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5001-1-50.
正覺電子報 般若信箱第6輯
一、後學剛學佛法,之前是一貫道,雖然知道明心見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見性的定義是什麼?請為後學釋疑,謝謝!
答:明心與見性,在 平實老師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學次第》、《平實書箋》、《宗通與說通》、《禪—悟前與悟後》等書),讀者可以自行請閱。今略答如下: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實心、實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如……(此一心有諸多不同名稱),也是禪宗所謂的破本參或破初參,或是俗稱的開悟。此心是有情眾生生命之最初與最後的根源,證得這個無形無相人人本有的真實心,便能如實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別、思惟、覺觀的心,不是能聽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時還能觀照分別的心;而且能夠時時刻刻觀照此心,確定此心是真實不滅的本來面目,也是《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心;也能夠現觀此心藉緣能生萬法,與蘊處界及一切萬法非一非異,現前領受阿賴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識等體性。明心時不但可以親自體驗此心的體性及運作,亦可隨時隨地照見其他一切有情此心的運作,親自觀見中道實相而不墮一異俱不俱等邪見中。
而見性指的是眼見佛性(「佛性」一詞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禪門裡面所謂的重關(即第二關之意;禪門的第三關則是牢關)。真如是本體,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備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雖從真如而來,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與真如非一非異(譬如燈之與光)。真如無形無相,不可眼見,佛性雖然也是無形無相,但卻可以眼見(《大般涅槃經》 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識由一切有情無情身上照見自己的佛性,方可稱為見性之觸證,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見佛性者,皆不能稱為見性。眼見佛性者,若欲見時,隨時能見;不欲見時,則可不見。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顯現,所以佛性雖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為空有兩邊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兩邊,見性的當下就住在中道實相之中,不會像明心之人比較偏向空的一邊。從此以後,可以時時刻刻體驗真如和佛性的運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實感,頓時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脫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觀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見性,則六根一時俱見,亦即眼能見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見佛性;此時就會看到佛性與感覺不即不離,佛性和感覺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卻不是感覺之性,不是我們一般人妄覺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話,這種眼見佛性的境界就會永不退失。
欲求眼見佛性者,須具三種資糧:定力、慧力、福德因緣。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識無法相助,十方諸佛現前亦不能助其眼見。眼見佛性之親證,不易勘驗,唯證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藉口說手呈其自心藏識的運作即能驗其虛實。勘驗者唯能依據被勘驗者所描述見性之情境而判斷,不能藉被勘驗者之眼根而檢驗之,故說極難勘驗。
在明心的階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見地永遠不會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為他悟得真實,所以身見(以色身為我)、我見(以能覺知、能覺照之心為我)會斷除,疑見、戒禁取見隨後也就跟著斷,從此永不入三惡道。但是見性的階段不一樣,會隨著定力的退失,而無法保任眼見佛性的境界。
明心見性之人,雖然已經證得真如佛性無生無滅的無生忍,但因尚未獲得盡智(一切後有永盡的智慧),即未斷盡一念無明,未斷盡貪瞋癡慢疑等修所斷煩惱,所以雖然得到了無生忍,仍然還要再輪迴。必須悟後歷緣對境去斷除一念無明之修所斷煩惱,才能獲得盡智,才能成為菩薩阿羅漢或進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輪迴。必須悟後漸漸的斷除第八識中累積的無數煩惱習氣的種子,再修學無量百千三昧,斷盡塵沙無明,才能於最後身菩薩的明心見性之時成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