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成佛之道(12/12)-成佛之道必須要圓滿什麼




我們講了這個「五十二個位階」的整個菩薩道,到最後妙覺位以後下生成佛,整個成佛之道主要乃是以證得法界實相心如來藏為首要目標,以這個基礎來修學佛法;如果離開了這個基礎而說它是成佛之道,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從這個基本的知見內涵來瞭解,就是說,要成就成佛之道,必須以八識論的這個法界實相心的實證為基礎,如果離開了這個基礎,是不可能成就成佛之道,當然它本身也不是成佛之道。如果它只是解脫道斷我見、我執出離三界,它頂多是叫羅漢道,不能叫作成佛之道。成佛之道必須以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為首要的基礎,所以必須要明心見性,乃至最後成就一切種智。所以,法界實相心其實祂就是萬法的根源,一切萬法都依於法界實相心而有;而且祂也是一切因果的所依,所有的因果律則昭昭不爽,都是依據於法界實相心而能夠成就的。所以說,佛菩提道它是含攝解脫道,以及佛菩提內涵它具足了一切智以及一切種智,所以說佛菩提道實際成就,要能夠有這裏相關的這些智慧。


那「一切智」是什麼?就是解脫道的十智,譬如說:世俗智、法智、類智、苦諦智、苦集諦智、苦滅諦智、苦滅道諦智、知他心智、盡智、無生智。這屬於解脫道的部分,這個解脫道的十智成就一切智。可是這只是解脫道的部分,那菩薩的一切智又超勝於二乘人的十智、解脫道十智,而且菩薩還有最後成就了成佛之道,還有一切種智的成就。也就是說,一切種智的成就,從實證了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以後,他因為實證法界實相心,他能夠轉依於法界實相心,能夠因為實證法界實相心,而得到了總相智——般若的總相智;得到般若的總相智以後,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而行菩薩道,繼續的熏習實證,完成相見道位應有的別相智;在進入初地的時候,因為見道位圓滿,般若中觀的總相智、別相智能夠具足圓滿成就而進入初地,有一分的無生法忍道種智,這時候就成就了一分的道種智;因為他熏修了一切種智,在初地圓滿一分道種智,二地也圓滿一分道種智,乃至一直到最後成佛,成就一切種智。這就是說,也就是說,不僅有一切智,而且也要一切種智的成就,這是成佛之道所必須要成就該有的智慧。


所以,成佛之道必須要圓滿什麼?


第一要圓滿福德,等於說在資糧的修集、障難的排除,不管是在財施、法施、無畏施,不管是內財、外財、護持正法、利樂有情、攝受佛土種種的資糧,這些福德該有的修集,這是成佛之道必須圓滿。不是說有人說「我只修智慧就好,就不用修集福德」,這就是錯誤的。


另外,還要成佛之道必須圓滿什麼?必須圓滿無量的三昧,不僅是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滅盡定以及無量無邊智慧三昧,就像《般若經》、《華嚴經》及所有三乘經典裏面所說的,不管是解脫的三昧,或是佛菩提智慧的三昧,種種無邊的三昧,這無量三昧也是成佛之道所必須要圓滿的。


再來,成佛之道所必須要圓滿什麼?必須要圓滿四種圓寂。也就是說要證得四種涅槃,不是只證得其中一種、兩種,乃至根本沒有證——譬如外道五現見涅槃,根本沒有證得涅槃。可是成佛之道必須要圓滿四種圓寂,要證得四種涅槃。也就是說,他要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及證得「有餘依涅槃」,也就是二乘所斷,雖然他還有微苦所依,沒有捨壽入無餘依涅槃;第三個他就要證得「無餘依涅槃」,就是如來藏獨住的境界;還有成佛,佛地所有的「無住處涅槃」——佛地的斷除二種生死、不住生死不入涅槃、無垢識的境界。還要成就一切種智,不管總相智、別相智、種智,能夠成就四智的圓明圓滿。


所以說成佛之道的內涵非常非常的廣、深,這是我們簡單的作這個介紹。歡迎大家能夠參加我們同修會開的免費課程來圓滿,來學習。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