裡動彈不得。國王沒辦法,只好就拿出了大量的錢財給咒師,才把龍王給贖回來。後來那位婆羅門咒師又第二次要施咒術來劫取龍王,那時候所有龍王的眷屬們就大興風雲、降下豪雨、雷電閃爍、霹靂交加,想要去殺死這位婆羅門的咒師。這時候的龍王仍然是以慈悲的態度,來勸誡這些龍眷屬們說:『你們千萬不可以殺害婆羅門的性命!要好好地用善言譬喻來開導勸誡他,讓他明白事理後趕快回去吧。』就這樣,保住了咒師的性命。但是這個婆羅門咒師不死心,又來第三次;這些龍眷屬們真的是發火了,想要立刻就殺死他,這時候的大龍王瞻蔔又對婆羅門咒師加以遮止保護,又不讓這些龍眷屬們來殺他,並且放他快速離去。」佛陀接著又說:「那時候的大龍王瞻蔔,就是現在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當時的婆羅門咒師,就是今日的提婆達多的前身啊!當我身為龍王時,我尚且能夠生起慈悲心來再三地呵護他,何況是現在的我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怎麼會不以關懷的慈心來教誡他正法正行,或不以種種的方便善巧來饒益攝受他呢!」

經文的大意我們介紹完了,接下來,我們來簡單的介紹這則故事的背景。提婆達多在佛世是 世尊的堂弟,也是阿難尊者的親哥哥,世尊不僅在這個故事提到他與提婆達多的前世因緣,也在相關的場合多次提到他與提婆達多的前世因緣;例如,世尊也曾經提到,過去久遠以前,在雪山中有一隻鳥叫作共命,牠有一個身體,但是有兩個頭。一個頭常常吃美味的果子,牠是想要讓身體得到安好;但是另外一個頭卻因此生起了忌妒心,於是牠就去取有毒的果子吃了,使得兩個頭都死了。那時吃美味果子的,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而吃毒果子的,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那時候提婆達多和我共同擁有一個身體,還生惡心;今生他來當我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還是一樣生惡心。這就是共命鳥緣的故事。

又例如,世尊也提到山雞王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緣由是:當 佛在王舍城時,提婆達多曾經到 佛居住的地方,對 佛說:「如來您現在可以清閒、安靜的修養,您把這些僧眾都託付給我吧!」佛陀就回答說:「你這個吃唾液的愚癡人啊!我尚且不將這些僧眾託付給舍利弗、目犍連等人,怎麼可能會把這些僧眾託付給你呢!」提婆達多就因此瞋恚罵怒而離去。眾比丘對 佛說:「世尊!提婆達多想要做出種種讓佛苦惱的事情,又想出很多方法欺騙迷惑您。」世尊就解釋這段因緣說:「提婆達多不僅僅是現在這樣。在過去世時,雪山的一邊有一個山雞大王,牠帶領很多的雞眾跟隨在牠身邊;這隻雞王的雞冠非常的紅,身體非常的白。這隻雞王對眾多的雞眾說:『你們一定要遠離國城、村落,不要被人們吃掉。我們有很多冤家和忌妒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謹慎地保護自己。』當時村落裡面有一隻貓,聽說那裡有雞,所以就前往那個地方去。這隻貓在樹下慢慢地走,頭往下看,並且對著雞王說:『我當你的妻子,你當我的丈夫,你的身體外形端莊可愛,頭上的雞冠非常的紅,身體又潔白,我們在一起一定可以過著安隱快樂的生活。』這隻雞王很清楚這隻貓不懷好意,於是就說了一個偈語,偈語的大意是說:『貓是具有黃色眼睛的愚蠢的小東西,遇到事情就心懷殺害,想要吃掉對方,沒有見過誰娶了這樣的妻子,還能夠長命百歲、安隱快樂的生活。』當時的雞王,就是現在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當時的貓,就是現在提婆達多的前身。在過去世時,提婆達多想要誘惑欺騙我,今天一樣想要再一次誘惑欺騙我。」

又例如,世尊也提到白鵝王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緣由是:當佛在王舍城時,提婆達多推岩石壓佛,並且驅使護財醉象想要踩死 世尊;他的惡名四處流布。提婆達多雖然在大眾面前,向 世尊懺悔,也親嗚 世尊的腳;但是私底下,提婆達多卻在比丘中以惡言罵佛。眾人都說:「提婆達多已經向佛懺悔了,他的內心也非常的調柔和順,沒有理由會得到這樣的惡名流傳啊!」比丘們說:「稀有難逢的世尊啊!提婆達多為人非常諂媚虛偽,在大眾面前調柔對待佛陀您,但是在私底下卻以惡心罵佛陀您。」佛陀說:「不只是在今日。在過去世時,有個蓮花池,在蓮花池裡有許多的水鳥居住;當時有一隻鸛雀,在水池裡面緩慢地抬腳行走,所有鳥都說這隻鳥行走的姿勢真好看啊!儀容舉止安詳肅穆,而且不打擾水中的生靈。這時有一隻白鵝王,知道這隻鸛雀牠心地不善,所以說了一個偈語,偈語的大意是:『抬起腳來緩慢地行走,說話聲音溫柔動聽,在世間欺騙迷惑,誰不知道這是諂媚詭詐的行為。』鸛雀說:『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來跟我一起親近友善吧!』白鵝王就回答說:『我已經知道你是諂媚詭詐,所以終究是不會和你親近友善的!』那時候的白鵝王,就是現在的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時候的鸛雀,就是現在提婆達多的前身。」

另外,世尊也提到老仙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到:提婆達多前世身是一位壯年的仙人,但是修行一無所獲,所以就向另外一位已獲得五種神通的老修行人,請求學五種神通;當他學會五種神通後,便在眾人面前示現種種的神足通,而且得到很多的供養。但是這時候他竟然對這位教導他的釋迦牟尼佛前身,也就是這位老仙人,生起了忌妒的心,並到處誹謗這位老仙人,也因此就失去了神足通,同時也因此失去了供養。

另外,還有大龜因緣、二輔相詭媾緣、吉利鳥緣、二估客因緣等等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敘述著提婆達多在佛世時的種種不如理的行為,也敘述著 世尊針對這些種種的不如理行為,說明他們在因地時所對應的往事因緣;這些故事都相當引人深思,也讓我們瞭解到 釋迦世尊跟提婆達多,從過去以來一直有著很深的一個因緣。所以,世尊也在《法華經》提到提婆達多前身跟他的因緣,而且還為他授記。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一一為大家進一步的講述,就請各位菩薩自行參閱經文。

最後,這些故事也給我們幾個啟示:第一、不是要在成佛時才開始需要有慈悲心跟方便善巧,而是在因地菩薩位時就需要具有。從這幾個例子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佛世提婆達多常常對 如來世尊生起禍害的心,例如推岩石壓佛、驅使護財醉象、起瞋恨心、起忌妒心、誹謗世尊等等不如理作意的行為,但是 世尊依舊是以關懷的慈心來教誡他要行正道正行,或是以種種的方便善巧來饒益攝受他;不僅僅在佛世成佛時如此,即使在因地就已經如此了。提婆達多的這些不如理心態是我們隨時要自我警惕的;世尊如來的慈悲心及種種的方便善巧,也是我們隨時要學習的,不是等到我們成佛時才要開始學,而是我們在菩薩位時就需要具有的。

第二個,心態很重要。釋迦如來在因地時,一直以慈心對待眾生,即使是對待一位造惡或要傷害祂的人,祂依舊是以慈心對待對方,直到最後成佛依舊如此。提婆達多則是從他的前身以來,一直以忌妒心、瞋恨心對待眾生;即使是對待有恩於他的人,依舊是以惡心相待,最後是下墮地獄。一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一位是下墮地獄,這之間的差異真是天壤之別啊!所以,修行人心行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菩薩戒主要是以戒心為主的原因。

第三、我們一定要與眾生廣結善緣,受持戒律。故事中瞻蔔龍王除了總是在適當的時候下雨,跟農民們結善緣外,也受持五戒,廣行種種的財物布施,並恭敬地聽聞佛法。所以當牠被咒師抓走,天神、國王都來護念,並拿出大量的錢財將牠贖回;而且後來咒師又要來施咒術來劫取龍王的時候,那時候所有龍王的眷屬們也都來救護。所以我們一定要與眾生廣結善緣,並受持戒律,也要跟有緣的眾生進一步結法緣。

第四、修行過程中,如果我們碰到一些逆增上緣,我們也要珍惜。從世尊與提婆達多這麼多則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提婆達多一直扮演著逆增上緣的角色;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中,每一個人身邊免不了都有這樣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學習 世尊的行誼,以慈悲心、感恩心對待,這樣我們修行的速度才會快;而且要珍惜,因為如果在西方極樂世界要找到這些逆增上緣是很難的。

第五、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也發現 佛陀對於僅僅關係到自己的傷害、利益、名聲,祂都是以慈悲心態去面對;但是如果牽涉到大眾的利益、法身慧命等等,祂都是以救護眾生的角度去摧邪顯正的。例如,在瞻蔔龍王、二輔相詭媾緣,以及共命鳥緣這些故事中,提婆達多對 佛陀的傷害,因為都是僅僅關係到 世尊祂自己而已,所以 世尊都是以慈悲體諒的心態去面對;但是在白鵝王緣、吉利鳥緣、二估客因緣及山雞王緣這些故事中,提婆達多對 佛陀的傷害,不僅關係到 世尊祂自己,最重要是已經牽涉到大眾的利益、大眾的法身慧命,所以 佛陀是以救護眾生的角度去摧邪顯正,去破斥他,從不鄉愿。所以,真正的佛弟子也是要學習 佛陀這一種悲天憫人的精神,碰到邪知邪見誤導眾生時,也要勇敢的以救護眾生的心態去摧邪顯正,不可以鄉愿。

第六、習氣是很難斷除的。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到提婆達多在 佛陀因地時的習氣,即使過了很久遠了,來到佛世,這些習氣依舊存在;所以每一個人的習氣是不容易改的。忌妒心、瞋恨心是很可怕的,除了這些種子以外,還有我們每一期生死所造作的善、惡業種子,都會儲存在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中,從過去世來到這一世,又會從這一世來到未來世。所以因緣果報歷歷不爽,能瞭解到這個道理,就更能堅定我們修行的方向。

今天佛典故事「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