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book/4/4


第四節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如何提昇
 

《觀無量壽佛經》說: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此處所說這些善法就是三福淨業,是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想求生極樂世界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有了三福淨業的善根福德,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至少是中品中生以上。佛在《觀無量壽佛經》又說:

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因此想提昇念佛往生的品位,必須建立在三福淨業的基礎上。

第一福為人天福:即修世間善法,因為有此福,臨命終時得遇善知識,為其廣說 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因地時的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可得中品下生。

第二福為加修戒福:即受持種種佛戒,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可得中品中生或中品上生。

第三福為加修行福:即發大乘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悲智雙運,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可得上品下生或上品中生或上品上生。

先解說戒福相關的正知見。戒有分三類:人天戒、聲聞戒、菩薩戒。人天戒以五戒為主,受持五戒可保人身,加修十善可生欲界天中享樂。聲聞戒以比丘、比丘尼戒為主,聲聞戒又名二乘戒,或名小乘戒;受持聲聞戒主要目的,為速斷煩惱障、速證有餘涅槃,成為阿羅漢;捨報後入無餘涅槃、灰身泯智,自身得解脫。聲聞戒為盡形壽受,即一生受。菩薩戒又名大乘戒,或名千佛大戒;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皆有千佛因受菩薩戒而修行成佛;所以受持菩薩戒主要目的乃為成佛,為度無量眾生。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戒體能夠去到未來世。

念佛人有些人受持一種戒法,有些人受持多種戒法。譬如出家的念佛人,有人同時受持聲聞戒與菩薩戒,但若想與極樂淨土上品往生相應,必需以菩薩戒為正解脫戒,以聲聞戒為別解脫戒;否則修習這個淨業以後只能中品往生,不能上品往生。也就是要以大乘經律為依歸來修學佛法,要不著表相,依法不依人;因為菩薩功德不可思議,菩薩不一定都現出家相。此外菩薩戒本質就是與淨土上品往生相應,聲聞戒只能相應中品往生。

又《觀無量壽佛經》指出「九品往生」: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讃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讃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讃彼佛光明神力,亦讃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由觀經九品往生的條件可知,發菩提心,修行菩薩正道(即六度波羅蜜),才是品位提昇的關鍵。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即是發起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勝義菩提心即是證悟法界實相,即是解第一義,即是受持大乘方等經。當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和合就是發菩提心,具足菩提心才能成就《觀經》上品上生所說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一)何謂至誠心?誠者真實之義,至誠心即至真實之心。即第一義真如心也,就是證悟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依止此真實心,捨去種種虛妄想、顛倒想,此即是發起了至誠心。

(二)何謂深心?深心即是深重心,即是不退心。決定不退轉於菩薩道,有堅固的菩薩種性,樂於行菩薩正道之心,即是深心。樂於修學六度波羅蜜之心即是深心,也就是樂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即是佛道之修學,當緣熟證悟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後,於理上可離一切無明相;但事相上面、境界上面還不行,仍須悟後起修。修什麼?就是修行菩薩正道,就是修行六度波羅蜜。藉由至誠心、深心的發起,樂於行菩薩道,可漸次圓滿佛道。

(三)何謂迴向發願心?大慈悲心是也!前說樂於求佛道,但是求佛道要作什麼?就是為了度無量眾生。因為無量眾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師長親友,不忍他們長劫輪迴受苦,所以迴此向彼,將發菩提心修行菩薩正道之一切善法功德,拿來作為將來度無量眾生之用;因此發願生極樂世界,速證無生法忍,得大智慧、大神通,廣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就是迴向發願心。

佛說:「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也就是佛弟子想往生極樂世界,只要他發起世俗和勝義菩提,心樂於修行菩薩道,有大慈悲心,就能生起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必定可於 阿彌陀佛國淨土上品上生。因此念佛人若想提昇往生品位,應該要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大慈悲心三種法上去努力。因為上品三生,都被此三法所含攝的緣故。念佛人要如何於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大慈悲心三法,用功精進呢?底下有些建議供諸位參考!

(一)發菩提心:念佛人要發菩提心,需尋覓真實善知識,依止真實善知識。真實善知識必須是有證量,有智慧,有悲心,有方便善巧,能施設種種修學次第,讓念佛人快速於一、二年內即可建立三乘菩提的正知見:瞭解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的各種解脫知見。真實善知識能教導念佛人,如何觀行斷我見。真實善知識能傳授念佛念佛功夫的提昇轉進方法:如何從散心念佛提昇轉進為定心念佛,再提昇轉進為淨心念佛。真實善知識能教導念佛人,如何修集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如何熏習菩薩種性。真實善知識能教導念佛人,如何藉由念佛親見自性彌陀,證悟法界實相,解第一義,如何發起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等等。

(二)行菩薩道:念佛人希望能上品往生,必須行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覺悟之道,能自己覺悟,也能覺悟眾生。想要覺悟需有智慧,多讀誦受持大乘方等經典才有智慧,多依止真實善知識才有智慧。如果只在消災、超薦、拜懺種種法會或救濟貧困病苦上用心,是能夠有人天福報,但沒辦法成就菩薩覺悟之道、自覺覺他。又菩薩也是大道心的眾生,世間善法、聲聞道、緣覺道皆是小道,佛菩提道才是大道。願意去探討、請問佛菩提道及十信位、三賢位、十地、等覺、妙覺的內涵,以及樂於修學,才是大道心的眾生,才是行菩薩道。

(三)大慈悲心:念佛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本來就是為拔濟眾生苦而發心行道。為何能夠如此?因菩薩有大慈悲心,但慈悲心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須以種種智慧、方便善巧觀行,接受眾生就是無量世來的父母、師長、親友,瞭解眾生一直有三苦、八苦的逼迫。信受眾生長劫於三惡道受苦,如佛所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即使暫得人身三善道受樂,很快又因無明、煩惱造業,而下墮三惡道。因此確信眾生於三界中,猶如火宅,身心受苦無量,故菩薩願意發起大悲心,拔濟眾生苦。所以念佛人需多多熏習、多多長養慈悲眾生的心,有了大悲心才容易跟極樂世界上品往生相應。

又為何說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大慈悲心三法,必定能上品上生極樂世界呢?這是什麼道理?此三法即是成佛的正因,十方諸佛皆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大慈悲心三法,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以此三法而度無量眾生,以此三法而成就佛國淨土,以此三法而成就四智圓明、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量百千三昧等功德。因此說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大慈悲心三法,必定能上品上生極樂世界。

又此三法收攝則為一心,此一心就是眾生心,也是菩薩心,也是佛心。即是人人本具的第八識如來藏心,生佛平等的真如心,此一心就是真菩提心。念佛人因如理、如法修行念佛法門,使此心種子漸漸清淨,遠離了無明煩惱,生起智慧相;遠離了我愛,生起平等相。因為智慧而行菩薩道,因為平等而起大慈悲心,悲智二法皆是依此菩提心體而現起之清淨妙用。眾生雖有此菩提心,無奈常被無明所覆、貪愛所障,只能現起染污的不清淨之用;即是三界六道,即是貪瞋癡等。因此念佛人發菩提心,可起清淨用,生大悲心,行<a href="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24" style="colo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