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仁者心動.jpg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5001-15-R.htm#8

 

正覺電子報第15

 

問七、《六祖壇經》裡提到六祖曾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這個內容與經中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否有衝突?

答:吾人見聞覺知之六識心,從來不曾接觸外塵境,唯在勝義根頭腦中觸受如來藏藉扶塵根攝取外五塵而變現如外塵境一樣之內相分五塵境,及並隨五塵而生之法塵。所以見聞覺知心所觸知的風吹旛動,無不只在如來藏所變現內相分上作了別,以此緣故,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至於六祖誦「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猶在聽聞五祖為其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之自性前,尚未觸證真如實相心,與誦前偈時之背景條件不同,自無比較評斷之必要。

此外,六祖這話,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從二乘解脫道的法上來看:如果覺知心不動,又怎會有風動、旛動的事相存在呢?在一切種智中也這樣說:因為覺知心的現起,所以才會有六塵境界的領受;如果覺知心不現起,就不可能有六塵境界的種種領受,所以在一切種智中說覺知心的能見、能聞……乃至能知覺性,都是顯境名言。這是從二乘法所知的六識心的自性上面,而依大乘一切種智的真實來說。從大乘法中來說:如果沒有真心如來藏的動心運作,根本就不可能會有風動、旛動、心動的事相存在。一定是有真心利用五色根攝取外境,然後顯現了內相分的六塵境界,才會有風動、旛動、覺知心動的現象出現,所以當然是心動,不是風動也不是旛動。

六祖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話,是在五祖為他解說《金剛經》而證悟之前所說的話,仍然落在緣起性空的見解之中,都還沒有證到金剛心如來藏;他證得金剛心如來藏的清淨而又能生萬法的自性,是在五祖為他開示《金剛經》以後才證得的,所以這兩句偈並不是證悟後所說的話,不值得取來研究或解說;因為這兩句話不可能讓人證悟金剛心如來藏的,只能讓人理解到萬法緣起性空的道理而已,所以也談不到衝突與否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