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三寶的這個僧寶,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這個戒法,如果他不持守這個戒法,乃至他破壞了三歸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樣不成為僧寶。所以說一切的戒,譬如說這個僧寶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薩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歸依戒。所以沒有一個僧寶,他是不受三歸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歸依戒跟五戒作為前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部經叫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說:【(優婆離)問曰:「若不受三歸,得五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八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十戒不?若不(受三歸),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這段經文所說的五戒,就是我們說的殺、盜、淫、妄、酒。所謂的八戒就是指八關齋戒,這是八戒。或者是說十戒,這個十戒指的就是要成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彌戒或是沙彌尼戒,那就是屬於十戒。或者是說白四羯磨得具戒,具戒講的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意思就是,優波離問 釋尊說:如果要得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戒(聲聞具足戒),是不是可以不受三歸依戒?如果不受三歸依戒的話,這些戒能不能獲得呢?佛陀就回答優波離說:「一切不得」。也就是說,所有持守戒法的人,他一定要先遵守三歸依戒,如果沒有遵守三歸依戒,那他的戒體一定都損壞掉。

很多人對於什麽叫作戒體,他會很多的迷惑。什麽是戒體呢?戒體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知道持守的那個分寸,持守的那個界限,當我們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的時候,當我們知道那個界限、知道那個範圍的時候,我們所知道的那個範圍、那個界限就是一個體,就是我們要持守的那個戒體。所以如果有人去違犯重戒,我們說他的戒體毀壞。為什麽?因為他不遵守自己所界定的那個分寸,不去遵守他自己所約束——跟佛菩薩所誓願要遵守的這個界限。因為界限損壞,所以說他就是非不分、善惡不分;因為是非不分、善惡不分,所以叫作沒有戒體。所以戒體就是要知道,我所要持守的那個範圍,我能夠清楚明白,所以叫做有戒體;如果沒有清楚明白,這個範圍跟內容,那就叫做沒有戒體。所以有戒體、沒戒體就在於:對於所受的這個戒法——應該持守的那個內容——有沒有具體的了知。如果能具體的了知,那就叫做有戒體;如果不能具體的了知,那就叫沒有戒體。所以受持三歸,一樣有三歸依戒的戒體。所以如果我們到任何道場去受戒的時候,都應該要聽聽他所說三歸依戒的內容,如果他說的是正確,我們就知道傳法的人他有戒體。因爲他有戒體,我們聽受了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本身有戒體,因為我們知道,清楚的知道如何持守。可是如果我們去歸依的時候,他不跟我們講應該持守的範圍,這樣的話沒有戒體,沒有戒體就是隨緣的、結緣的歸依而已,這樣的話還沒有真正進入佛門。所以我們都應該清楚的了知三歸依戒的內容,瞭解了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去具足眾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