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 佛開示的內涵包括三乘菩提,而一切三乘經典都
是由佛親口開示的,佛說法都是為了眾生而說的,但是
緣覺辟支佛在佛應世於人間之前就已經捨壽入無餘涅
槃了,這就表示他們沒有遇到佛,既然緣覺沒有遇到
佛,佛為什麼還要說緣覺菩提?
2. 緣覺既然沒有遇到佛開示中乘的緣覺菩提,那緣覺
辟支佛如何得知而證?這似乎非佛所教,那怎麼說緣覺
乘也是佛所開示的教導呢?
3. 什麼樣的人較會樂修緣覺菩提呢?我們該如何理解
這些部分呢?懇請開示。

 

答: 1. 諸佛世尊具足圓滿一切種智,故完全了知三乘菩提的
任何法要,因此緣覺菩提的內涵,諸佛亦都如實了知。但
是諸佛世尊於法、於眾生無有喜好分別,但隨眾生的根器
與心量,而能善應弟子當時的機緣,而為其說應機之法,
經中說此希有之法是如來行。所以諸佛所開示的法要都是
依於悲願,來為不同根器的弟子而說。雖然諸佛來此世間
唯一大事因緣乃是說明成佛之道,但是諸佛不但應開示聲
聞解脫道,也應開示緣覺乘的法要,今略說其由:
一者、讓眾生知道佛乃一切智者,聲聞菩提及緣覺菩
提,佛亦已實證而能具足開示,非唯緣覺獨知,為令眾生
信圓滿故。
二者、針對緣覺種性的眾生能夠相應解脫之法。因
為,於佛弟子中,雖然沒有緣覺(編按:亦名獨覺)辟支佛
在內,但是還有許多弟子本屬緣覺種性的根器,故佛亦權
應其根器所能堪受而為說緣覺菩提;同時也為更多的菩
薩、聲聞弟子開示此甚深緣起之內容,亦兼及明亦甚深的
緣起之本,故必須開示十因緣、十二因緣等法,使諸弟子
於聽法後,能現證緣覺菩提之因緣觀,故聲聞經為主之四
阿含中亦有甚多 世尊開示因緣法之記載。此諸弟子聞佛
開示以後,雖證緣覺菩提,仍攝屬菩薩弟子或聲聞弟子,
隨其種性不同而異。換個層面來說,從這個問題就可以得
知「阿羅漢不是佛」,因為阿羅漢不知辟支佛的境界,何
況能知諸佛的境界?阿羅漢如果沒有佛的開示,也無法得
知因緣法,得要佛開示後,依佛開示而實際思惟現觀,方
才得以成就十因緣及十二因緣的觀行。
三者、雖以緣覺法要令此根器眾生相應,但是未來無
量劫的修學過程當中,亦有機會讓此緣覺種性眾生能夠迴
入大乘佛菩提法中修學,源於諸佛不捨任何一個眾生故。
諸佛都會想盡辦法,安排任何的因緣機會,來方便攝受諸
眾生入佛座下,導歸弟子趣入大乘,故以此時應根器說法
之緣,引來時隨緣轉勝迴心之機,此番作略皆為慈憫故,
皆依悲願故。
 
2. 關於緣覺辟支佛如何自行得知而證?我們舉 平實導師
在《維摩詰經講記》第四輯之開示:【阿羅漢不知道十因
緣觀實際的內容,當然不懂為什麼十二因緣要以十因緣
法為根本?都是後來聽聞 佛的開示以後才知道的。辟
支佛則往世熏習過本識的正理而自己推知的,可是他也
無法親證十因緣觀的本識實際,所以不知出生名色的本
識何在,只能推究到本識出生名色為止──無法實證本
識的所在;但這些內容只有菩薩才能實證,由此可以證
實佛菩提道的勝妙所在。】從這一段開示就知道:辟支
佛乃是往世聽聞過去諸佛菩薩開示本識之正理,以及過去
諸佛菩薩開示之因緣法而熏習成就,然其智慧較聲聞深
利,且應其慢行之願而會在無佛之世來證悟緣覺菩提,最
後入無餘涅槃。雖然於佛應世之前就入涅槃,此緣覺辟支
佛於過去無量劫中從佛菩薩熏習,故緣覺菩提之法皆從諸
佛而來,多劫熏習方得成就。
 
3. 屬緣覺種性的眾生,因為種性與法相應故,較樂於修學
緣覺菩提。雖然緣覺的智慧較一般的聲聞人來得深利,但
其屬「薄塵、薄悲、慢行」之類的緣故,少有菩薩種性。
因為他是薄塵、薄悲的特質,因此無量劫以來,大多喜靜
厭喧,亦不願說法利樂有情,也不願多為眾生做事;因其
慢習之勢偏重,多不願親近大師、善士學法,就算於因地
有緣聽聞善知識開示,但因深心希願「無師、無敵」而證
菩提,所以他們內心希望自己乃是不須依止善知識教導就
能證得解脫,希望自己能夠無師自通,並且是「深心」的
希願。現見這樣根性的人其實是很多,此類有情普皆表現
深層的慢心、慢行,故 彌勒菩薩於《根本論》中說此屬
「中根種性,是慢行類」,也就是說,這類種性的有情,
乃有深層的慢心習氣。他不願依止於師來學法,因為想要
「超勝」於他人而「無師、無敵」,所以不願意向善知識
請法。由於這些道理,緣覺種性的眾生,從無量世以來,
雖聽聞諸佛菩薩開示法要,因為根器與緣覺種性相應,因
此皆依種性習氣而選擇性的學習,他們唯喜樂緣覺因緣法
的修習,唯樂獨處寂靜而不樂菩薩法的修習,故都不樂於
為眾說法來利樂有情,因此他們所熏習相應的種子都是緣
覺因緣法。
雖然緣覺證得解脫,列屬解脫聖人,然吾等菩薩道行
者,當發大願與菩薩法相應,故〈正覺發願文〉當中有提
到「願我修學大乘理,不遇聲聞緣覺師;願我得遇菩薩僧,
受學大乘第一義」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需要發菩薩
大願,希望生生世世都是遇到菩薩僧,都是行於佛菩提
道,修學佛菩提道大乘第一義諸法。至於應該如何修學緣
覺菩提而成就因緣觀,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
第一輯至第三輯,讀後一一如實觀行,就有可能實證。

《正覺電子報 第70期 第124~128 頁 》




敬請參閱
《妙法蓮華經》卷1〈2 方便品〉: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CBETA, T09, no. 262, p. 7, b7-c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