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佛還是先度眾生?2psd.jpg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48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48集
正偉老師開示:先成佛還是先度眾生?

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阿彌陀佛!

首先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遊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現在各位所收看的節目是「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佛教正覺同修會將一些平常學佛人會感到有疑惑的問題收集起來,統一的為大家解說。今天所說的題目是:先成佛還是先度眾生?

佛弟子應該要先成佛,還是要先度眾生?在傳統的中國佛教當中,常常會有人感慨的說:「唉呀!世間需要幫忙的眾生這麼多,度他們都度不完了,自己哪有時間修行成佛呢?」那麼也有許多的祖師會說:「唉呀!自己的一生呢,為了要度眾生到處奔波,所以忽略了自己的道業。」乃至於到了自己往生的時候,還是一樣的感慨,說自己在菩提道上進步很小。

我個人也聽過,幾位過去非常有名的法師,雖然一生度眾無數,建廟籌款成績傲人;但是年老後,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痛哭。侍者趕快就跪著請問師父怎麼了。師父就哽咽的說出:「雖然這一生度人無數,名滿天下,著作等身;但是只有自己才知道,到了現在七八十歲了,道業卻一點都沒有進步!想到自己這一生很快就要走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大乘的北傳佛教如此,在重視個人解脫的南傳佛教裡面,也是這個樣子的。譬如說,現代泰國佛教裡面,在大城府有一位非常有名氣的法師叫作龍波篤,他的名氣很大,每天廟裡面都排滿了從遠方來拜見他的信徒,請求他的開示;他也幫忙信徒解決了很多的難題,不管是在修行上,還是在生活上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南傳佛法是修二乘解脫道,每一個人的目標就是要儘快的能夠修證入涅槃。所以,有人就問到了這一位龍波篤有關於涅槃的事,龍波篤就非常感慨的說:「哪有時間去修那個啊!眼前需要幫忙的眾生這麼多。」

這也反應出,大部分的佛弟子,都認為說度眾會浪費了自己修行的時間,認為說度眾跟修行是兩件相違背的事情。但是我們卻要講:這種觀念並不正確,而且錯得很離譜!這是因為誤解了 佛所教授的大乘佛菩提道,也錯會了二乘解脫道。可是,這不能夠怪學佛的大眾,因為這是上一代的師父們不明白修學的道次第,然後就這樣子傳下來了,所以學佛人才會有這種到底應該「先修行成佛再來度眾」,還是應該「先度眾再談修行」這樣的疑惑。其實依照 佛陀的教導,這兩件事情根本是一體的兩面,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向。

那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成佛是如何修行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 平實導師的著作《邪見與佛法》裡面得到非常完整的答案。

什麼是佛法佛法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一個部分是解脫道,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佛菩提道。什麼是解脫道?解脫道就是講如何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方法跟實證的行門,叫作解脫道。那什麼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實相—法界根源的親證,法界的根源就是指有情都擁有的真如與佛性。

佛法有三乘,其中聲聞乘以及緣覺乘完全是在講解脫道,只希望能夠出離三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三界輪迴。也就是說,解脫道教導我們如何把對於三界的貪著給修除掉。但是在能夠斷除三界煩惱之前,必須要先能夠見道,見道就是斷三縛結,要斷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其中最主要的關鍵就是斷我見。

一般人一定會認為五蘊十八界裡面有一個真實的法,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是不壞的本體。通常大部分的眾生都會去認定自己的意識心,把意識心的種種相貌當作是真實的自我,譬如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見叫作身見,因為這個意識心,我們會認為祂好像是我們永恆的身體,所以叫身見。因此,想要證入聖果的第一個最起碼的條件,就是要能夠斷我見、身見。能夠斷我見就能夠證得聲聞的初果,這也是所有佛法的基礎,是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的共同法。斷了我見之後,才有能力去取證二三四果,也才有能力去求證大乘的證悟;如果沒有以斷三縛結為前提的話,那麼修學佛法始終都只能停留在凡夫的外門修行。也就是說,佛法的實證以斷我見為起點。

然而斷除我見之前,他必須要具備長遠劫的修行,在一萬劫、十萬劫、百萬劫當中,去修集無量無邊的福德因緣,使自己的福德累積到一個程度,才有可能證得初果。否則,即使親自值遇了諸佛,也會見面不相識;或者內心對於 佛有所懷疑,最後這個三縛結就是斷不了,無法進入初果。大家想想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些人遇到了 佛,直接成就了大菩薩,乃至於證得了二三四果;但是,有更多的人呢,他們也常常見到 佛,但是並不相信 佛的說法,所以最多就是結一個善緣,未來能夠往生天界享福,距離證果還差得很遠。那要請問大家囉:為什麼同樣是親自聽聞 佛說法,有的人可以證果,有的人卻不行,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過去多生多劫以來福德善緣的不同。

那什麼叫作福德善緣呢?就是說我們在佛法中的努力,以及在人天善法中的努力;也就是過去生我們對於佛法的修證,對於正法的弘揚所培植的福德功德,還有我們對於眾生,在眾生的身上所培植的福德等等,這一些都是我們求證斷我見的基礎。他必須是福德功德都已經具足到一定的程度以上,這個人對於佛法的信受、理解的程度以及眾生與他之間善緣的深厚,才有可能作得到的。因為,前面所說的條件如果有所不足,則這個人此生修道就必定會多所惡業障礙,到處都是障道的因緣。也就是說,即使是要求證菩提的初果須陀洹,尚且必須要在無量生當中利樂眾生、服務眾生,與眾生結下善緣;那就更不要講說想要修學更上一層的佛菩提道、要成佛了,那更是要用上三大阿僧祇劫來累積各種的福德善緣。

聽到這一邊,如果我再請問各位同樣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先成佛,還是要先度眾生呢?相信各位心中的答案都很清楚了!正確的答案就是:成佛修行的過程就是度眾生,要在度眾生當中漸漸的完成了自己成佛的修行,這兩者根本是一體的兩面。或者我們換一種說法:什麼叫作度眾生?為什麼今天我們能夠度得了這位眾生,而那位眾生卻不肯被我們度?為什麼這位眾生願意被我們度,另一個卻完全不信任我們?我們來講一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在《雜寶藏經》裡面說到:有一次,佛出去托缽遊行,在到了居荷羅這個國家,就在路上路邊的一個樹下坐下來;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名字叫作迦旦遮羅,她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奴婢,這個時候她正提著水桶在路邊的水井上面打水。佛就告訴阿難:「你去跟那位老太太要一點水來。」然後阿難就這樣子做。這個時候呢,這位老太太聽說 佛要跟她要水,她就自己擔著水的這個桶子,然後到了 佛的面前;一見到 佛她就直接衝上去,緊緊的抱住 佛。這時候阿難要遮止,這時 佛就說:「莫!莫!不要遮,不要遮,不要擋她。這一位老太太在過去的五百生當中,都曾經作我的母親,所以到了今生,她愛我的心並沒有改變,因此看到我,就忍不住要衝上來抱我。如果現在你不讓她抱我,那她的血就會從她的臉上流出來,七孔流血,然後就死掉了。」這位老太太緊緊的抱著 佛,非常的開心。

然後,佛就跟阿難說:「你去把這一位老太太的主人找過來。」然後主人來了,他也是佛弟子,頭面禮佛然後站到旁邊。佛就跟這位主人說:「請你釋放這一位老太太,讓她能夠跟著我出家。如果她能跟著我出家的話,她將會證得阿羅漢果。」那這一位主人也很開心的就讓這一位老太太跟著 佛去出家。佛就告訴阿難說:「你就帶著這位老太太,去找這個波闍波提,然後讓她度她出家,進入比丘尼僧團。」結果這位老太太果然出家不久之後,就證得了阿羅漢道,而且是比丘尼當中善解經義之第一人。

這時候,教團當中諸位比丘大家就覺得很奇怪,然後就問 佛說:「世尊啊!這是什麼緣故?為什麼這樣的一個老太太,是別人的奴婢,可是跟著你出家之後,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佛就解釋了,說:「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我已經出家學道,然後證得了阿羅漢,可是這位老太太當時雖然證得了阿羅漢,卻在僧團當中辱罵賢聖,隨口罵別人這個比丘尼說:『唉呀!妳這個小婢!小婢!』所以因為這個緣故的原因,她今生就要作別人的奴婢。她在五百生當中呢,常常的作我的母親,可是非常的小氣,阻止我布施,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今生她就會生於貧賤。我不但今天幫助她離開貧賤,過去生也是如此。譬如說,以前在波羅捺國,有一個貧窮的人家,母子相依為命,兒子去幫別人工作,賺到了錢來供養母親,兩個人就這樣子互相依靠著度日。當時那個兒子跟母親說:『媽媽,我想跟這一些商人一起到遠方去做生意。』然後母親也答應。在兒子離開之後,剛好有盜賊來,把錢財都搶走了,然後並且把這個老媽媽,帶去這個市場裡,當作奴婢賣給人家。那位兒子回國之後,到處去找他的媽媽,然後想盡辦法準備錢財,把這個媽媽贖回來,然後兩個人又這樣子共同的相依為命。當時那一位被人家搶走的老媽媽,就是現在的迦旦遮羅,那個時候的兒子就是我的過去生。所以我在過去生當中,已經常常的與這一位這個老母親相依為命。」

那我們可以想想看:為什麼這位老太太她進入僧團之後,能夠快速的證得阿羅漢?我們可以說是因為她過去生就已經常常的修行,已經證得了阿羅漢了。因為過去生當中小氣,阻止別人布施,所以今生的果報就是貧賤;因為過去生當中隨口罵別人,特別是罵到賢聖僧(殊勝的比丘尼僧),隨口叫人家是小婢,所以今生她就得來作奴婢。這就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絲毫都逃不掉。

可是今生的 佛陀在度這一位老太太的時候,這個叫作度眾,沒錯吧?這樣的一個度眾,對 佛而言,有沒有妨礙祂的修行呢?沒有!或者說度眾正是 佛的修行,修行就是在度眾。所以,度眾跟修行,彼此之間有沒有互相違背的地方呢?根本沒有嘛!它是同一件事的兩個層面。

我們可以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那麼度眾,什麼叫度眾?為什麼今天這個老太太願意跟著 佛修行,願意信受 佛所說的法,然後很快的可以證果?不是因為這一位老太太特別的聰明,或者說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因為說,她在過去生當中,已經跟 佛多所結緣。大家可以想想看,五百世的母親啊!或者也可以這樣講,就是因為 佛在過去生當中,跟這一位老太太結下很深的緣,所以今生在 佛成佛的時候,這一位老太太就能夠快速的證得阿羅漢果。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說,其實今天如果說我們去度眾,所度來的眾生,是什麼因緣會被我度呢?是因為我聰明嗎?還是因為我的修行好嗎?都不是!所有能夠被我們所度化的眾生,都是像這樣子,長久以來就是我們的親眷,彼此互相有非常非常深的緣份。

大家可以再想一想:在 佛的本生故事裡面,大部分的時間,佛並不是在講經說法作大法施;本生故事裡面到處充滿了,佛與某某眾生,比如說跟阿難、跟迦葉、跟舍利弗,互為兄弟、互為父子,甚至互為這個母女等等等等。是已經累積了無量生當中彼此的善緣,所以今生這一些聖弟子們,才能為 佛所度,而且迅速的證得果位。

在 佛的本生故事裡面,我們還可以整理出來一個法則:在 佛身邊與 佛越親近,能夠被 佛所度的這一些大弟子們,都已經在過去生當中,不只一二三四五生與 佛結緣,而且是在無量生當中都已經跟 佛結下甚深甚深的善緣。有的時候我們看 佛的本生故事,甚至會在想:怎麼這些故事裡面,始終出現的都是同一批人?這一批人呢,他們在 佛成佛的時候,就成為 佛身邊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而且好像他們的修證都特別好,也就是跟 佛緣越深的,修證就越好越深。

這就是 佛用祂自己的本生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度眾。度眾就是修行!所謂的修行就是在與無量的眾生結下善緣,而未來我們成佛的時候,這無量的眾生就成為我們佛國當中最擁護我們的核心弟子;這一場佛事,整個成佛的事業,就靠這樣子成就的。

好,所以我們最後的結論:修行與度眾是同一件事,不是兩件事。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一邊。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