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86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86集
由 正文老師開示:佛教是不是宗教?(二)

 

而「說通而宗不通,言雖辯而非要」,就是說你雖然懂得滿腹的經論,但是並不通宗,所以你縱然滿腹的經論還是沒有用;你縱然世智辯聰,講得滿腹的經論,但是你所說的全部都沒有契中要害,全部都沒有契中 佛的真諦,全部都沒有契中 佛所說的真理如來藏,沒有契入 佛所說的這個真如,這樣子雖然你言詞非常的辯了,所以「言雖辯」,但是沒有真正的真正的了知佛法的法要。那這個在我們佛法的故事裏、佛典的故事裏面,這個《高僧傳》裏面,就很有名的這個故事。

當時,德山宣鑒禪師他當時號為周金剛,為什麼會號為周金剛呢?因為他認為,認為他非常地通《金剛經》,後來就寫了《金剛經疏鈔》。寫了《金剛經疏鈔》,從北方就挑著《金剛經疏鈔》要到南方來對禪宗已經開悟的這些祖師,要對這些祖師挑戰;認為說他非常的了得,所以他認為南方這方獦獠(什麼叫作獦獠?獦獠就是蠻人),這些蠻荒之人他們根本不懂佛法。他認為禪宗這些人,他們根本不懂佛法,不懂這些教門,所以就挑著《金剛經疏鈔》要過來。結果在半路上面,就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就在那賣油糍,就肚子餓了。肚子餓,這個老婆婆其實是 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就要去跟她買油糍。

那個老婆婆就問他說:「你要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個德山宣鑒禪師就把他要往南方的原由,跟這個老婆婆來說明這個原委。老婆婆就說:「你懂得這個《金剛經》,那我問你一句話,你如果答得出來的話,那我這個油糍就供養你;你如果答不出來的話,那就非常的抱歉,就沒有辦法供養你。」她就問他說:「《金剛經》裏面不是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上座,您現在點的是哪一個心?」因為德山宣鑒禪師是要買油糍這個點心,就是說他要吃點心,所以她就問他說「您點的是哪一個心?」當時德山宣鑒禪師馬上口掛壁上啊!後來因為這樣子的典故,後來才把《金剛經疏鈔》整個把它燒掉了。燒掉了以後,才依止著宗門的正式的修學,依止著宗門的法要,真正的來修學這個宗通。也就是說,真正的修學宗門的正法,而沒有依文解義、依著他原來的慢心、依著他的教說依文解義,繼續的執著這樣子的言說。這個就是「言雖辯而非要」。

「言雖辯而非要」,所以你沒有辦法通達宗門,沒有辦法通達宗門,你所說的全部都是在這個語言文字上去作思惟而已,那這個全部都是意識心的一個思惟的作用。當然,我們還沒有開悟之前,這些閱讀經典乃至於聽受經教也是必要的;因為這個屬於相似般若,相似經教的、相似佛法的、相似般若的這個部分還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子就依文解義,說這個就是已經完全通達佛法了,所以「言雖辯而非要」。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要懂宗教的話,你必須要宗通,也要說通,說通也要宗通,這個才是真正懂得宗教的義理。所以這個就是佛法裏面所說的宗教的真正的意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