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2
十信位的修學,主要是要能夠具足對大乘佛法以及佛教三寶的信心。那麼十信位要具備什麼樣的基礎才能夠開始修學呢?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當中,地藏王菩薩有一段開示說得非常清楚。經文是這樣說的: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衆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所言一實境界者,謂衆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衆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二)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如果一位菩薩想要修學大乘法的話,首先應當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業,就是要依止一實境界來修學信解;因為信解力增長的緣故,就能夠很快的進入菩薩種性之中。也就是說,一定是要依止一實境界來修學十信位的信解。而所謂一實境界,指的就是一切衆生的心體——第八識如來藏,祂從本以來都是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形無色,猶如虛空。祂從來都不曾在六塵境界上面來作分別,所以說祂平等普遍,無所不至;祂能隨緣出生蘊處界以及世間萬法,又遍一切處,所以說祂圓滿十方。祂是心、佛、衆生三無差別,所以說祂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無論是六道凡夫衆生,還是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等四種聖人的根本心,都同樣是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的,因為是真如實相的緣故。
在《六祖壇經》當中有記載,當六祖證悟明心的時候,不禁連續說了五個「何期」來讚歎如來藏。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因為六祖在那個時候,已經體會到如來藏心的清淨性、不生滅性、無動搖性、本自具足無量的功德體性;而且是世間萬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藉緣而直接或間接從如來藏心——根本因當中所出生的,因為如來藏根本心出生了妄心七轉識,一心八個識共同運轉。
如來藏心體雖然是清淨無染的,但是祂所含藏的無明種子並不清淨,所以具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的體性。祂所出生的妄心,所生起的善惡念頭,以及所造作的身口意行的業種,全部都會收藏在如來藏心——藏識當中,即使經過百千萬劫那麼久遠的時間也不會漏失,因此如來藏心又稱為藏識。因為祂又有大種性自性以及異熟性等等自性,能夠隨著衆生所造作的善惡業因來酬償業果;所以會在有情衆生這一期生命結束之後,隨著衆生所造業力的輕重,以及各種時節因緣,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某一道當中,所以祂同時又是實現因果的主體。
有些佛門外道、研究佛法的學者以及附佛法外道,他們不瞭解如來藏心確實是宇宙以及生命運轉軌則背後的根本實相,所以就隨意的以宗派之別來否定如來藏的存在。他們振振有詞地說:「不一定要有如來藏心一樣也可以有因果的存在啊!」但是當我們問到說:那麼各個有情所造的業種是收藏在哪裏呢,而能夠酬償因果,即使經過百千劫也不會失壞或者錯亂呢?他們有的說因果就存在四大微塵當中,有的說存在虛空當中,有的說存在常住的意識細心當中,或者說存在一種業果報的系統裏面。但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自己想像出來的,這不但違背法界的現實,也完全背離 佛陀的聖教,是完全經不起檢驗的,只能欺騙沒有簡擇智慧的盲目信徒罷了。
像這樣說如來藏也是生滅無常、緣起性空的人,事實上都不是真正信受因果的人,也不可能是真正信受三寶的人。因為,如果一切法都是生滅無常,沒有不生滅的根本因的話,那麼所造作的善業,也就可能隨時會散壞掉,或者是在別人身上來實現樂果,而自己卻作了白工。造了惡業也沒什麼關係,因為也可能會散壞掉,或者是由別人來受苦果,而不必由自己來受惡報。當你好不容易經過長劫的努力修行,終於成佛之後,也可能因為緣起性空,由於各種外緣的變化,而又忽然間變回凡夫衆生。像這樣根本不確定因果報應一定會如實實現,那麼當哪一天遇到挫折了,心裏可能就會想說:「我何必那麼辛苦的修行呢?成佛要三大無量數劫,誰知道我辛苦所累積的福德以及智慧,能不能一直延續到那個時候呢?還不如就及時行樂比較實在吧!」所以很可能就又退回世間法去了。
所以,上面這段 地藏王菩薩的開示很清楚地說明了,菩薩道的修行從最初一開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的諸法實相——如來藏阿賴耶識作為根本;如果離開了這個真實根本的話,就連菩薩道最初的十信位都沒有辦法滿足,更別說是要成就菩薩種性了;至於成就佛道,那就更難以指望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