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134-a18_001
第001集
二乘所斷無明與外道常見(一)
由 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今天所要講的主題是「二乘所斷無明與外道常見」。
在佛法中所說的無明有兩種:第一種是二乘菩提的阿含解脫道所說的無明,第二種是大乘菩提,也就是成佛之道所說的無明。在四阿含經典所說的無明,是二乘解脫道的無明,是我所執、我見、我執這種無明,主要是因為不知道五陰都是無常,還有不知道五陰滅盡以後,仍然有涅槃的本際獨存不滅,不知道這個本際是無間等法,這是二乘解脫道所說的無明。但是眾生對五陰的無明,其實主要是不如實知道識陰的內容,不知道識陰是會變異、會生滅。
二乘菩提的無明,在大乘法中被稱為一念無明;而大乘法中所說的無明,就是再加上無始無明;無始無明,這是從無始以來一直與眾生心不相應的,直到起心動念想要證解法界的實相的時候,才會相應到無始無明,所以在大乘法中說: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無明的意思就是不知,如果因為不知-不知道五蘊的虛妄-而產生貪愛,這就是阿含解脫道中所說的無明;要是對於法界實相的無知,那就是菩薩真見道時所破的無始無明。接下來對於二乘菩提的無明,我們來看《阿含經》當中是怎麼說的。
《雜阿含經》卷8:【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云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後有?所謂無明。離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在經文裡面說:「云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後有?所謂無明。」這一句經文當中已經顯示,斷除無明有層次的不同,如果究竟斷盡的話,就可以不受後有。「有」是指三界有,也就是三界當中的五陰,不受後有就是不會再有五陰出生在三界當中。因為斷無明有層次的不同,所證的果位就產生了差異,所以二乘聲聞菩提就分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以及阿羅漢四種果位。修二乘菩提的行者想要證初果,所要斷的無明就是三縛結。三縛結的內涵,我們會在後面一一為您說明。
那麼前面所舉這段經文的後面說,無明斷盡可以自記「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句話是在說明阿羅漢的所證,自記就是不用佛來授記,自己就可以自作證了。「我生已盡」,不再有五陰出生在三界當中,不再有生死,所以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身口意行已經清淨;「所作已作」,對於解脫於三界生死的苦,所應該作的都已經完成了;這樣子自己就可以自己作證,不會再受後有。
曾經有人跟我說,說他是阿羅漢再來,那我一聽就知道他不知道阿羅漢的所證,「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怎麼可能再來人間出生。三果阿那含就不再來人間受生,所以又名為證「不還果」,更何況是證四果的阿羅漢?這就是連基本知見都沒有的緣故,才會說他是阿羅漢再來。
那麼聽了 佛陀前面的開示以後:【時有異比丘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無明,離欲,明生?」佛告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無明,離欲,明生。」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雜阿含經》卷8)在這一段經文 佛開示說:要觀察五陰十八界是因緣所生,須要正觀它們是無常,才可以離欲而生起明。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對於五陰十八界無常而不能如實知、如實見,就是無明。
那麼已經舉了兩段經文來說明無明的內涵,各位應該對於無明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來再舉一段經文來說明無明的內涵。
《雜阿含經》卷10:【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所謂無明,云何是無明?誰有此無明。」舍利弗答言:「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何所不知?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不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不知。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這一段經文說,不知就是無明,不知道五陰—色、受、想、行、識—無常,不知道五陰是生滅法、是無無間等法,也是無明,不知道五陰的磨滅法也是無明。五陰磨滅法就是出離三界,意思是說,不知道如何成就解脫也是無明。
從以上所舉的經文我們可以知道,對於五蘊十八界法的全部內容無所知,對於五陰十八界無常故苦、故空、故無我,不能如實知,誤以為其中某一法不是五蘊十八界所攝,誤認為是常住而不生滅的法相,這樣就成為解脫道中的無明,也就是我見。假使能將這個無明斷除了,就是斷除了三縛結當中的我見,或者稱為身見,斷除三縛結就成為初果人。三縛結:身見、戒禁取見、疑見。那斷了身見以後,要怎麼來斷戒禁取見?戒禁是外道所施設的戒跟禁,這些戒跟禁都與解脫無關,如果有人取了這種戒禁,就表示他對於怎麼出離三界的道理跟方法都無所知;因此已經如實知道五陰十八界的內涵,也確認了五陰是無常的行者,接下來應該如實知道出離三界的道理跟方法,也就是如實知道經文所說的五陰十八界的磨滅法,才能如實知道外道所施設的戒禁都跟解脫道無關,這樣才能如實地去斷除了戒禁取見。
如果把身見、戒禁取見都斷了之後,那麼接下來要怎麼來斷疑呢?初果人一定有成就四不壞信,也就是於佛、法、僧、戒有淨信;於佛法僧三寶不疑,於因果不疑,因此初果人永不下墮三惡道,他最多就是七次人天往返,就能出離三界。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疑必須斷除,就是篤信佛語在五陰十八界完全滅盡之後,不是斷滅,仍然有涅槃的本際常住不壞,這個本際是無間等法。這樣才能完全外無恐怖、內無恐怖地將五陰十八界滅盡而成就解脫。這也是聲聞解脫道中必須建立的智明,否則也是無明,一定會導致無法確實斷除三縛結。那麼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在解脫道聲聞法當中,對於蘊處界全部內容的了知,對於蘊處界無常故苦、故無我的了知,對於蘊處界滅盡以後仍然有涅槃的本際無間等而常住不壞的了知,這是證初果的兩個要件跟一個前提。
聲聞解脫道無明的斷除,對於大乘參禪而想悟入般若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辦法了知蘊處界的全部內容,不能斷除蘊處界常住的邪見,不知道蘊處界無常故苦、故空、故無我的正理,參禪尋覓金剛心如來藏的時候,就會墮入我見當中,就難免會將蘊處界當中的某一法,誤認為是常住的第八識心體,這樣就會成為未悟言悟、未證言證的大妄語人。這樣的大妄語人古今都有,許多錯悟的禪師、大師就錯將意識離念靈知誤認為常住不壞的金剛心,這都是現成的例子。因此修學大乘的參禪者,必須先斷除二乘菩提在我見上的無明,然後參禪求證般若時才不會錯證而成就大妄語業。接下來再舉一段經文,來說明二乘菩提的無明。
《增壹阿含經》卷23:【汝今當知,如來亦說有四流法;若一切眾生沒在此流者,終不得道。云何為四?所謂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彼云何無明流?所謂無明者,無知、無信、無見;心意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戲蓋、疑蓋。若復不知苦、不知習、不知盡、不知道,是謂名為無明流。天子當知,如來說此四流。若有人沒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這一段經文所說的無明的範圍就比較大了,在這裡稍作解釋。首先提到的無明是無知、無信、無見。無知就是對蘊處界的無常故苦的真相都無所知,無信就是對蘊處界無常故苦的正理都無所信,無見就是對蘊處界無常故苦的事實都無所見;「心意貪欲,恒有希望」,是說心意中常有貪欲,一直都對於五欲抱著希望;還有墮入五蓋當中,「蓋」就是遮住心中的光明,這也是無明。佛接著說:如果不知道蘊處界的苦、不知道蘊處界的苦習、不知道蘊處界的苦盡、不知道蘊處界苦的滅除方法,就是無明的流轉。意思是說,不知道四聖諦苦集滅道,就是無明的流轉。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在這裡我們就大略地說明一下四聖諦的內涵:
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四種真實道理,諦就是真實理。首先講苦諦,苦諦講的是八苦,不在於八苦的表相,而是八苦顯現的真實道理。首先來看生苦,剛出生時所受的苦,雖然現在已經不記得,但還是可以想像身體出母胎的過程當中所受到的壓迫、所產生的熱惱。老苦,出生以後年紀不斷地增長,四十歲以後頭髮開始變白,就開始領納老苦;你會去染髮就表示你已經有了老苦。到了八十歲以後,身體各種器官功能都老化了、體力也不行,這時候就越能體會老苦了。再來說病苦,沒有人不生病的,病了就產生熱惱,苦就來了;有人病到後來,受不了病苦乾脆自殺。再來說死苦,雖然現在還沒有死,但是可以去想像死亡過程當中的身苦,還有對未來世無知所產生的恐懼。還有求不得苦,從小就開始希望不要挨罵,上學以後讀書階段有各種求不得苦,乃至說出了社會謀生、成家立業,也是有種種求不得苦;最後老了希望不要死,也是求不得,也就是一輩子都活在求不得當中。接下來說怨憎會苦,有錢怕別人來借錢,好友來借錢就變成怨憎會;被老闆罵了心裡不高興,但還是要碰面,這也是怨憎會;在世間不得已與怨憎相會的事情很多,與怨憎相會心裡就有苦。第七苦叫愛別離,那麼在世間喜愛的人事物很多,只要離開了就有苦;每個人最後要離開這一輩子最喜愛的五陰,其實就是最大的愛別離苦。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七苦?因為有五陰的緣故,所以你才會有這七種苦,如果沒有五陰在三界當中出生,那麼這七苦就不會出現了。因此將這七苦略歸為第八苦,稱為五陰熾盛苦,也就是五陰在三界當中不斷地出生又死,死了又生,所以就永遠無法脫離七苦。所以前七苦只是苦的表相,苦諦是在說「五陰熾盛」的真實道理。
接下來講集諦。前面說因為五陰熾盛所以有七苦,那麼我的五陰為什麼會不斷地在三界當中死了又生,這個原因就稱為苦集,也就是苦生起的原因。因此和合五陰的緣就是集諦,我只要把五陰和合的緣給滅了,我的五陰就不會再和合出生在三界當中。然而探究的結果,歸根究柢,就是因為有無明的緣故,不知道五陰虛妄,執著五陰是我,而有我見、我執與我所執,未來世的五陰才會又和合出生在三界當中。那麼從十二因緣法來看,無明是第一支,只要把無明給滅了,其餘十一支也就跟著滅了,所以無明才是真正苦的根源。這就是苦集諦所要說的真實道理。
各位菩薩!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四聖諦的道理還沒有說完,我們就留到下一集再繼續講解。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