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555-a13_001
佛典故事 001 共相怨害喻 陀羅尼
由正緯老師開示
比方說,我們都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就是我們如果能夠把持著幾個原則的話,那將有助於我們能夠減輕煩惱。什麼原則呢?那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四個步驟就描述了當我們面對煩惱,煩惱生起的時候,特別是不順遂的事情在我們的眼前現起的時候,這時候我們要先勇敢地不要逃避而去面對它,然後接受這個境界存在的事實。因為它畢竟都已經現行在眼前了,接下來要問自己說,該做的理性處理是什麼事情?先把你的情緒擺一邊,先在理性的層次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接下來就可以想辦法把它放下而不要罣礙。這個是許多的人常常接受到所謂的佛法的觀念,好像儼然 佛法就是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的層次。
但是我們卻要跟大家說的是,雖然說這四個詞的口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確實當我們在運用這個方式的時候,無形中可以幫助我們對治世間的不少的麻煩事情;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這個也是一種的總持,也是一種的陀羅尼。可是我們卻要附帶的要提醒大家,所謂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全部都是在世間法、世間的境界裡面去談這些事情;所以我們應該要正確地跟大家講說,所謂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他們所講究的是所謂的對治性障的方法。這個方法在我們面對一般的麻煩事情,一般的煩惱的時候,這個方法確實有它的用處在;不過只要各位真的練習過了,真的瞭解它的意涵之後,您就會曉得光是要靠這四個面向,而要能夠對治所有的煩惱,那常常是力有未逮的。因為這裡面所謂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都只是在事情的表面的層次在處理,沒有辦法深入到事情的核心;這個所謂的核心就是煩惱的本源,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只能說這個部分它沒有觸及到煩惱的核心,所以當然不能夠成為對治煩惱、導致解脫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才會跟大家說,我們把這個方法把它歸類成是世間用來對治性障的方法。
但是,佛陀所講的解脫道就不只如此了,如果你有確實按照 佛陀講的解脫道一步一步修習的話,那麼 佛陀所教的這個解脫道就能夠讓我們真正徹底解脫煩惱。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說學佛,雖然說您一開始學佛的時候,也許對於這種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的這樣子一個處事原則,覺得聽起來還不錯,還挺受用的;不過我們要鼓勵大家,這個還不是佛法。真正佛法的解脫道有更多、更深入、更勝妙的道理等著大家去學,希望大家真正要學佛的話,一定要超越這個四個面向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