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8戒 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830-a13_062

第62集

尊者降龍記分享

由正圜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單元。這一季,我們以佛典故事作為宣講主題的動機,是想藉由經典中所記載的小故事,以淺白易懂的方式來闡釋佛教義理,讓普羅大眾對深奧難懂的佛法,有一些基本認識,進而能生起愛樂之心;乃至想要一窺佛法全貌,而進入正法門中修學,這也是我們正覺教團全體大眾,最深的期盼和祝禱!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說一個因為持戒清淨而能降伏惡龍的故事。這則典故出自《雜寶藏經》卷7,故事是這樣的:說佛滅度後的七百年,在罽賓國有一隻惡龍王,名叫阿利那;這隻惡龍經常興風作浪,釀成災害,危害百姓,惱害賢聖。罽賓國的人民都非常痛恨這一隻阿利那惡龍。當時,國內有兩千位阿羅漢,都想把這一隻惡龍給驅逐出境,於是聯合起來對付阿利那惡龍;其中的一千位阿羅漢,以神通力震動大地;另外的五百位放大光明,其餘的五百位阿羅漢則是打坐、入甚深禪定。每一位阿羅漢都想盡辦法,用盡自身的神通力,想把惡龍給趕走,但是這一隻惡龍卻完全不為所動。

這時,罽賓國來了一位阿羅漢,名叫祇夜多尊者。祇夜多尊者知道這件事以後,就來到龍王所在的地方,對阿利那惡龍彈指三下,並且對惡龍說:「龍王!請你現在趕快離開,不要再住在這裡了。」龍王一聽,二話不說,馬上掉頭就走,一刻也不敢多停留!當時,在旁的兩千位阿羅漢看得目瞪口呆,很驚訝地問祇夜多尊者說:「您和我們都是煩惱漏盡,得到解脫的阿羅漢果。但是我們各自用盡了最大的神通力,都不能讓阿利那惡龍動一隻指頭,為什麼尊者您只是彈指三下,就能讓那一隻阿利那惡龍,走得遠遠的,乖乖地回到大海裡去呢?」尊者回答說:「那是因為我從凡夫地以來,就很努力地持守淨戒,甚至連突吉羅這樣的小小戒,也都能持守得非常清淨,就和持守四重波羅夷淨戒是一樣的。所以,今天你們諸人之所以無法動轉這一隻惡龍,都是因為我們各自神力不同的緣故啊!」

各位菩薩!故事說完了,您聽完之後有些什麼想法呢?真沒想到持戒清淨竟然有這麼大的威勢和功德,是嗎?的確如此!《圓覺經》中說:「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意思是說,想要啟發內心的智慧,就必須修學禪定;修定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持戒清淨。《楞嚴經》中也提到:【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卷6)可見戒、定、慧三無漏學,以戒為根本,能持守淨戒,才能得到真正的禪定和智慧。

接下來,我們來看世尊在《優婆塞戒經》卷6〈尸波羅蜜品〉中,對持戒是如何開示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薩趣向菩提,其心堅固?」「善男子!菩薩堅固具足四法:一者受大苦時終不捨離如法之行;二者得大自在,常修忍辱;三者身處貧窮,常樂施與;四者盛壯之年常樂出家。若有菩薩具足四法,趣向菩提其心堅固。菩薩具足如是四法,復作是念:『是菩提道初根本地,名之為戒。如是戒者,亦名初地,亦名導地,亦名平地,亦名等地,亦名慈地,亦名悲地,亦名佛跡,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以是因緣,智者應當受持不毀。」】這一段經文世尊告訴我們,菩薩想要趣向菩提時,其心堅固、永不退轉,就應該具足四法:第一、受大苦時始終不捨離如法之行;第二、得大自在時,還能常修忍辱之法;第三、雖身處貧窮時,還能常樂於布施;第四、盛壯之年常樂於出家。但菩薩在具足這四個法之前,卻是必須如法受持戒律,能夠持戒清淨而不毀犯,才能於趣向菩提時,其心堅固、永不退轉。

世尊接著為我們開示這四個法的詳細內涵。善生童子請問佛陀說:「世尊啊!什麼是菩薩趣向菩提而其心堅固不退呢?」這裡所謂的「趣」,顧名思義就是有興趣,有興趣就會走向那裡去;譬如對佛菩提有興趣的人,就會往佛菩提的路不斷地前進。可是菩提路不好走,岔路很多,很容易退轉。佛法中的不退轉可以分為:信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和究竟不退等五種。所謂信不退,是指十信位未滿足前,如果十信位滿足,則可以入位不退中;位不退是指初住位至十迴向位,有時尚有行退、念退等事。行不退是指初地至七地滿心前,一切行皆為佛法無退失時,但有時還不免有念退的情形發生。念不退則是指八地至等覺位,念念精進而修大乘菩提,所以八地菩薩才是真正其心堅固不退轉者。而究竟不退,那得要成佛才作得到;所以說其心堅固還真的是很困難呢!

世尊接著開示說:「菩薩如果具足四個法,就能趣向菩提其心堅固。是哪四個法呢?第一、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如果受盡種種大苦惱時,始終都能不捨離如法之行。」然而,什麼才叫作如法之行呢?這看起來似乎是很簡單,其實不然!如法之行的意義很廣泛,那就是要身行如法、口行如法、意行如法;也就是必須是身口意行完全依止於正法而行,才能叫作如法。換句話說,如果違背佛的意旨,違背正法的真實義,違背勝義僧團的真實意旨,都叫作不如法。所以「如法」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是不容易作到的。假使從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來說,都各有不同層面的如法;若從戒律的角度來說,則又有聲聞戒、菩薩戒,乃至道共戒、定共戒等等差別不同的如法。話雖如此,但最主要的就是不違背三寶,如果都能如法奉行,就能迅速超越第一大無量數劫的第一個法門。

「第二、得大自在,常修忍辱。」常修忍辱一般來說並不困難,可是如果是得了大自在以後還能常修忍辱,那就不容易了!譬如說,你於世間法得大自在,也於佛法中得大自在了,但是人家卻誣賴你在正法中貪圖利養,侵吞眾生護持的善款,你一時不能忍,馬上打電話找對方理論說:「你為什麼要無根誹謗我?」於是就開始諍論起來了,那就是不能忍嘛!其實你都不必罵,聽了就當沒這回事就好!反正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有沒有做,如來藏都知道,所以也就不必去抗議了。又譬如說,你很有錢,開著千萬跑車,但在路上卻遇到撿拾破爛的老人家,你也能接受他在你前面慢慢地晃過去,然後才把車給開走,這也是能忍啊!不會因為自己有錢,就把下巴抬得高高的,這樣才是真能忍辱。也不是在貧窮時,被人家罵窮光蛋而能強忍下來,而是很有錢,卻被人嘲笑你很窮酸時,還能一笑置之,這才是真忍辱啊!也就是說,自己的心性要懂得如何去調柔、去自我降伏。一般來說,調伏別人比較容易,降伏自己最困難。如果能在佛法中得大自在,也在世間法中得大自在,但卻都可以修忍,這就是第二個能使你菩提心堅固、永不退轉的方法。能這樣作,要超越第一大阿僧祇劫就容易多了!

「第三、自身處於貧窮之中,卻能常常樂於布施。」意思是說,即使自己日子不好過,但是看見乞丐也願意布施,看見僧寶也願意奉事,能夠這樣作真的是不簡單。譬如說,當年正覺寺一說要開始籌建,許多同修就踴躍捐輸;聽說還有同修,雖然還有銀行貸款未還清,但卻願意標會來護持正法的弘揚,雖然不是很富有的升斗小民,但布施時卻面不改色,這就是菩薩種性具足的表徵,也是佛所說「身處貧窮,常樂施與」的最佳寫照啊!不會因為自己日子不好過,就想盡辦法不斷累積錢財在自己身上,而不肯在護持正法上面努力去作;這就是菩薩不可思議的地方,也是第三個迅速超越第一大無量數劫的好方法呀!

「第四、盛壯之年常樂出家。」一般來說,菩薩在初地至十地位中,要專心弘護正法,那是比較容易的事;可是在三賢位中,要弘護正法則很困難,尤其是你在三賢位中,而以居士身弘揚正法,那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你的智慧、證量都還不夠,雖然已經證悟了,但卻要藉助於佛所給僧伽梨的大威德,才能降伏於眾生。所以悟後要常常樂於出家,生生世世都這樣,並且是趁著少壯之年就出家,來宣揚佛的正法、來利樂眾生,這樣眾生就不敢誹謗你,你也比較容易藉著佛加持的威德力來護持正法,那就能迅速修集進入初地時所需要的福德資糧。所以第四個方法就是盛壯之年常樂出家。

各位菩薩!以上所說四法,菩薩如果能具足,就一定可以「趣向菩提,其心堅固。」這樣要超越第一大阿僧祇劫,就不是難事了。但在具足這四個法之前,卻是先要如法受持戒律;如果不能持戒清淨,而說要具足這四個法,那是癡人說夢,絕對是不可能的事。世尊接著為我們開示持戒的意涵。世尊說:「佛菩提道的第一個根本地,第一個基礎就是持戒。」這個戒也是佛弟子修學佛法時,第一個依止的境界,所以學佛第一件事就是要受戒;譬如佛世時,三歸就同時受五戒,在家人於佛前自行三歸時,都是這樣的。最早期的比丘,除了善來比丘以外,都是一出家就先受具足戒,佛陀弘法初期大多是這樣的;後來有沙彌同行,才又方便施設了沙彌戒。所以戒就是佛菩提道的初根本地。

戒又叫作導引的基礎,因為戒法能導引佛弟子安住在正法之中,不違背正法向正道前進。戒法又名平地,能夠平整心地;一旦受了菩薩戒,大家平等平等,不管你是否增受了聲聞戒;已受菩薩戒者,大家依照菩薩戒來作事,沒有在家與出家的差別;受聲聞戒者也是一樣,大家平等平等,同樣都是要依照聲聞戒來行事,因為大家心地都平了,所以叫作平地。戒法又名等地,因為受戒之後,都是向解脫之境界前進,大家都平等平等,所以叫作等地。如果不受戒,就不能得佛菩提,也不能得聲聞菩提,所以戒就等於聲聞菩提,也等於佛菩提。戒法又名慈地,因為受了戒,就不能不去利樂眾生,要給與眾生安樂,所以叫作慈地。戒法又名悲地,因為受了菩薩戒,當然就得要幫助眾生拔除痛苦,所以叫作悲地。戒法又名佛跡,因為受了戒以後,不但要依戒奉行,乃至諸佛在成佛之前,也都一樣要依戒奉行,這是諸佛所走過的道路,所以叫作佛跡。戒法又名一切功德根本,如果不依戒法的精神來修學佛法,就無法成就三乘菩提中所應有的一切功德。受了戒以後又叫作福田,因為受了菩薩戒以後就成為菩薩,如果能夠持戒不犯,眾生在你身上布施就有大福德,所以又叫作福田。

菩薩具足四法時,對戒法就能具有正確的觀念,能夠不違背三寶而利樂眾生,這樣就可以迅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道業。由於這樣的因緣,一切有智慧的人,對於這四個法和菩薩戒,都應該努力受持不要輕易違犯。

由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若能受持清淨戒法而不違犯,就能讓我們在證悟菩提之後,迅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證;由此可見,持戒是如何的重要。前面所說「尊者降龍記」中的祇夜多尊者,也正因為從無量世以來,就努力持守淨戒,乃至連突吉羅這樣的小小戒都不違犯,所以才能降伏兩千位阿羅漢所無法降伏的惡龍;由此可見,持戒清淨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啊!

各位菩薩!持戒清淨除了可以降伏前面所說的惡龍之外,還可以獲得除滅貪瞋癡三毒,速證菩提的功德;修學禪定也容易獲得三昧,乃至可以證得六通;因此可以超越三劫生死之苦,提前四劫成佛等等殊勝功德。假使出世弘法時,由於有持戒清淨的大福德作為依憑,可以處眾無畏,廣益人天無有窮盡!由以上所說,可知持戒清淨所得之功德,真是無量無邊啊!

由於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

謹祝願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都能持戒清淨,學法無礙,速證菩提!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