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曾開示:「不承認八識的六識論者無法成就解脫道,
成就解脫道者必須先承認第八識。」請問老師,為何成就
解脫道的阿羅漢所結集的四阿含經中不明說這一點呢?
再者,若有專弘聲聞解脫道的道場主張:「第八識如來藏
非佛法」,是否在這樣的道場中修學將永遠無法成就斷我
見、我執的解脫道呢?如果有一天他們承認有第八識如來
藏,而繼續弘傳解脫道,是否會因為無法開示第八識如來
藏的內涵與法義,而無法攝受大眾,而無法真正弘揚解脫
道?
 
答:1.單修解脫道而不修佛菩提道之阿羅漢,他們沒有實證第
八識,雖然有隨諸菩薩聽聞 佛開示之大乘經典,因無實
證,故無法勝解,因此即無法成就對於聽聞實相心如來
藏諸開示之念心所。因此,在結集四阿含時,皆無能力
誦出所聞的大乘經典,也不樂於講述自己所不懂的如來
藏大乘正法。若有所記載,也是唯有第八識的「識」名
相而無內涵,現見許多阿含部經典中,皆有大乘法之名
相而無內涵說明,即是明證,所以您提問說:「為何成就
解脫道的阿羅漢所結集的四阿含經中不明說這一點
呢?」是不正確的說法。並且,在阿含中也說「比丘於
內有恐怖、於外有恐怖」的法義,也是明確的說明:若
不承認滅盡十八界以後仍有本識獨存,這樣的比丘一定
是於內有恐怖、於外有恐怖的人,心中恐怕滅盡十八界
以後會成為斷滅空,就不敢斷除我見。這樣的比丘,連
初果都無法實證,何況是證得阿羅漢果呢?這在《阿含
正義》書中,也有舉證經來說明,所以四阿含中並非沒
有說明這個道理。
以此緣故,縱然這種聲聞心態之阿羅漢,如此避重就輕
的結集四阿含諸經,但還是有許多地方有第八識記載之
跡象,如「入胎識」、「取陰俱識」、「涅槃本際」、「正住
者」、「法不異如,法不離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等,有諸多四阿含的經文在在顯示 佛有開示第八識如來
藏,非如一分佛學學者所說:「無有結集之記載」,唯於
四阿含中所述乃屬隱說,得需有智之善知識開示指陳,
眾生方能發覺、瞭解此一教證。再者,此一問題於 平實
導師所造專論《阿含正義》七輯中,有條分縷析的詳細
說明,若欲如實了知佛於阿含中隱說之第八識如來藏的
讀者,請至各大實體書局及網路書局購買拜讀之。
 
2.若有號稱專弘聲聞解脫道的道場主張:「第八識如來藏
非佛法。」由這樣的主張,就可以證明在這些道場的修
行人是連我見都沒有斷,此乃持六識論惡見而否定八識
論正見者,其所認知的阿含法義必然是與阿含諸經中所
說的法義相違背;若執此惡見者,即永無可能成就斷我
見之功德。茲舉阿含經文以說明之,《長阿含經》卷二十:
【佛告比丘:「我時為彼地神次第說法,除其惡見,示教
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
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我時知其心淨、柔軟、
歡喜,無有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
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此段經文即
說明 佛於開示眾生證得解脫道之斷我見前,必須確定此
一眾生乃是惡見已除,然後才會開示「施論、戒論、生
天之論」等人天善法,於後再說如何證得初禪等禪定的
法要,這樣達到「心淨、柔軟、歡喜,無有陰蓋,易可
開化」以後,才說四聖諦的解脫道法要,這樣的人才能
有機會進斷我見,而證得解脫初果;若不除惡見者,永
遠無法證得斷我見之解脫功德。因為,若執六識論,不
是常見論者,就是斷滅論者,乃是標準的外道,若執此
惡見,則無法「心淨、柔軟、歡喜,無有陰蓋」,更遑論
證得斷我見的功德。這些佛門中的外道,他們不知道解
脫道也是以八識為基礎,因為解脫道的成就必需要有佛
菩提道所宗之第八識為基礎,若離八識論而說解脫道,
其所說之解脫道即與斷常見外道無異,有智學子於修學
法要之時,當以智慧為先導而簡擇之,不可不慎。

 3.若後來他們能夠轉易六識論惡見而以八識論為主,並且
有承認前六識都從第八識中出生。但不許妄說:「第七、
八識是從第六意識中細分出的,所以我們也是八識論
者。」這樣妄說的人其實仍然是六識論者,因為他所說
的第七、八識其實仍然是第六意識。事實上,一切真悟
菩薩都可以證明七、八二識不是從第六意識細分出來
的,反而是第六意識從第八識中藉緣出生得。所以,妄
說七、八識從意識中細分出來的人,本質仍是六識論者,
不可能斷除我見的,因為仍會落入意識中,意識正是「識
陰我」。但是六識論者改為承認八識論以後,他們也未必
能夠實證或弘揚解脫道,因為他們對於解脫道修證的內
涵與次第不如實知,所以仍然無法實證,除非有因緣值
遇大善知識開示解脫道正確的法要,否則閉門造車的結
果,也是盲修瞎練一場。但是,他們若能夠熟讀 平實導
師於《阿含正義》當中的開示,再深入四阿含諸經中去
比對驗證之,然後深心殷重懺悔過去誹謗八識論之惡行
直至得見好相,並且能如實觀行以後,這些專弘聲聞解
脫道者,雖心志專修解脫道,卻必須同時努力讚歎大乘
法,不可以絲毫否定之,這樣方有實證解脫道而斷除我
見的日子到來。因此,祈請有志實證初果斷我見解脫功
德者,萬勿人云亦云而隨意否定大乘,當以智為先導,
並勤精進用功,實證之日,期可早至。 

 
《正覺電子報 第 50 期  第138~141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