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見善知識為人分別佛法的是(正法)、非(邪法),就說該等人是我執很重的人,是很愛分別執著的人,其實這些佛弟子非常的無辜,因為他們是被身穿出家衣服的法師誤導的。

請看下述經文中,提到學佛,一再說明要善用分別心。此心是第六意識心。

所以,請不要將第六意識心與禪師所證悟到的「於六塵萬法不分別的心」搞混了。禪師親證到的「實相心」是第八識心,即本心,真心,本來真面目。


 
一. 宜善用分別心,才有辦法修行:

 1. 《長阿含經》卷9:

 「云何七退法?謂七非法:是比丘無信、無慙、無愧、少聞、懈墮、多忘、無智。

 云何七增法?謂七正法:於是,比丘有信、有慚、有愧、多聞、不懈墮、強記、有智。

 云何七難解法?謂七正善法:於是,比丘好義、好法、好知時、好知足、好自攝、好集眾、好分別人
 
 云何七生法?謂七想:不淨想、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CBETA, T01, no. 1, p. 54, b28-c6)



2. 《增壹阿含經》卷5〈11 不逮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於此眾,初不見一法不可降伏,難得時宜,受諸苦報,所謂心是。
諸比丘!此心不可降伏,難得時宜,受諸苦報。
是故,諸比丘!當分別心,當思惟心,善念諸善本。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125, p. 566, c9-15)


3. 《佛本行集經》卷25〈29 精進苦行品〉:


「菩薩更復如是思惟:
『我念昔在父王宮內,觀作田時,值一涼冷閻浮樹蔭,我見彼已,坐彼蔭下,捨離一切諸欲染心,厭薄一切不善之法,起分別心,樂於寂定而生喜樂,證得初禪。我今可還念彼禪定,此路應向菩提之道。』」(CBETA, T03, no. 190, p. 770, a3-8)




二. 而以下這篇是在說第八識「實相心」的「無分別心」也!

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卷571〈10 證勸品〉:

「天王當知!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為度有情,無一形類及一威儀而不能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猶如虛空無形無相,遍十方界無處不有,又如虛空離諸戲論,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過諸語言;
又如虛空世所受用,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聖凡皆共受用;
又如虛空離諸分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無分別心
又如虛空容受眾色,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能容受一切佛法;
又如虛空能現眾色,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能現一切佛法;
又如虛空,一切草木、眾藥、花實依之增長;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善根依之增長;
又如虛空非常、非斷、非語言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非常、非斷、離諸語言。
世間沙門、婆羅門等乃至釋、梵,不能思測甚深般若波羅蜜多。」(CBETA, T07, no. 220, p. 952, b25-c12)


2.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1/5
不觀是菩提 


第八識如來藏從來不觀察六塵境界,連二禪以上的獨頭意識定境法塵都不相應,絕對寂滅;所以祂不必作觀行,早就是寂滅的。什麼境界祂都不觀察,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因為祂離一切六塵之攀緣分別,他不觀察六塵中的一切境界。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維摩詰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


 
時下很多人被誤導想要將能分別的第六意識心 修成 不分別的 第八識心, 縱精進修學多生多世,也永遠無法有少分的解脫功德。 就會成為「認妄為真」 「認賊為子」的「生死流浪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