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邁向正覺(五)從「心海羅盤」到正覺同修會3.jpg   

   正 心                                                                             在進入正覺之前,由於沒有接觸到正法團體,所以沒有任何佛法的正知正見。早期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承襲拜祖先及一般道教的習俗,見神就拜,見廟就拜;亦不會去知道廟裡供奉的是哪尊神?哪尊佛?只知道那無非都是勸人向善、保平安、求取家庭和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生意興隆等等,都是好的。到廟裡去拜後,都會去翻閱一些結緣的經書,也不知那是哪一教、哪一派的。當時對佛、道亦分不清。由於沒人解說,也回答不清楚,因此遇到事情時,就持名唸 阿彌陀佛或 觀世音菩薩名號。                                          

直到一九九五年,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葉教授在演講「心靈」節目,發現他說得很有道理,在世間法上之修持,諸如對父母之孝順、子女、婆媳、兄弟姊妹、朋友、君臣等之對待關係,很有解除繫縛的一套道理。因此每週末繼續聽他在演講,因為在此之前沒有接觸到更好的法,也沒有混過其他道場,對人家說佛法的好壞,更沒有簡擇的能力。後學自小因家裡貧窮,只知努力向學,希望在事業上有所成,對宗教沒有產生任何修習的期望,因此,當時認為既然自己尚未有智慧及能力去救度眾生,倒不如自己提供財力、物力支持他人去弘法傳播善知識,那也是成就功德善事之一,因此全力投入作義工的工作。

接著有些觀眾對演講的內容產生的疑問,自己亦有諸多疑問,因為該教授講授的內容很廣泛,包括佛、道、儒、易、卜等。此時後學才開始用心去探討何謂佛教?何謂道教?何謂一貫道?何謂《易經》?葉教授經常講禪宗六祖惠能以來,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此五葉即佛、道、儒、天主教、回教,均勸人向善,以後才得往生極樂世界,當時認為很有道理。事實上,六祖所說的「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指佛教禪宗自六祖以後,分為五派,所弘傳的法,都是在講如來藏,都要讓人成就佛道,並不是像葉教授所解釋的分為五教:佛、道、儒、天主教、回教。

後學在學校時,對孔、孟、道教等儒家思想較有涉略,然而對佛教覺得非常深奧不容易學,尤其在寺廟中拿到的結緣經書,幾乎就像看《古文觀止》一樣,看沒幾頁,因為看不懂,就看不下去,尤其是梵文翻譯的詞句更是不懂。但是後學至少開始對佛、道會去作更進一步的瞭解。葉教授在演講中,經常用紫微斗數、易經及命理的介紹來吸引觀眾;因為那比較淺而比較直接關係到眾生的立即期望。例如何時財運會鴻通,何時會升遷,子女升學順利與否?以及健康問題等等世俗法的對待關係。但對佛法的進修及如何成佛之道,則甚少涉獵。而此時其信眾日增,但後學心中反而越發產生疑問,為什麼去聽演講的人,當時好像有覺悟,但是一出會場,又是一副世俗人沒聽過演講的樣子,一點改變或修持都沒有,即印證一句話:「修禪學佛似有悟,滾滾紅塵又現形」,後學覺得其中的道理一定要去深入探討才是。

首先,後學從易經學起,對六十四卦之變化雖然深奧,但覺得那仍然不究竟,很多事情並不是卦象可以解釋得通的。後學心中又有想要探討更深奧的東西,是否有一法可以透徹解釋世間的萬事萬物?因此,對佛教經典開始有興趣進一步去瞭解。但佛教經典中名相甚多不易理解。於是到佛教書局去找到丁福保編的《佛學大辭典》,因此對佛教經典中名相不再恐懼了。此時,恰巧有一位朋友給了一本一貫道的書,後學也去讀。但發現一貫道並沒有自己的經典,而是用佛經、道德經、儒家之孔孟思想等湊合起來之綜合經典而已,所以後學既然有儒道思想,而獨缺佛學知識,因此即從佛教最簡單之《心經》開始。我說最簡單,並非義理最簡單,而是此經字數最少的緣故。雖然全經只有二六○個字,但梵文不易懂,更不易理解經文之內涵,因此連背誦亦有困難。然而後學就以《心經》之內容練習寫毛筆字,說也奇怪,大楷練了三遍後,竟然可以背誦了,因此非常歡喜,後學想那一定是佛菩薩加持的緣故。

此時剛好該教授開始販售《心經開門》錄音帶,後學買回家有用心去聽了三遍,但聽不出所以然來。只知該教授一直強調:《心經》的主要用意是告訴大家「下輩子不來當人」。後學對此似是而非的說法非常不以為然,那是誤導眾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但是後學在當時佛學知見及法義尚未具足,只知那種說法有問題,尚無法去破斥,因此,更讓後學發心更進一步探究佛學領域,難道心經只講「下輩子不來當人」嗎?

在一個大型的演講裡,葉教授說:「你們在台下專心一意聽我演講時,即是心經講的不生不滅的境界」。後學當時不懂不生不滅境界的道理,所以即姑妄聽之,信不信則存疑:所謂「不生不滅」就是這樣嗎?此事一直在後學心中打問號。(註一)

在想要修學佛法之驅動下,偶遇小學同學劉師兄夫婦(他們均已破參),問其在何處修學佛法?他告訴後學,他在台北市承德路三段二七七號九樓之正覺講堂修學。蕭老師(那時尚未被稱呼導師)正在講解《楞嚴經》,劉師兄就介紹後學去聽,後學馬上說:「好!我一定去聽。」

第一次去到講堂,劉師兄已在門口等了。我與同修因為晚到,而聽講人數眾多,只得坐到中間走道聽講。一節課下來,後學只聽懂一半。至於一些名相諸如第七識、末那、意根、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等等,對後學來講全是新名詞。由於 平實導師解釋得非常清楚,雖然後學未能理解,但已感覺到那是聞所未聞法,是在講生命實相的道理;這在其他道場根本看不到,也聽不到的。而 平實導師又是那麼平實親切、理路清晰、講解透徹,因此越聽越有興趣,每週二一定去聽講從未間斷,除了出國耽誤一、兩次以外。

於此,再回到葉教授在演講中內容上,發覺:葉教授當初救護眾生的理念已被後來成名之美名掩蓋了。本來後學會去支持他是覺得自己學識、智慧不夠,可以藉該教授之口,傳播善知識利樂眾生,所以才會出錢出力做義工護持。後來發覺該團體已經變質了。由聽於了《楞嚴經》的課以後,才證明《楞嚴經》真的是一面照妖鏡,而非常信受。在聽《楞嚴經》期間,同時請閱了 平實導師所著的《無相念佛》及《心經密意》等書來研讀,對照該教授的說法:「下輩子不來當人」,分明顯示:葉教授真是太不瞭解佛法了,他對三界的內涵似乎不了透,才會有「下輩子不來當人」的說法。依照後學對此句的瞭解,該教授的意思應該是指修學佛法的最終目的是進入無餘涅槃,而非「下輩子不來當人」。因為他經常說當人太苦了,那是聲聞人的心態。既然要進入無餘涅槃,那就是自了漢,是二乘人的心態,沒有救度眾生的菩薩心腸。又,「下輩子不來當人」,除了當神仙之外,難道要下墮三惡道?而他的口號又是「傳播善知識,成就功德事」,兩者互相矛盾。那是不是會混淆而誤導眾生呢?

其次,專心一意聽他演講時,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那是「離念靈知」的意識心,非涅槃境界。專心一意聽演講時,那仍是在意識境界中,非是離見聞覺知的涅槃境界,他是誤解《心經》的真實義。佛法中「不生不滅」是涅槃極寂靜的境界,不是他誤解的那樣;他強調所謂的「境界」,那是意識境界。用這樣的錯誤知見去教導社會大眾,那是很大的過失呀!難怪聽其演講數年下來對道業並無增長,而有些錯亂了。

他們亦標榜「明心見性」,但是「明心見性」的真實內容是什麼?他們從未深入探討過。因此要「明心見性」,只是順口溜而已,難怪信眾在聽演講時,個個「修禪學佛似有悟」,一出講堂便「滾滾紅塵又現形」。那是因為他所傳播的都是世俗法,而非真實佛教的了義正法。他對「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正內涵似乎尚未了透,也未充分闡述過,無法讓人了知真心生命實相的真實義。

另外,葉教授對 佛陀講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說法,非是指每個人自己都有的自性彌陀─如來藏的「唯我獨尊」而說的。而是葉教授自己認為只有他自己最能幹、最瞭解人的心性,要讓人尊敬他而已。慢心很重啊!

在看了 平實導師的書後面介紹解脫道及佛菩提道修行次第之後,才知道佛教修行次第。成佛,那是後學要去追求的正確方向與目標。這佛菩提道修行的五十二階位的次第關係是多麼的清楚,那是在其他佛書及道場所看不到、聽不到,後學因此如獲至寶,安住下來。

「心海羅盤」所闡述的人間善法雖然很好,但仍然是世間法,或者說是欲界中的人間善法而已,對蘊處界虛妄的道理以及人法無我等尚未能做更多的演述,所以未達二乘的世俗諦,更別說是大乘的了義佛法了,所以對修學佛法沒有太大的幫助。但若對佛法的義理有謬誤而對眾生宣講,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之後,完全離開那個團體的義工工作,以免虛耗太多寶貴時間在非佛教正法團體上,因為那是在造惡業及種毒田,只有在正法團體修學,對成佛道業才有幫助。

在二○○三年四月正式報名同修會的禪淨班修學,全心全意在正法上用功,直到今日。在正覺同修會、在 平實導師及親教師的教導下,才覺得真正找到學佛的歸依處。只有在正覺才能學到正宗、了義的大乘佛法。在此順便感謝 平實導師及游老師的慈悲攝受,後學願盡未來際參與摧邪顯正、救護眾生的大業而努力。

以上是邁入正覺同修會前之心路歷程謹記之。

南無阿彌陀佛!


(註一)這個真正「不生不滅」道理,是後學進正覺同修會修學後才瞭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