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45
學佛釋疑(二)第45集
由 正緯老師開示:究竟忙些甚麼?(五)
那麼更重要的就是說,這一些隨著世間的狀況,我們在這裡就要切入——稍微轉一個折要開始切入了,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這一些著重於世間的緣生緣滅的這些狀況,其實它們並沒有真正觸及佛教的核心!」這句話,希望觀眾朋友們要分辨清楚。我們說:當你在隨緣因應事情的時候,我們說,當你如果只是站在世間的諸事的角度去看——世間的事相的角度去看的時候,那麼你沒有觸及佛法的核心。可是並不表示——這個話並不是說,當你從佛法通透佛法之後,反觀回來在人間落實的時候,您所做的事情會違背於世間人所看到的隨緣因應的狀況。這個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前者來說他根本沒有看到——前者是說,一個人也許根本就沒有看到、沒有觸及到佛法的核心,而只是在世間法的生滅上面去關注、去用心;以至於說,也許說希望能夠在世間的無常變化中,還能夠維持坦然的心態;這種狀況有可能就是,你只是從世間的角度去出發,然後想辦法替自己的心靈找許多的安慰劑。可是佛法呢?如果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一個已經深入佛法了並且已經有所——有所領悟的人來說的話,當他在看世間的時候,是從佛法的角度看世間的;可是當他在人間在作事情的時候,儘管他的人生觀、人生的意義是整個建立在佛法的基礎上面,可是當他把這些人生觀跟人生意義在人間使用出來的時候,那您所看到的表相呢?很可能都會跟前一類型的人是完全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在表相上面您很難區分出這個到底是基於佛法上面有的作為,還是基於世間法上面有的作為;至少在一般世間簡單的事情上面的話,您有時候很難直接看出來。所以,我們要強調的就是說,佛教所談到的事情,不是只有在世間法的層次。如果只有在世間法的層次跟我們談說:哪些狀況是無常變化,哪些狀況有因緣成熟或是因緣敗壞與否;那這一些呢?恐怕都還不是佛法的核心。佛法談到的事情,一定比世間法是完完全全深入很多很多的!那這個層次呢?這個層次既然是比世間法要更深入很多的話,當然它就含攝了世間法——包含了世間法;所以當我們從佛法出發,把它映射到世間法的時候,各位就可以期待說,它在表相上面看起來就有可能跟一般的世間法好像差不多!
那麼,談到佛教所談的這些人生的意義上來講,跟我們前面講的這些幾個人生的意義,又有什麼不一樣呢?當然這個恐怕要談起來,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我們不妨用幾項小小的方式——用幾個觀點,來看佛教的人生觀到底跟我們前面講的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說佛教所揭櫫的人生觀,首先,對於「煩惱」來講,為什麼第一個就談煩惱?當然就是,最主要是因為我們這幾個講次所談到的問題就是:究竟忙些什麼?談到究竟忙些什麼的時候,當然就是因為心裡面起了煩惱,才會自己問自己:我到底這麼忙是為了什麼?既然是起了煩惱的話,當然你就要談:如何因應、如何去對治、如何根本地解決煩惱?我們前面所談到的這些世間的方式的話,它的一個特點:就是完全在世間法裡面去衡量到底你要採取的標準是什麼?這樣子的一個作為,自然,我們剛剛談到說,它既然是從世間法出發,也必然隨著世間法會有所更動,也必然會隨著世間法有所變化。所以你說,當你只做七十分,然而對方要求是九十分的時候,你到底是要做到七十五、做到八十、做到八十五,還是要不計一切地做到九十呢?這裡面拿捏的標準,就是你在世間裡面所採取的認知的標準。所以,如果只是從世間法出發的話,那我們現在講到的事情恰恰就是什麼?跟隨著世間的標準而變化。這個並不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個恆常的而且根本性的標準;換句話說,如果從這個觀點—從世間法的觀點出發的話,你可以說,它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給我們心靈安慰、可以減輕一些的煩惱,但是它不能夠根本地對治煩惱、不能夠根本地解決煩惱。
在佛教的人生觀裡面,對於煩惱的探討是非常非常徹底的。比方說,在佛教裡面的話,就有把煩惱分成「見惑」跟「思惑」。見惑呢?大家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說:因為見解的不正確而產生的疑惑或者產生了迷惑。既然因為見解不正確而產生了迷惑,自然而然如果見解正確了,這個疑惑可能就不存在了。但是,即使是這樣子的話——即使是這麼簡單的「見惑」這兩個字,仍然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細細去探索、去觀行;因為我們所謂的「見惑」的這個層次呢?並不是一般世間人在世間法裡面所能夠體會到的說:「我的見解是什麼?你的見解是什麼?」我們在佛教裡面談的「見惑」的這個「見」字,並不是像我們剛才講的「世間法裡面的見解」這麼樣的粗淺;因為這樣子的一個世間法裡面談到這些見解,你在形成一個見解的時候,其實,背後其實有相當多的微細的見解已經在背後鞏固形成了,到最後,你形成一個非常大項、粗項的見解出來。所以,如果從世間法一般的狀況去談的時候,其實你根本觸及不到什麼叫作:佛教裡面叫作「因為見解的偏差而導致的疑惑,以此疑惑而產生煩惱。」所以從「見惑」這兩個字,其實裡面可以探討的議題非常非常多!我們今天沒有時間再一一細論;但是,主要要告訴大家的就是說,光是「見惑」這個字,佛教所探討的這個「見惑」,是非常地深入、非常微細的!那麼跟「見惑」相對的另外一個叫「思惑」,思惑更又是非常微細的!因為「見惑」是相對於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理解;而「思惑」卻代表了,是我們對於一件事情,通常都是對一件事情的直覺的接受與否的層次,那個又是更微細的心行了。
那您看看,觀眾朋友您看看,佛教對於煩惱這件事情的話,其實談到的是多麼深細的事情。根本談到的,如果我們以一般所謂的煩惱來說的話,根本就還觸及不到佛教所談的煩惱。也正因為佛教把煩惱仔細地剖析、深入地去看它,所以才有機會根本地對治、根本地解決煩惱。至於佛教所揭櫫的人生意義,有沒有其它的層次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