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貼 babe-2972221__480 (1).jpg 

而透過潛意識(末那)五遍行所處理的微笑的訊息,這種會心一笑的情緒表達,不只存在人類的社會,在某些動物臉上也可以發現,只是他們所牽動的微笑肌肉與人類不盡相同,甚至於根本不同於人類的笑容,但其表情所表達的情緒與人類類似,只是沒有人類豐富而已。這種微笑是由於意根末那觸到苦、樂、憂、喜、捨之「樂貪」的法塵時,由五遍行之思心所直接傳來的訊息,它的訊息是非常直接的,它是內心深沈情緒的直接投射,其微笑的反應也是非常直接而不會凝滯,故其笑容往往是非常自然而燦爛的,所以其所牽動的肌肉是深沈而持久的。基本上,它是用現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也就是當意根末那由警心作意開始,剎那之間完成了觸、受、想、思之作業流程,然後由思心所直接決定,並由如來藏配合運作,就完成了我們的「杜胥內微笑」。這個決定過程,意識根本來不及參與作了別,所以根本無法如在「應酬式的微笑」中當末那識的參謀以決定微笑的臉譜。所以當這種「杜胥內微笑」產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是不自覺的,縱然我們的意識最後能夠覺察到,也屬後知後覺,若想令其停止,也必須比令「應酬式的微笑」停止來得耗時許多,由此也可以看見意根末那憨直的頑強程度。
 
  如上所述,「應酬式的微笑」是用比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杜胥內微笑」是用現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這是在說明不同行為的產生,比量與現量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並不是說比量與現量在這兩種的微笑方式中是一刀切為兩半的。事實上,意根與意識這兩個難兄難弟幾乎是分不開的,也就是所謂的 「如蘆交束,纏繞不已。」也正因為如此,在修行的過程中意根與意識是互相扶持的。所以「應酬式的微笑」雖然是社交的微笑,不是全然發至內心的微笑,是意識偽裝的,但它仍然有助於人際互動的潤滑,當我們經常微笑,意根的思心所是會改變的,到最後我們的微笑不但會變成「真正的微笑」,它也會是一個慈悲的微笑,也會是一個智慧的微笑,這是透過意識的「別境慧」所轉化而來的。我們應該善用意根的特性來修行,從所謂的「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痴我見慢相隨」觀之,意根所相應的十八個心所法裡,有十二個是煩惱相隨,而五遍行是中性的,它隨煩惱之有無而轉易,而意識的別境慧則是令其轉易的主要關鍵,而意根也唯獨與意識五別境裡的慧心所相應。
 
  由此可知,當思心所流露出來的意行是染污的、是有漏的,甚至於進而發展成身行或口行時,意識這個參謀長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讓染污的貪、嗔、痴等煩惱攻城掠地,還是讓清淨的戒、定、慧固守城池,意識這個參謀長是關鍵的角色。意識若與染污末那相應,則與意根狼狽為奸,一發不可收拾。意識若能迴光反照, 勸服意根,則意根尚能偃兵息鼓不至於發展成身、口惡行,只是「境風吹識浪」難免餘波盪漾,然倒也未嘗不是美事一樁。而蕭老師所倡之無相念佛,正是直接擒服意根這隻猿猴的金箍咒,當無相念佛得力時,也就是意識的慧心所轉易意根的思心所念佛成功的時候,此時的思心所是時時與佛相應的,是與無漏慧相應的,故其所流露出來的身行或口行,當然容易與清淨的無漏法相應。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比微笑生動、有趣的事例還很多,就等著大家去發現。對一個有心修學「唯心識觀」的人來說,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並不只是在於證悟阿賴耶識;而是在於證悟阿賴耶識後,透過現實生活的行、住、坐、臥現觀八識的互動過程,也就是證解「唯識性」後之「唯識相」之觀行過程。並由此現觀,反觀如來藏之清淨無我性,雙證阿賴耶識染淨二性和合,生滅與不生滅二性和合,並轉依其清淨無我性、本來性、自在性,隨緣修除性障,修除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染污法種,如是方名學佛,而也唯有如此方是禪宗之真正的禪觀。由此可知,證悟如來藏阿賴耶識,對於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歷程來說,只是一個起步,何足稱奇!但祂卻又是修學一切佛法的基礎,是步入相見道的唯一基礎,故五祖弘忍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也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所以從學佛的基礎來看證悟阿賴耶識這件事,卻又是彌足珍貴。

 

                               余瑞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