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貼 悲心18-1psd.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8/1975-a08_024

第24集

應先修悲行六度

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節目」,我們依照 佛陀菩薩《優婆塞戒經》,以及參考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當中的開示,來說明我們的課程。

今天我們將接續上節課還沒有說完的內容來繼續說明,上節課提到在家菩薩修悲真是不容易,因為惡因緣比較多的緣故。我們繼續看經典上怎麼說,經典上說:「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則不能得優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獲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羅蜜,不能具足檀波羅蜜,在家之人則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時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應先修悲。」我們看這一段 佛陀開示什麼道理呢? 佛陀說:在家之人如果不修悲心的話,那這樣的人他是沒有辦法得到優婆塞菩薩戒,也就是說他得不到戒體的。這意思是說:凡是要受菩薩戒的人,一定得要有悲心,他才能真正的得到菩薩戒。這樣的開示並不單單只是菩薩優婆塞戒需要悲心,其他的菩薩戒——譬如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地持菩薩戒都一樣,都是需要有悲心作為它的根本,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受戒的戒體。如果沒有悲心就沒辦法得到戒,因為菩薩必定是從悲心中出生的,如果能夠修悲的話,那麼他如法受戒就能夠獲得戒體。因此修悲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對於菩薩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我們看 佛陀後面繼續的開示怎麼說, 佛陀說:善男子啊!出家之人只能具足五種波羅蜜,不能具足六種波羅蜜。為什麼 佛陀說不能具足六波羅蜜呢?布施波羅蜜可分為三個部分來作——財施、法施、無畏施。然而大部分的出家菩薩,他只能作無畏布施及法布施,對於財布施——財物布施,他是沒有辦法作到具足圓滿。這是因為出家菩薩所有的錢財,都是由大眾供養而來的,當然是不可能要求他的信眾不斷的拿錢,讓他自己可以去行財物布施,只能要求信眾提供生活及修道所需的錢財,不能作過多的要求,所以他就沒有多餘的錢,來作財物的布施。如果他要作財物的布施,乃是自己出家以前所賺的錢,那他可以具足這一分的檀波羅蜜,但是恐怕也可能會違背出家人的聲聞戒當中的「不得捉持金銀生像寶物」的這一條戒條,所以出家人不能具足檀波羅蜜。如果自己出家以前,假設是用如法賺得很多錢財,而他以菩薩戒為主,不受聲聞戒的約束而繼續保有這些錢財,那他就可以具足實行檀波羅蜜,那這個功德就遠遠勝過在家人了。如果他不想違背聲聞戒中「不許捉持錢財」的這個規定,就得在出家之前全部捨棄財物,然後出家以後所得的錢財,也都得交給寺院的常住,共同受用,利和同均。所以出家菩薩,他是不容易具足六波羅蜜,因為光是布施波羅蜜就不容易滿足。可是在家菩薩如果沒有障礙的時候,就很容易滿足六波羅蜜,因為他能作一切時中一切物都能夠拿來布施。所以說在家之人應該要先修悲心,才容易具足這六波羅蜜。出家以後,如果能夠具足五波羅蜜是容易的,但是容易缺少財施,所以不能具足六波羅蜜。

這裡所說的乃是以古代天竺 佛陀那個時代的出家狀況來說,當時的情況和我們現在中國地區,或者台灣、大陸地區都不太一樣。在古時候天竺地區的出家人,他必須要把所有的財物捨棄,全部施給眷屬以後才能出家。但是中國地區從百丈禪師以後,已經制定百丈清規而有所改變了;所以現在中國地區出家後還是可以擁有田地,而自耕自種自食不必去托缽,這也已經和古時候並不太一樣而有所開緣,但仍然保持所受供養,都歸常住僧共同所有的這個規矩。現在的出家人,如果出家前曾經經營事業,上班有積蓄,後來出家往往也沒有遵照古時出家聲聞戒來實行,所以有許多出家人繼續持有土地、房舍等等財物,也有的出家人因為受了太多信眾供養,他有能力買房子自己住,自己私有許多財產,這時候如果他要行財物布施也是可以的。所以在北傳佛教現代中國地區和古代天竺地區,是有一點不同的地方;而這裡所說的出家菩薩不能具足六種波羅蜜,乃是以古代天竺的那個環境的出家菩薩來說。

而我們看 佛說在家菩薩的檀波羅蜜,他是可以具足財物布施的,他也可以具足無畏布施以及法布施。因此 佛說在家之人修六波羅蜜是可以具足,因為可以一切時中一切施的緣故。換句話說,在一切時中在家人身上,都可以擁有財物而攜帶於身,因此容易一切時中布施。但是如果比照聲聞出家戒來講,出家人身上是不應該擁有錢財的,乃至摸都不應該去摸;既然沒有錢財,當然不可能一切時中去行財布施。所以照古時候的聲聞戒律來說,出家人是無法一切時中一切施的,因為身上沒有錢財,當然不能作財物的布施。只有一種情形可以說為有布施,也就是說當他去托缽乞食回來以後,在他還沒有進食的時候,剛好路上有人需要有飲食,很飢餓,那這時候這個出家菩薩,他就可以把他托缽所得來的食物,撥一半布施出去給這個可憐飢餓的眾生,這時候也可以是一種財施,所以出家人不是一切時中都能布施,只能在少數的狀況下才能作財施。可是在家之人一切時中都可以施,而且可以作一切施,如果是古時候的出家人,那就沒辦法了。

所以在家和出家菩薩們,在布施上面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說出家菩薩,在布施上面沒有辦法具足,而在家菩薩卻可以一切時中一切施,所以他是容易修檀波羅蜜的。在家菩薩既然在先天上有這種好的條件,因此在家菩薩應當先修悲心,這樣就容易積聚見道以及修道所須的廣大福德。而出家菩薩在這上面就是有所欠缺,是困難的,因為他們自己都是事事所需要應供,也不能積聚錢財,所以他要修施、修悲就相較於不容易。當然,現代的台灣各大山頭的佛教出家人,有些確實是積聚了非常多的錢財,有些人甚至比在家菩薩更有財富,所以他們現在也有能力修錢財的布施。但是他們的問題是出在他們的法義不正確,只是因為誤導眾生及未悟示悟,或者篡改佛菩提道等等道業上的大問題,但是他們卻仍然可以作財物布施。我們看在家菩薩,都是自己可以賺錢或者自己累積財富,他們不必事事應供,所以是容易修布施波羅蜜的。但是修習布施波羅蜜的之前,卻應該要先修悲心,這樣布施波羅蜜才容易能夠成就。

接著 佛陀繼續說:「若修悲已,當知是人能具戒、忍、進、定、智慧;若修悲心,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以是義故,一切善法,悲為根本。」這裡 佛開示說:如果在家菩薩能修悲心以後,將來他要修布施的時候,就能夠具足布施波羅蜜;由於具足布施波羅蜜的原因,又能漸漸具足持戒、具足忍辱、具足精進、具足禪定,乃至具足般若等其他的五度。因此能確實修集悲心的話,這個在家菩薩他難施也能施,他難忍也能忍,難作也能作。所謂的難施能施是說:對他來講所布施的錢財,對他是一筆大的數目,但是他卻不吝惜的布施出來。這當中數目的大小,其實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以大富之人來說,捐個一億二億的新台幣,並不是困難的事,所以他這樣的布施,不算是難施能施;但如果是一個上班族的菩薩們,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領的是固定薪水。可是當他遇到了了義究竟正法的時候,他願意護持正法,願意幫助救護眾生,一捐可能十萬乃至一兩百萬,這個叫作難施能施。甚至有的人他自己三餐都顧及不了了,但是每次來聽經的時候,他就願意護持五十元一百元,乃至看到可憐的眾生在那乞食,他也願意供養他一個包子,這也是難施能施。

至於難忍能忍呢,是說你如果有緣遇到了正法,結果真修實證終於破參了,自己能夠安忍而住於無所得的聖境智慧之中,因為你能夠安忍安住下來,這就是難忍能忍。在大乘法中這個無生忍是很難安忍的,如果是一個沒有參究過程的人,通常都是忍不住的。你無法安忍,通常的菩薩不能安忍都會毀謗,可是你卻能安忍下來而安住,這就是難忍能忍。所以不管人家怎麼毀謗,只要是對的就繼續去作,這也是難忍能忍。至於難作能作呢,什麼事情是最難作呢?其實也就是你看到眾生被誤導了,但是大家都要作好人、都要和稀泥、都是鄉愿的,大家都不想得罪人;但是你為了救護眾生,你非得出來指正,這樣當了惡人而得罪那些誤導他人的人,這才是最難作的。你努力破斥邪說來救護那些被誤導的眾生們,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反而還容易被眾生誤會,而眾生被誤導了以後,卻仍堅持、仍然相信誤導他們的大師,反過來對你的善意加以毀辱罵詈,這真的使人很難作。雖然難作,你還是得要繼續作,這樣你才能具足六波羅蜜。假使這種難作的事情,你都不願意作,你怕得罪人,那就表示你的悲心其實不夠。不管這件事情會得罪什麼樣的大師,會得罪多少大師,但是為了救那些枉被誤導的那些跟著大師造惡業的人,你就得要去作、去救護他們。如果覺得難作而不肯去作,那就是悲心不夠,這樣你修再多的布施行,這個布施波羅蜜是沒有辦法具足成就的,而都只是在世間的福報,世間的福德上面用心而已。

所以修悲的目標就在這裡,要你作三件事。哪三件事呢?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這三個法你都能作到的話,表示你已經有悲心了,你的悲心圓滿一分了,雖然還沒辦法到達佛地的大悲,但是已經表示你應該具有的悲心已經圓滿,就可以漸漸的成就施波羅蜜,乃至漸漸成就般若波羅蜜。所以 佛說一切善法以悲心的修集作為根本,因此要圓滿六度波羅蜜的話,那必須要先修悲心。有了悲心,那你修六度波羅蜜,就會很容易的成功而有所成就。而菩薩六度當中,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作為六度的基礎的初行。可是想要修布施行,如果是沒有悲心,那你的布施行就沒辦法如實地受持;這樣你將成為戒度也不具足,因此而使你也無法精進去行布施,也無法精進度不具足,同樣你也無法安忍於施。如果遇到他人說了幾句譏嫌的話、諷刺的話,譬如有人說:「你真笨!有錢不會自己花。」結果你心生難過,你就不能安忍於所行的布施行,這時候你就沒有忍波羅蜜;或者聽人家講幾句閒話就退轉了,你就不樂於布施、也不願於布施,也不敢去行布施行,那就表示說,你其實並沒有決定心,你的定波羅蜜,定並沒有具足,聽人家隨便講一講就退失了,不信受布施的因果,因為對於布施的因果不信受的關係,所以你就不肯再繼續行布施的三件事,那就表示你沒有世間的智慧,那你又要如何發起實證解脫、實證實相般若的智慧呢?那要如何能夠具足六波羅蜜,而能夠成就到彼岸呢?所以當你布施作不到,那你的六波羅蜜就作不到,如果你布施能作到而永不退轉,那你就能夠漸次的具足其他的波羅蜜,而能夠具足六波羅蜜。因此 佛陀說:如果能夠行於布施波羅蜜,就能具足戒、忍、精進、禪定乃至智慧。

我們看後面的經文, 佛陀繼續開示:「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當知是人能壞惡業如須彌山,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許善業,所獲果報如須彌山。」所以 佛陀這裡又開示說:如果有人能夠修習悲心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此人能夠毀壞累劫以來所造猶如須彌山那麼大的惡業,也就是能夠這樣修集悲心的話,這樣發起了六波羅蜜的功德的時候,一切的惡業就無法再干擾你了。而且六波羅蜜以悲心作為其根本,這樣的人在他不久之後,當他來世的時候,就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當他以悲心在修集六波羅蜜的時候,他所作的少許的善業,未來他所獲得的這個果報,都將猶如須彌山一樣的廣大。佛陀聖教是這樣開示,但是也許有人可能會懷疑,心想:經典不是說布施給一個不能回報的眾生,譬如畜生類,未來世也不過得百倍之報而已。哪有可能說只作少少布施果報如須彌山呢?但是 佛陀這裡所講的是在指在解脫果,以及佛菩提果的實證上面所得的福德以及證量,而這樣的證量,乃是超越一般世間的福德所能計算、所能思議的。雖然修證解脫果所需要的福德不必很大,但是多多少少還是需要有一些的福德,然而在佛菩提道的實證上面,卻必須要有更大更大的福德作為資糧、作為基礎,這樣才能夠實證佛菩提的果證。然而證悟以後所得的福德,也同樣的是無量無邊的廣大,這些都是因為能夠修施、能夠修忍的緣故,所以才能安忍於布施波羅蜜,才能實踐這個布施到彼岸的菩薩行。

因此如果未來有一天,你可以在解脫道上實證,不論你是斷我見或者斷三縛結,乃至你實證了二果、實證了三果,甚至可以取證四果阿羅漢果,那個所得的福德,那更是無量無邊的廣大。或者有的人,乃至可以更為增上的在佛菩提道上有所實證,你真實的明心證真,你真實的眼見佛性,乃至真實的進入初地而實證無生法忍,或者實證諸地的種種的無生法忍的無量功德智慧,那你所獲得的福德,將更是無量無邊的廣大。因此未來世的你將不再是一個貧窮一類的人,因為你已經實證佛菩提而且轉依成功,你已經成為第一義天了。如果你已經是斷了我見及三縛結的,那你至少也是淨天或解脫天的聲聞初果聖者,而且諸天天主他不是見道菩薩去往生擔任的話,那這些天主是還沒有斷我見的凡夫,他們都還得要拜你為師,而能實證初果;連天主都得拜你為師,你說實證解脫果的福德還會少嗎?那更不用說佛菩提果了,實證佛菩提果的福德,那更是廣大無邊。所以 佛說:這個人所作的少少許的善業,所能獲得的福德果報,將如同須彌山那麼廣大。如果以佛菩提果來說,明心的福德更是超過須彌山的,因為明心的人不單單是證初果,還有初果所無法實證的法界實相智慧。所以佛在這裡所說的都是如實語、都是不妄語,因此修施、修悲而行六度波羅蜜,那個功德乃是無可思議,不可思議的無量廣大。所以說修六度波羅蜜,修施、修悲而行六波羅蜜,是菩薩應該所行的,這個是非常的殊勝。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先暫時說到這裡,我們將於下節課繼續說明後面的課程,請各位菩薩繼續同一時段來觀看我們節目,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