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生活中的佛法~每個人都有苦衷!.jpg.jpg

每個人都有苦衷

來自成佛之道 201600:0015:03

 

以前有一個善知識曾說:“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憫有情,而凡夫互相譴責。”每個人都身不由己,都有苦衷,所以沒有譴責,只是悲憫與關懷。

眾生都活在很可憐的世界裡,每天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眾生一生都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奔忙,經濟大概是眾生一輩子煩惱的主因,大約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眾生很煩惱的!因為我們遲早都會面臨老病死等苦!

只有少數人是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因為俗話常說八成的資產集中在兩成的人手中,現在可能是九成的資產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那辛苦的人們只會越來越多!

有位善知識也曾說:“如果你有能力內省到自己心底原來也有邪惡的種子,你就會寬容別人;如果你曾經長期掙扎於生活線上,你就不會輕易說‘看破、放下’一類的風涼話。”的確!對於生活很苦的人來說,你跟他說要“看破、放下”,對他來說只是風涼話!因為這根本幫助不了他什麼,他現在就是需要一塊麵包,需要錢,才能去繳房貸,小孩的奶粉錢、尿布錢才繳得出來,才能有生活費繼續生活下去!

因此要解決眾生的煩惱,還是要先給他們次法,次法不只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更基本的次法是讓眾生能夠生存在這世間,要先能找到穩定的工作,能夠安居樂業,接著才有機會安身立命及往悟道解脫的道路邁進。(------次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當然我們學佛很久的菩薩們都會知道,今生能夠安居樂業乃至安身立命,都是往昔所修的福德,加上這一世的努力所造成的;往昔有常做佈施的因,今生有努力工作賺錢的緣,造就了現在富裕安穩而能追求證悟解脫的生活。但不是每個眾生都很好命,也是有很多辛苦的眾生與菩薩們,都還是要為三餐奔忙,這時候太深妙的佛法對他們來說都只是風涼話,因為要解決當務之急是他們的經濟,也就是能不能先安穩地生活下去!

善知識也曾說:“如果能體諒每個人都累積了很多年的經驗,才有今天的思想;每個人都有成長的背景,換成我們是他,我們也會跟他一樣。倘能先這樣想的話,我們對於他人就不會有‘厭惡’的情緒,態度也會和緩一些。”

“要慈悲,要有愛心,要能原諒、體諒別人,明白每個人都有苦衷。假如有一個人看你不順眼,不是他自己要看你不順眼,他如果不是因為自卑,或是欠缺安全感,他也不會故意找你麻煩。他之所以這樣對待你,一定是有原因,他是身不由己。”

“人最需要的是愛,不是教訓。當別人前來請教的時候,愛他比教他更重要。”

“為人破疑,最主要是愛心,你有愛心,關心他,就知道他需要什麼。

一個有能力愛你的人,會有能力體諒你的心情,好好給予,幫助你,而不是支配你;鼓勵你,而不是操縱你。

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你祇是給予,只希望他好而已。

親情、友情、愛情,乃至菩薩的悲心,都只是‘給予’。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爭執’,心量是不夠的;愛一個人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愛她,而應以她內心能感覺到幸福快樂的方式愛護對方才是有耐心的愛、真正的愛。”

真正的慈悲心與同理心對待眾生,那也是一種次法!當然真正要幫助眾生不容易,因為每個眾生基本上都有太多太多的煩惱,先不談太深細的煩惱,我們及眾生就有很多“我所執”的煩惱,為了這個“我”而要養活自己就有許多的煩惱,乃至為了健康及家庭感情等煩惱!煩惱的範圍深細又廣,需要累積很多的福德與智慧才能慢慢解除!

而要讓自己越來越解脫與快樂,真的還是要累積很多福德與智慧,還是要好好修行!先讓自己能穩定安居樂業,才有機會安身立命!

而眾生都是很苦的,也都是身不由己的,大家都是被業力推動著,業力就是一種多劫長久以來的習慣勢力;“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假使經百劫,所造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

業就是身口意所造的行為,那些種子會存在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中,善業的種子在將來就會有善報,惡業的種子在將來就會有惡報;而不善不惡的業種,也是繼續累積成習慣勢力!所以很會做麵包也是一種業,未來世他繼續很會做麵包,那假設他做麵包有佈施貧窮,就是善業!他未來世除了很會做麵包也會有福報。

那很會任何世間技能也是一種無記業(非關善惡),但用這種技能來行善就造就了善業,若用這種技能造惡就造了惡業,未來世就有善惡報!

所以多累積善業與清淨的業,未來世就會有很多可愛異熟果報,以及也會有禪定乃至解脫的果報。這些在經典中都有詳細說明,而我們也應該繼續在安居樂業中尋找安身立命及悟道解脫之路!所以就是要繼續加油囉!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語阿難:「夫人作福,譬如此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佈施中來。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為人端正,顏色妙好,輝容第一,身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為人修習,無有懈怠,樂為福德,從精進中來。為人安詳,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為人才明,達解深法,讚歎妙義開悟愚蒙,人聞其言莫不諮受,宣用為珍寶,從智慧中來。為人音聲清澈,從歌詠三寶中來。為人潔淨,無有疾病,從慈心中來。」】

白話解釋:佛陀跟阿難說:

“人如果培福的話,就像這棵樹一樣。它本來只種下一粒果核而已,後來漸漸長大,卻能結成無量的果實。

為人而能當國王、大臣、長者等,並且地位尊貴而有權勢的人,都是從禮敬佛法僧三寶中來的。

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財富是無限量,這是從佈施中來的。

那些長壽而沒有疾病,身體強壯的人,是因為持戒律之故。

長得端正白淨,容光煥發,身手柔軟,吐氣芬芳,人見人愛,令人觀看不厭的人,是修忍辱的結果。

喜歡精進修行,不懈怠,樂於培植福德的人,是從精進中來的。

個性安詳不急躁,言語行為都很審慎的人,是修禪定的結果。

有人有才幹,明白事理,通達瞭解幽深之法,能夠把微妙的義理講得很順暢,讓愚笨或者初學的人都能聽得懂;別人聽了他的話,都能再請教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如同珍寶,並廣為宣傳;這種才能是從修智慧中得來的。

有的人音聲是清澈悅耳的,這是從常常歌詠三寶中來。有的人身心潔淨,一生無有疾病,這是從修慈心中來。”

那我們不論要開悟明心,乃至眼見佛性!乃至要入地,菩薩道每一個階位元都有所需要的福德!

因此我們應該要努力修集六度,努力攝受眾生攝受佛土,攝受眾生行菩薩道,如此我們的福德才會增上!才能夠慢慢圓滿自己的大願,廣度眾生、滿菩提願。(------《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三》 <第66集修福報與學佛修道,到底有何關聯?> 正鈞老師)

即便終日為三餐奔波勞苦,也不要忘記護持,努力培植福德!

 

阿彌陀佛!

-----佛法長興博客(2016.7.11)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