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不少人被人誤導,很喜歡離群索居而走入人煙稀少的山林專事「一念不生」的修練,錯認為能夠一念不生就是開悟了,就是錯把『禪定』當作『禪』;如果一念不生就是開悟的話,那麼 佛陀降生在人間時,曾示現了六年的苦修,修得一念不生的禪定,然後開示人們,一念不生不但不能開悟,而且因為修定福在天界福報享盡後,仍是要淪墮三惡道償還過去生所曾造作的惡業;並開示佛弟子,開悟是要靠智慧的。

關於這點請參閱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43176489

✪聞熏佛法正知見~簡擇解脫分的見地─菩薩正行第28集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

「善男子!諸外道等獲得非想非非想定壽無量劫,若不能得解脫分法,當觀是人為地獄人。

若復有人阿鼻地獄經無量劫受大苦惱,能得如是解脫分法,當觀是人為涅槃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欝頭藍弗生哀愍心,於提婆達多不生憐念心。」(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b1-7)

凡夫以及外道們,誤解佛陀所說的解脫境界,常常錯把意識一念不生的境界,當作是無餘涅槃的境界,乃至把更為粗淺的「未到地定」,以為那個時候的覺知心,或者那個時候所顯現的境界,就以為這樣就是親證了解脫;就算證得初禪的一念不生,以及四禪捨念清淨的定境,這樣的人他的知見錯誤,因此他就認為這樣的定境,就是證得解脫了,但其實這些人都還沒有斷我見;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一念不生的境界,它始終就只是意識心的境界罷了,就算已經證得意識心最微細境界的「非想非非想定」,也是不離意識境界,……。

 

雖然無色界天人的壽命,可以高達8萬大劫,如果他沒有獲得解脫分法,也就是沒有斷我見的話,佛陀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要看待這個人,其實他就是如同地獄人一般。

 

二.又既然「一念不生」的修練不是修行的全部,那麼佛弟子要如何如理的作意來修行呢?

敬請參詳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90

學佛釋疑(二)第90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修行到底是修哪一個心?

 

意識如理作意思惟結果,意根就會作主接受這樣的事實,導致意識有第一分清淨,意根也有第一分清淨,不是嗎?聲聞於於證初果須陀洹後,繼續往二果斯陀含去邁進,由於初果人已經很清楚知道,不再以意識為真實我,他以此來觀察,圍繞自己週遭的煩惱,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衍生出來的,由於意識如理觀察的結果,對煩惱也漸漸地淡薄了,意根也會接受這樣的事實,使得聲聞初果成為薄貪瞋癡的二果斯陀含,並於捨壽後,欲界天、人間一往返、究竟解脫,由於初果人的意識如理作意惟的結果,意根自然作主接受這樣的事實,不僅可以成為聲聞二果,而且意識有了第二分清淨,意根也有第二分清淨,不是嗎?同樣的道理,聲聞三果、四果分別斷了五下分結,五上分結而成就,這是因為意識不斷地如理思惟,五下分結五上分結真實虛妄,將它斷了,意根自然作主接受這樣的事實,使得聲聞二果,可以證得三果阿那含,於捨壽後可以在色界天究竟解脫,以及證得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後可以入無餘涅槃,永不再三界現身意,由於二果人的意識,如理思惟的結果,意根自然作主接受這樣的事實,不僅成為聲聞三果、四果,而且意識有了第三分第四分清淨,意根也有了第三分第四分清淨,不是嗎?聲聞既如是,菩薩亦復如是,都是透過意識及意根修行清淨的關係,使得菩薩第八識所含藏的染污種子得以汱換清淨,乃至究竟清淨,譬如菩薩在修行當中,當然要簡擇真善知識說法,看真善識所說的法,到底符不符合 佛說?這些都要透過自己對經典的研讀,以及所熏習的正知見,以及往昔所培植的福德因緣等等來論定,然而要分辨所謂的真善知識以及假名善知識,難道不需要意識及意根抉擇與論定嗎?當然需要嘛!如果不經過意識如理的分析歸納整理,你又如何抉擇及論定真善知識及假名善知識之差異呢?如果連真假善知識都無法判斷,你又如何隨之修學,將意識及意根修行清淨呢?既然對真善識已經有所簡擇而隨之修學,真知識所說的每一個法,你有沒有去思惟整理及吸收呢?如果沒有,你的佛法正知見,又如何建立及增廣呢?又如果對真善識所說真心的體性、五陰虛妄以及參禪正知見不去思惟整理,不去現前觀察及參究,你又如何現前觀察意識真實虛妄呢?又如何於參究中,得以一念相應慧,找到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而破參呢?破參尚且不能,又如何使得意識及意根得以轉識成智,使得意識有了下品妙觀察智,以及意根有了下品平等性智呢?既然沒有下品妙觀察智,以及下品平等性智,又如何讓意識及意根更有一分清淨呢?又譬如你已經明心了,如果不透過意識及意根去思惟,去建立眼見佛性的正知見,以及不去鍛鍊看話頭的功夫及參究,又如何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見佛性,眼見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虛妄,而成就如幻觀呢?又如何讓意識及意根,又增長一分清淨呢?諸如種種,能夠明心及見性,如果不透過意識及意根的簡擇,又如何證得十行的陽焰觀,十迴向的如夢觀乃至地上菩薩鏡像、光影、谷響等等現觀,使得意識及意根,有多分的清淨呢?就算是妙覺菩薩,還是要誔生人間,於菩提座下,透過意識及意根的抉擇,使得妙覺菩薩最後明心及見性,成就上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以及成所作智,乃至最後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讓八個識裡裡外外都究竟清淨,沒有不清淨的;所以說菩薩在佛菩提道路上都需要意識及意根的清淨抉擇及修行,使得意識及意根得以清淨,乃至究竟清淨而成就佛道,如果沒有意識及意根的清淨抉擇及修行,不可能讓意識及意根清淨的,既然意識及意根無法清淨,想要在佛菩提道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在修行道路上,不論是二乘菩提還是佛菩提,主要的修行對象就是意識及意根。

 

綜合上面所說,作個總結, 佛所說的正法就是八識論,也就是一心有八個識,那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意根、意識以及前五識,第八識如來藏乃是一切有情真心,衪不生不滅、本性清淨,所以不需要去修行,故名非修;然雖如此,卻含藏了七轉識的染污種子,不能不藉著七轉識去轉易第八識所含藏的染污種子,故名非不修,因此第八識非修非不修,前七識是妄心,不是不生不滅的法,是可滅的法,在這七個識當中,意識及意根不僅是導致眾生不斷地輪迴生死,而且能讓眾生了脫生死,以及證大菩提果的最主要原因,這是因為意識可以作如理思惟的緣故,當意識作如理思惟以後,導致意根接受意識所分析的結果,因而讓眾生造下善業與惡業,淨業與不淨業,使得眾生産生三種不同的結果,第一種是凡夫不斷地輪迴生死,第二種是二乘人可以了生脫死,第三種是菩薩可以證得大菩提果;也就是說因為有意識與意根清淨及染污抉擇的關係,使得眾生第八識所含藏的染污種子可以不斷地變易,變得更染污或得更清淨,乃至究竟清淨; 這告訴大眾一個真實道理,修行當中最需要修正的就是意識及意根,一旦意識及意根漸漸清淨了,就可以汰換第八識所含藏的染污種子而漸漸清淨,乃至究竟清淨;如果不是透過意識及意根去清淨修行,又如何轉易第八識所含藏染污種子變成清淨乃至究竟清淨呢?所以說在修行道路當中,不論是凡夫,聲聞緣覺的二乘菩提,還是菩薩的佛菩提,最需要修行的心,最需要轉變的就是意識及意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