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當時,摩竭王阿闍世,認為跋祇國人自以為勇健不順伏於阿闍世王,所以心中不悅,想興兵討伐跋祇國;於是就派遣婆羅門大臣禹舍去請示 佛陀的看法。
佛陀藉由與阿難的一問一答中,讓摩竭王的大臣禹舍了解到:
一個國家只要「長幼和順,轉更增盛」持守「七不退法」之一,就會「其國久安,無能侵損」;
最後禹舍只能跟 佛陀說:『若行「七不退法」的其中一法,就無法消滅他們的國家了,何況跋祇國人民他們完全具足持守「七不退法」呢?』;於是,知難而退,馬上折返摩竭國,稟告阿闍世王所聽到來自 佛陀的教誡實情。
敬請看以下經文中, 佛陀所說可令國家長治久安,難以被敵人攻克的「七不退法」是什麼?
『《長阿含經》卷2:「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是時,摩竭王阿闍世欲伐跋祇,王自念言:「彼雖勇健,人眾豪強,以我取彼,未足為有(有=難)。」時,阿闍世王命婆羅門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詣耆闍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禮世尊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遊步強耶?』又白世尊:『跋祇國人自恃勇健,民眾豪強,不順伏我,我欲伐之,不審世尊何所誡勅?』若有教誡,汝善憶念,勿有遺漏,如所聞說。如來所言,終不虛妄。」
大臣禹舍受王教已,即乘寶車詣耆闍崛山,到所止處,下車步進,至世尊所,問訊畢,一面坐,白世尊曰:「摩竭王阿闍世稽首佛足,敬問慇懃:『起居輕利,遊步強耶?』又白世尊:『跋祇國人自恃勇健,民眾豪強,不順伏我,我欲伐之,不審世尊何所誡勅?』」
爾時,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佛告阿難:「汝聞跋祇國人數相集會,講議正事不?」
答曰:「聞之。」
佛告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祇國人君臣和順,上下相敬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祇國人奉法曉忌,不違禮度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祇國人孝事父母,敬順師長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上(增上=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祇國人恭於宗廟,致敬鬼神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上,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祇國人閨門真正潔淨無穢,至於戲笑,言不及邪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祇國人宗事沙門,敬持戒者,瞻視護養,未甞懈惓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
時,大臣禹舍白佛言:「彼國人民,若行一法,猶不可圖,況復具七?國事多故,今請辭還歸。」
佛言:「可,宜知是時。」時,禹舍即從座起,遶佛三匝,揖讓而退。
其去未久,佛告阿難:「汝勅羅閱祇左右諸比丘盡集講堂。」
對曰:「唯然。」即詣羅閱祇城,集諸比丘,盡會講堂,白世尊曰:「諸比丘已集,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即從座起,詣法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七不退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
「七不退法者:
一曰數相集會,講論正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二曰上下和同,敬順無違,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三曰奉法曉忌,不違制度,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四曰若有比丘力能護眾,多諸知識,宜敬事之,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五曰念護心意,孝敬為首,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六曰淨修梵行,不隨欲態,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七曰先人後己,不貪名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CBETA, T01, no. 1, p. 11, a8-c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