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貼 行陰熾盛、識陰熾盛.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6/1747-a06_005

第5集

四聖諦之苦聖諦(三)

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要繼續跟各位來分享的還是苦聖諦。上一集我們講到苦聖諦裡面的愛別離苦。講到苦聖諦裡面的愛別離苦,那什麼是愛別離苦呢?

我們上一集有講到,這個愛別離苦從事相上來說,有生離、有死別。從理上來說,是說眾生的確有內六處,也就是說,眾生這個可愛的眼根、可愛的耳根、可愛的鼻根、可愛的舌根與可愛的身根;對於這個可愛的六根,互不相屬地分散了,眾生執著、貪愛、渴愛這六根,而這六根卻沒有辦法再聚在一起了,它的相屬分散了,六根不能再相應,不能再互相呼應,不能夠再互相起作用了,所以這六根慢慢的互相分離。六根不能聚會在一起,六根不能再和合在一起產生它的作用了,那六根不能互攝,六識就不能共同的來熏習一切法——因為我們所熏習的一切法,其實都是透過六根觸六塵,以至於有六識在這個地方〔編案:指根塵相觸的地方〕去作了別運作的。因為六根、六塵、六識的和合運作,所以才能熏習一切法;當我們的六根不能聚會在一起,六根不能互相含攝,六根不能協同的來熏習一切法,這樣六根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和合在一起了,這就是苦。除了對內六處這個六根分離這樣的苦的覺受以外,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對於外處六塵的觸、外處六塵的覺受、外處六塵的了知、外處六塵的思量,跟外處六塵的貪愛,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與外六塵的別離也像這樣子痛苦的話,這個也攝屬在愛別離苦中。為什麼呢?這個六塵,是說我們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還有空、識等六界和合而成的,但是這個六界假使成為不相干的六界,不能再聚合為一體;眾生之所以由地、水、火、風、空、識六界和合,是因為眾生必須要利用這六界,他才有辦法生存在這個世間〔編案:簡單地說,眾生其實是活在自己的六塵中,而這六塵必須要依於六界聚合而成不壞的色身才能現起〕,當這個六界沒有辦法互相和合,這個六界已經互不相干,不能再聚會在一起,身中的六界就不能再互相相應了;那這個六界的分散別離,在沒有辦法相應而分散別離以後,六界就不能夠聚會為一體,六界不再互相的攝持,六界也不能共同的來熏習一切法;當六界不和合在一起,色身就散壞了,這就是苦,就是愛別離的痛苦。也就是說,當眾生要離開地、水、火、風、空、識,也就是說地、水、火、風、空、識要散壞了,而他們不願意〔編案:也就是說眾生不能接受〕散壞,這個也是愛別離的痛苦。

眾生的身中有內六處、有外六處、有六界,當它們互相別離的時候,身體領納到這樣子內六處、外六處還有這個六界互相別離的這樣子的痛苦;身體領納了這樣子的苦受,心中也領納了這樣子的苦受,也了別這樣子的痛苦覺受;甚至因為心中領納、了別這樣子的痛苦覺受,而感到身體跟心中都專注而且全面性的感覺到愛別離的痛苦覺受,這也是 世尊所開示的愛別離的痛苦。所以愛別離的痛苦,同樣從理上的角度來探討的話,所有一切的愛別離,一樣都是從我們的內六處、外六處跟六界所引生出來的;因為對內六處跟外六處的貪著,乃至對於內六處、外六處分離的時候,因不願意分離而產生的愛執——因為它要分離了,但是你又不得不去接受它的分離〔編案:這個分離眾生都不能阻擋,能接受時就是解脫這個苦了〕,這樣子所產生的苦受,這個也是愛別離苦。

什麼叫作所求不得苦呢?何謂所求不得的苦呢,我們也是從事相上的求不得苦,以及從理上的求不得苦,來探討這個部分的問題。

所謂的「求不得苦」從事相上來說,它包含了三個方面:包括了人、事、物這三方面。在「人」這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哪些求不得苦呢?譬如說,要求好妻好夫、俊男美女,要求配偶或是說要求子女,或是說要求父母長壽,或是說要求好子媳,或是說要求好女婿,或是說求好弟妹等等,但是因為所求不得而產生了苦。為了要求配偶、求子女、求父母長壽,或求好媳、好婿,或求好弟妹而求不得所產生的苦,這個是因為事相上面的「人」所求不得而產生的苦,這個也是一種求不得苦。那在「物」方面呢?譬如說求田產、求錢財,或是求骨董珍玩,或是說求房舍、求舍宅,或是說求古今名畫,求來以後也不能長存的「求不得」,或是說求來以後而沒有辦法能夠保有它,這樣子都是屬於求不得的苦。所以,在物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對於物的求不得的苦,也有對於物求來以後沒有辦法能夠永遠的保存它、沒有辦法永遠的擁有它、沒有辦法永遠的佔有它,因為這樣子產生的苦,這個也是求不得苦。那對於「事」方面的求不得苦,有譬如說求職位的升遷,或是說求調職,或是說求官司的勝訴,或是說求冤獄的平反,乃至於求名聲、求浪子回頭等等,但是所求不得;如是諸多的世間事務,因為心中產生愛樂,卻求之而不可得,因為求之而不可得,因此而生起了心中種種的苦受,這樣子就稱為求不得苦。這些是求不得苦在事相上面產生的這樣子的一個道理。

第二個是從理上來說。從理上來說,什麼是求不得苦呢?也就是說,從佛法的道理上來講的話,就是在說眾生都有出生的法相,眾生都不能離開出生的這個法,而想要讓這個我不出生。但是眾生想要這個我不出生,卻不能因為想要讓這個我不出生就能夠成功的,因為眾生的這個我的出生,是因為眾生的煩惱種子、因為過去受生的業種未斷,所以必定要受生死的輪迴。所以,不是說你要求我不出生、你要求生天、你要求我不要煩惱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眾生要求「我」而這個我不要出生,那個是不可能的!那是必須要透過如法的修行,所以如果要求這樣子的「我不出生」,而不如法修行的話,這個也會是求不得苦。那「生」這個法是這個道理,同樣的「老」這個法、「死」這個法也是這樣的道理;也就是說,眾生求不出生不可得,而求生或求不出生也不是能夠自主的。〔編案:「求生」是指眾生希求生於人天善趣,「求不生」則是指求解脫三界生死,或求不生於三惡道中。〕

同樣的道理,眾生對於老這個法——要讓眾生不要老去,這個也是不可能的;讓眾生不會死去,這個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求不願意老、不願意死,這樣子求不得而產生了這樣子的苦惱(產生了憂悲惱苦),這個就是因為生,或是離老、病、死等苦求而不得所產生的苦,這個也是一種求不得苦。不但是求離老、死而不能離,乃至不能離開憂悲惱苦等法,即使想要使自我不憂悲惱苦(即使想要使自己遠離憂悲惱苦),也是不可能因為心裡想要離開就能夠如願的;所以,眾生要求離苦而求不得,這個也是求不得苦。也就是說,當眾生有所求而求不得的時候,不管你是求生,或是說求死;或是說求不生,或是說求不死;或是說求老,或是說求不老;乃至於求你不憂悲惱苦而求不可得;這樣子所求不可得的話,所產生的苦,這個都是求不得苦,也就是所求不得的苦。

同樣的,如果有眾生覺得出生是快樂而可愛戀的,想要讓自己出生以後可以恆常久住而不變異,也是不可能因為心中想要這樣就能夠成功的;甚至於想要使心中生起的思想成為常住而不變異,也就是說,讓你這個想法變成是常住而不變異,這個也是無法因為心中想要這樣子就能夠成功的。這樣種種心中想要成就的事,卻都沒有辦法如願成就,這個就是 世尊所說求不得苦的道理,這就是所求不得所產生的這個苦的道理。

講完求不得苦以後,我們就要進入到什麼是五陰熾盛苦。我們說,前面所說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所求不得苦,這七種苦它有最主要的根源;它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來自於眾生對五陰的執著,所以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五陰熾盛苦。為什麼五陰熾盛是苦呢?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叫作五陰。五陰又叫作五蘊,為什麼會成為「陰」呢?而為什麼又會稱為「蘊」呢?因為陰是遮蓋的意思,但遮蓋了什麼東西呢?是真如實性被遮蓋住了。被什麼東西遮蓋住了?被無明所遮蓋住。被無明所遮蓋住,被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產生的無明遮蓋住,所以就稱五蘊為五陰。因為是被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法所遮蓋住,所以它稱為五陰。為什麼這個五陰又稱為蘊呢?五陰又稱為五蘊的道理在什麼地方呢?因為蘊是聚集,是在積聚後有的種子(是積聚了後有的種子,所以稱為取蘊)〔編案:五蘊是由諸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故稱為蘊,眾生造取後有諸行而形成業種的積集,故又稱為取蘊;三乘聖者都只有五蘊而沒有五取蘊〕,因為積聚了出生後有的種子,所以五陰稱為五取蘊。其實五蘊就是眾生的身心,五蘊總括起來——色、受、想、行、識,其實就是函蓋了身心兩個法,也就是名色,所以五蘊它就是眾生的身心。

為什麼這個五陰它會產生對眾生逼迫的苦呢?為何五陰熾盛它是苦呢?這五陰(別別陰、各各陰)對眾生如何產生逼迫的苦呢?我們就一個一個來作說明。

第一個,色陰熾盛的話,會造成四大不調。這個我們在前面所說的病苦,說病苦是因為四大不調而來的,所以色陰熾盛產生了四大不調,四大不調就會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的話,是領納分別的受陰熾盛,領納分別會使諸苦變本加厲;眾生會對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的受陰,這樣子的領納分別去貪著、去執著,而產生變本加厲的這樣子的一個結果,這個就是受陰熾盛。那什麼是想陰熾盛呢?想陰熾盛是因為想像追求而有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等苦;也就是說,我們對於色陰的四大不調,對於受陰的領納分別完以後,因為在這個當中去作思惟、想像、分別、追求,所以進而會產生怨憎會苦,會產生愛別離苦,乃至於產生所求不得等諸苦。行陰熾盛為什麼也會是苦呢?行陰熾盛的苦是在什麼地方呢?是因為我們的想像追求!因為想像追求以後,就有了怨憎會、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諸苦這樣子的一個領納想像;追求分別完以後,又起而造作了身口意行諸業。因為想像追求,所以造作了這樣子流轉的諸業(身口意行的諸業),所以再度地種下了未來的苦果之因,這個就是行陰之苦。那識陰,為什麼識陰熾盛是苦呢?因為有識陰的緣故,因眾生對於識陰的執著,所以流轉生死永無盡期。

這樣子的五取蘊,其實它是剎那剎那遷流變壞的,為生時、病時等眾苦之所聚集;也就是說,五陰其實就是生老病死苦因,乃至於引生後面所說的,想像這個愛別離、怨憎會,乃至於求不得等諸苦,所以總攝一切諸法,總攝一切苦法。因為所有的一切苦法,所有的一切苦性,都是因為五陰熾盛所產生的,所以我們稱五陰熾盛是苦。也就是說,因為前面的七種苦全部都是總攝於五陰中之苦,所以真正要解決這些苦,就必須要從觀五陰的苦、空、無常、無我,才有辦法解決這樣子的一個苦。也因為這樣子的道理,所以我們說,五陰聚集了這些苦,所以說五陰熾盛是苦。

我們從這邊可以瞭解到,生老病死是屬於身苦,也就是說這八苦裡面,我們把它匯歸起來,生老病死苦它是屬於身苦;而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它是屬於心苦;而五陰熾盛則是總括身心二苦。前面的七苦,是過去業所感之果,而後面的這一個苦,是總括身心諸苦而說的,因為現在起心造作,是未來得苦的原因。這因跟果互相牽連,相續不斷,痛苦沒有了期,有智慧的人,應該要依聲聞解脫道來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離開這些苦,應該要依這樣子的修行方法來修行,才會有解脫之日;或是說必須要依大乘佛菩提道來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來求證般若實相,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如來藏,能夠解脫八苦的繫縛,更能夠永發受生願、大菩提願,常住世間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話,想要離開這七苦乃至於這八苦的煩惱(要離開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這樣的煩惱),唯有依著兩種方法,一個就是解脫道的修行,另一個就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才有辦法解決這樣子的困難。〔編案:聲聞解脫道其實是為大乘佛菩提道所含攝。〕

所以,《中阿含經》裡面,在《中阿含經》卷7《分別聖諦經》中,舍梨子尊者如是說:

諸賢!過去時是苦聖諦,未來、現在時是苦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合如是諦,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聖所等正覺,是故說苦聖諦。 1

意思是說,過去的五盛陰是苦聖諦,未來、現在的五盛陰也是苦聖諦,這是真實的道理,絕不虛妄。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們苦聖諦的部分,暫時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我們下一集,會針對苦聖諦作一個總結,緊接著要進入到苦集聖諦。

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1《大正藏》冊26,頁468,中23-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