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貼 0421貼  0327貼  2虛妄分別就是欲貪的根本2.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446-a19_077

第077集

天女散華菩薩不著

 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介紹到,文殊師利菩薩跟 維摩詰菩薩對話裡面說:「善、不善,孰為本?」「身為本。」然後「身孰為本?」「貪欲為本。」(《維摩詰所說經》卷2)也就是說,以身為本的這個身,其實它除了色身之外還有所謂心的這個部分,所以就有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跟六識身,這個也是眾生產生善不善的根本。可是這個身又以什麼為本呢?就是以貪欲為本。「欲貪為本」為什麼?因為有心法的欲貪在裡面,就產生了色身跟受、想、行、識,這是五蘊身心嘛!接著又問說:【「欲貪孰為本?」答曰:「虛妄分別為本。」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答曰:「顛倒想為本。」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維摩詰所說經》卷2)

這段問答就又從欲貪來探討。那欲貪是用什麼作為根本呢?其實會有欲貪就是我們有了虛妄分別,就是我們對於法界的實相沒有弄清楚,譬如說我們總認為自己存在、有我,可是其實我們是無我的。所以我們會產生有自我存在的這種覺受跟認知,這個都是因為虛妄的分別來產生的;所以虛妄分別就是欲貪的根本。

好,那虛妄分別又以什麼為本呢?就是以顛倒想為本。也就是說,我們眾生本來是虛妄的,他是剎那剎那的,可是我們總是以為我們自己是連貫的,從小到大、到現在,好像有一個延續性,可是如果我們把五陰剝開來看,其實它沒有連貫性;可是我們會有這樣子錯誤的虛妄分別,就是因為我們顛倒了──我們以為自我存在,是把無我當作了我,所以產生了四種顛倒。就是常、樂、我、淨,把蘊處界這種無常、無我、苦-而且它是不清淨的-當作是常、樂、我、淨。可是有一個真正的常、樂、我、淨(就是如來藏或是佛地的無垢識)我們不知道而忽略了,而執著在這種生滅的法上面,這個就是眾生的顛倒;因為這樣的顛倒想作為根本,才產生了虛妄分別。

那顛倒想從哪裡來呢?其實是從無住為本。其實這個顛倒想它是沒有什麼住處的;可是這個沒有住處,它也隱含著第八識如來藏的無住性,因為我們不能說第八識如來藏祂存在在哪裡,不可以!為什麼?因為祂是超越了時間、空間的一種存在形式,所以祂是沒有住處的。所以顛倒想從何而來?從無住這個法作為根本,來產生出種種的一切法。所以 文殊師利菩薩又說:「那無住是以什麼為本?」想要再往前追尋,維摩詰菩薩就說:「無住則沒有本啊!」所以說是從無住這個本,來立一切法的。一切法之所以能夠出生,就是因為有這個無住的法──也就是如來藏,因為如來藏這個法沒有住處,所以稱為無住,一切法就從這裡出生出來了。

好,那我們接著來看,維摩詰菩薩跟 文殊師利菩薩進行了這樣一連串的對話之後,其實這個對話就告一個段落了,這個時候有新的場面出現了。我們看看經文:【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爾時天女問舍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維摩詰所說經》卷2)也就是說,當 維摩詰菩薩跟文殊師利兩位大菩薩有了精彩的對話之後,告了一個段落,為什麼?因為已經談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已經談到法界的根源,談到生命實相的究竟,所以對話到了一個段落。天女聽到這個殊勝的法義之後非常的踴躍,就現身出來灑下了天花,來讚歎兩位大菩薩精彩的對話。利用這個對話宣說菩薩法道裡面殊勝的法義,結果花就從天上掉下來,掉到菩薩身上都沒有黏在身上;可是花掉到聲聞大弟子全部就黏在上面,結果這些聲聞弟子就要把花(黏在身體上的這個花)把它去掉。為什麼?因為他們著了僧衣又剃頭,著染衣本來就是很樸素,結果花又黏在身上、黏在頭上、黏在臉上就很不如法,因為怕太漂亮了所以就要把它撥掉,可是以他們的神力,花都不能去掉。天女又看到這些弟子們怎麼都要把花撥掉呢?就問舍利弗:「你怎麼要把花把它去掉呢?」舍利弗就說:「因為這個花黏在我們身上不如法。」因為聲聞法裡面不可以有瓔珞掛在身上的,所以他認為花在身上是不如法的,就這樣答了。

這個時候天女就有話說了,天女說:【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維摩詰所說經》卷2)這個天女就講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說:「這個花又沒有分別,你看花沒有說它要黏在誰身上啊!所以花本身沒有分別呀!是你自己把它分別了。你分別了,它才會黏在你身上啊!」她講了這個很深刻的道理。

其實這個就是在說,菩薩法裡面不可以執著於種種相貌,特別不能執著於身相。我們來看看,在菩薩法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寺院,譬如說寺院裡面有華嚴三聖,我們可以看這個照片,華嚴三聖中尊是 釋迦牟尼佛,面對菩薩聖像右手邊是 文殊菩薩,左手邊是 普賢菩薩。文殊、普賢全部是在家菩薩相,有天冠、有瓔珞,祂們就住在寺院裡面,而且在寺院裡面的大雄寶殿裡面;所以在大乘的菩薩法裡面,其實是不管身相的,沒有僧衣的崇拜。也就是說,僧衣,就是僧人的衣服,本來這個衣服因為它是物質,就跟花一樣,它本身是沒有分別;可是有的人把僧衣穿到身上之後,他就執著了,他就覺得說:「我現在穿上僧衣我就成為佛法的代表了,我可以說法,你們在家人都不能說法。我們是出家人,我們是專業修行者;你們不是,因為你們不是出家,你們不是住寺院,所以你們不是專業修行者,所以你們說的不算,我們說的才對。」就產生了執著了。

可是在《維摩詰經》裡面所說法的都是在家菩薩,都不是穿僧服的;同樣的道理,因為僧衣也是無所分別,就像那個天女散花的花無所分別,是人有了分別,才說怎樣是不如法。可是如不如法其實不在於花,不在於僧服有沒有穿在身上,也不在於說他是不是有剃頭、著染衣,都不在這裡,所有的對錯全部在於佛法的道理正不正確。

所以有人曾經問我說:「那你為什麼要支持蕭平實?為什麼要支持蕭老師?因為他不是出家人,你為什麼要支持他?」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平實導師說的法對。」我也說:「如果你的法對,我也支持你啊!偏偏你的法就是錯,就是蕭老師的法對。」所以我們要論法,要依於法的對錯來論,而不是說他穿了什麼衣服,他的外表是怎麼樣。那樣子都是因為怎麼樣?在無分別裡面作虛妄分別。所以前面所講的菩薩的慈悲喜捨那是理論,可是現在所要談的就是真正的本事;理論是一回事,很多人都會說,可是實際上的行為有沒有這樣作呢?那就要看真本事。所以有人執著於僧衣,他就是著相,因為僧衣本身也無所分別。

我們來看看在《阿含經》裡面也有一段類似的,有關於阿修羅被五欲所繫縛的事情;因為這裡有說因為弟子畏生死故,就被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了,談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看《阿含經》:【當其戰諍,諸天得勝,阿修羅不如。時,三十三天生執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縛以五繫,還歸天宮。爾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身被五繫,置於正法殿上,以種種天五欲樂而娛樂之。】(《雜阿含經》卷43)也就是說阿修羅跟諸天在作戰的時候,阿修羅打敗了被抓起來,可是抓起來在天裡面他是受了天樂。

那接下來又說:【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作是念:「唯阿修羅賢善聰慧,諸天雖善,我今且當還歸阿修羅宮。」作是念時,即自見身被五繫縛,諸天五欲自然化沒。】就阿修羅王他突然想說:「我們阿修羅的法還是比較對啊!諸天雖然好,可是我還是不喜歡待在天的境界裡面,我要回我的阿修羅的境界去了。」因為這樣子,阿修羅王他就又被五繫-就是被五種繫縛-綁住了,然後他的諸天的快樂就不見了。

後來阿修羅又換了另外一個想法:【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復作是念:「諸天賢善,智慧明徹,阿修羅雖善,我今且當住此天宮。」作是念時,即自見身五縛得解,諸天五欲自然還出。】阿修羅王突然又想說:「我們這個阿修羅其實是比較差,因為我們會生氣,經常脾氣很大,可是諸天比較殊勝。為什麼?因為諸天有忍辱。」所以說阿修羅因為瞋恨心很重,所以他的果報不如天,因為他沒有酒。那諸天因為有修忍辱,所以他的五欲具足,所以應該還是他們比較好,我們阿修羅還是比較差,所以應該要留在天宮作這樣的境界,修忍辱的境界。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他原來被五種繫縛綁住,他就看到說自己已經被解開了,沒有五繫來把他綁住,而且原來不見的諸天的快樂受用又回來了。

這個時候 佛陀就說:【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乃至有如是微細之縛。魔波旬縛轉細,於是心動搖時,魔即隨縛;心不動搖,魔即隨解。是故,諸比丘!多住不動搖心,正念正智,應當學。】佛陀就說:「阿修羅承認自己不如諸天,看出忍辱殊勝,瞋恨不殊勝。他就怎麼樣?不被五種繫縛所繫縛。」就是不受色、聲、香、味、觸所繫縛,他就受快樂啊!如果他顛倒,認為諸天好是好,可是我不喜歡,我還是要當阿修羅,他就被五欲-五種色、聲、香、味、觸-所繫縛,然後諸天的快樂就喪失了。所以 佛陀就說啊:「阿修羅王都還有這種繫縛,魔的繫縛更細。所以說,只要心有動搖,他就被動搖心所繫縛了;所以要多住於不動搖的心,這樣子才是修學佛法的人所應該學。」而且還告訴比丘要這樣學。

所以什麼叫不動心?其實也就是沒有動搖的心。因為六識乃至七識都是生滅動搖之心,要安住於不動搖的心,這樣子所有的魔的繫縛統統解開啦!所以同樣的道理,僧服、僧衣其實它是不分別的,其實它本身只是表法──表說有解脫法,可是行為上要如法,要知道怎樣才是符合佛法的道理,那才是最關鍵。如果能夠這樣子相信佛法真實的道理,他就能夠不受繫縛而能夠獲得快樂,就像說阿修羅王承認諸天殊勝,他就不受繫縛,而能夠受到諸天的五欲之樂。同樣的,不動搖心如來藏祂是三界外法,你安住於法界的真實相,安住於無住之本的如來藏的不生不滅法,安住於那裡,你不會喪失說:「那我安住於不生不滅,我就沒有生滅法可以受用。」不會!你安住於殊勝的不生不滅的不動搖心,反而沒有各種繫縛,而且有各種快樂,這才是菩薩的法道。也顯示菩薩的修行是不著身相、不著於各種分別、不著於各種虛妄分別跟顛倒想的,這樣才是菩薩的修行,也顯示出菩薩的不執著。

好,那我們看接下來:【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於是不知所云。」】(《維摩詰所說經》卷2)經過前面的問答,舍利弗知道說:「哎呀!這個天女實在是厲害啊!講得非常殊勝。」所以舍利弗就問天女說:「那妳在這個房間多久了?」可是從天女這個菩薩來說,菩薩是轉依於如來藏,你問我在這個房間多久?這樣的問法就有錯。因為如來藏這個不生不滅法菩薩轉依之後,我們說如來藏是無住的,既然如來藏是沒有住處,怎麼會問說:「妳在這個房間多久呢?」這個問法就不如法,因為等於說:在問說「如來藏在這個房間多久」這個話。菩薩天女就反問他:「那耆年(尊稱他)您老人家解脫多久了?耆年解脫?」她說:「我在這個房間就像說你這個耆年解脫那樣久。」因為聲聞人解脫就是安住於無餘涅槃,所以菩薩也是安住於無餘涅槃的本際如來藏,所以你解脫多久,就是我在這個房間多久了,因為她本來就安住於如來藏。可是天女這樣一說,舍利弗一時不能解,還是追問說:「那妳到底是多久呢?」天女就問他:「那你這個解脫到底是多久啊?」結果舍利弗不能答。為什麼?解脫是把自己滅掉,那把自己滅掉怎麼能夠說解脫多久?也沒辦法答。所以前前後後,一個從菩薩來答,一個從聲聞來答,其實沒有辦法真正答。

好!這段經文非常精彩,後面的部分,我們下一集再跟各位介紹。謝謝各位菩薩觀賞。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