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資糧概說2/3

 

在談過孝養父母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說明有關奉侍師長的重要性。各位菩薩,我們從小到大,不管是生活也好,求學也好,或是為人處事,莫不是因為師長的教導,我們才得以順利的成熟長大。因此,師長對我們有恩,所以我們應當要:「給侍所須、禮敬供養、尊重戴仰。師有教敕,敬順無違;從師聞法,善持不忘。」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個菩薩想要在正法中能夠見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賴師長的教導和攝受,不僅是悟前如此,悟後的進修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對師長的態度,都能夠虔誠恭敬,那麼對師長的教誨,自然也能夠信受奉行,能夠如法修學。假使能夠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們對師長不能恭敬奉侍,那麼學法就沒辦法得力。有些人則是因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師長,對師長起慢心,假使是這樣的話,那麼師長雖然有所傳授和教導,我們也總是陽奉陰違,不能如法去履踐,當然就會使得自己的道業從此停滯不前,沒有辦法往前推進。所以說,想要求大乘見道的菩薩,對一切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的師長,都要能夠恭敬奉養,隨順師教。如果能夠這樣如實的做,那麼慢心自然就能夠漸漸的消除,當我們的心地漸漸轉為調柔淳厚的時候,見道的因緣也就漸漸成熟了。

各位菩薩,孝養父母、奉侍師長雖然是很簡單的做人道理,但是要確實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來,我們要繼續說明慈心不殺對修道的影響。《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卷一云:

【佛言:「人於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有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卷一)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世間,如果能夠慈心不殺的話,可以獲得五種的福報:第一、可以增長壽命;第二、色身安隱少病痛;第三、不會為刀兵、虎狼或毒蟲所傷害;第四、今生壽盡之後,可以往生天界,在天界壽命無量;第五、如果天福享完了下生人間,仍然可以得到長壽的果報。我們在世間常常可以看到百歲以上的人瑞,這都是由於他們宿世以來,慈心不殺所獲得的果報啊。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見,因果是如此分明的顯現,所以一切佛子都應該要小心謹慎,不要妄造殺業。對一般眾生而言,有情眾生都是「好死不如賴活」,每一個有情都非常的寶愛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實在不應該去殺害其他有情眾生的生命。說到這裏,也許有人會說:「你們說有情都是寶愛自己的生命,我看不見得吧?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想要自殺不想活了呢?」各位菩薩,我們想想看,一個人如果不是因為愛自己,因為愛自己的五陰,那麼受苦就受苦,有什麼關係呢?又何必要以自殺來免去身心的痛苦呢?所以認真的說起來,自殺的人其實都是因為寶愛自己的關係,不希望自己的五陰受苦受,所以以為自殺可以得解脫。但是自殺真的得解脫了嗎?事實上,自殺以後並沒有得解脫,也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死了以後繼續去三界六道當中輪轉生死。更可怕的是,這種自殺的習氣種子,會在下一世因緣成熟的時候,又會再次的生起現行,而不斷的重複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各位菩薩,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以後,那麼請問您:自殺有沒有解決問題呢?您一定會知道,自殺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只是把今生的困境帶到下一世,繼續去面對而已。假使我們能夠利用智慧去面對困境、接受困境、化解困境,這樣就能夠順利的度過人生的難關,我們的福德與智慧也會在無形之中,往上提升一大截呢。雖然這是個題外話,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藉著這個因緣來傳達這樣的觀念,希望提供給菩薩們作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