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佛才能進步.jpg  

因為白天的時間有限,只能抽空觀看親教師們在電腦上所播放的「正覺電視弘法」,也順便整理轉寄給一些菩薩們還有在世間法上流連徬徨的朋友們。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單元,其中一個題目「為什麼學佛總是沒有進步?」是正偉老師的開示,立刻吸引了我的眼光。這一輯的內容,對於正覺的菩薩們來說雖是老生常談,因為 平實導師以及所有的親教師們多年來對於修學佛法的方向與次第都諄諄教誨;然而對於淺學如余,卻讓我更明白「怎麼樣學佛才能進步?」末學把此輯一些重點摘錄下來,是希望學佛路上走得很辛苦的人以此為修學參考,期能順暢的學佛,而使道業進步神速。

以下是正偉老師的部分開示摘要:

「大體上說起來,在佛法上面的進步要依靠四個條件,齊步前進才可能作得到。這四個條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腳,一定要齊頭並進;哪一支腳長一些或短一些,這一把椅子都會搖晃不穩,我們一坐上去就會摔下來。

學佛要進步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須要在正確的佛法、在正法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當中每一個階位的修行,它都必須要具有相對應的福德,差一點點都不行。學佛久了以後就會發現,福德其實是最難在短時間裡面培植具足的,因為要培植福德,它是需要因緣、需要時間。假如我們因緣很好,遇到了能夠幫助弟子解脫證悟的大福田,就要趕快去種、多多的去種。這一些福德,它會大大的關係到日後我們在佛法上的修證。很多人很聰明心性也不錯,可是在學佛的道路上就是難以前進,總是會被一些事物給障礙住,每當有了進步的因緣來了,就會冒出一些事讓我們無法前進修學,這就是福德不足。如果福德不足,那後面的三個條件都不用再看了;因為福德不足的人,他甚至遇不到 佛、遇不到正法住世、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出世弘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福德因緣差,那就一定不可能斷結而證果,最多只是修學一些未來生的福報罷了。

第二個條件是「定力」,一個佛弟子如果心亂亂的,弟子自己都克制不了自己的心,在那邊胡思亂想,那就不會有多餘的心思去思惟法義,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用功。我們的心總是在五欲法塵上面打滾,被五欲之繩給綁住了自己都還不知道。……

因為五欲已經變成了我們根深柢固的習氣了,意識雖然想要改變,但最後終究是下不了決定。因為我們整個的心都已經被五欲的枝葉所占滿了。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自己一定得要具備一些基礎的定力,至少要能夠讓自己的心不亂。在現在的社會想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在正覺講堂,我們一進來禪淨班就開始學習無相念佛,將自己所有的念匯歸入憶佛的念,用這個法門當作是我們的行門,天天練習、時時鍛鍊,配合上福德的培植、慧力的增上。修學無相念佛的同學可以在半年、一年、兩年半的課程當中,將定力培養上來。從欲界定的定力一直提升到未到地定的定力,我們培植定力但是不入定境,所以外面道場所難以成就的這種定力,在正覺講堂反而是一種基本功,一種基本的要求。

至於「慧力」這是現代末法時代學人的悲哀與痛苦。所謂末法時代是指雖然到處都看得到佛寺、看得到出家人,好像處處都有佛法可以學,但是真正正確的佛法卻很難得到,能夠幫助我們斷結證果的正法更是稀有難遇。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錯誤的佛法,或是披著佛教外衣的那一些邪法外道法充斥在坊間,只要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努力了一輩子但始終都沒有進步,甚至是走入了邪法之門,反而種下了下一生的三惡道種子。

還有一個部分就是要除我們的「性障」,這個部分其實它是屬於福德的一部分,但是因為特別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我們把它獨立拿出來。性障簡單的來說,就是對於欲界、對於三界的貪愛——又叫作五蓋障。由於有這五種蓋障,使得佛法的光明無法照射進我們的心,使得我們無法離開欲界,必須要不斷的輪迴。這五種蓋障大致上來說,就是貪欲蓋、瞋恚蓋、昏沉睡眠蓋、掉悔蓋以及疑蓋。」

除此,正偉老師又轉述了 佛陀所說的真實故事,用此說明 佛陀教導我們學佛所以能夠快速進步的原因,讓各位自己來體會一下,為什麼我們學佛難以進步?其中的關鍵到底在哪裡?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大意如此:

「世尊在世的時候,教團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槃特。佛在舍衛國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槃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於是 佛就叫五百位阿羅漢,輪流的去教導周利槃特。但是三年過去了,槃特連一句偈也背不起來,所以整個舍衛國裡面,大家都曉得槃特的愚笨。

所以呢,佛就帶他到一個安靜的房間,拿了一支掃把給他,然後要槃特唸誦「掃地」,把這一句話當作一首偈。槃特從此之後呢,每天就是拿著掃把掃地,口中就唸誦著掃地、掃地、掃地。佛告訴他:「你年老出家,現在會唸這一首偈還不夠,你要觀察自己的,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總歸為心的一業。要去看一看它們是如何而起、如何而滅?觀察上天堂、下地獄、入涅槃都是由於它們所生起的啊!」這樣子幾天後周利槃特忽然明白了,原來 佛要他去掃地,就是要掃除心中的結使與纏縛;所以自此之後,他就努力的去除三縛結、去除五下分結、去除五上分結,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相反的,提婆達多算是非常聰明的弟子,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提婆達多就證得了三禪。可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到自己要異想天開、要害死 佛、要自己取而代之。那為什麼這兩個人的情況會像這樣子呢?佛陀又解釋了,其實早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經種下了這個因。

提婆達多過去雖然聽聞我所說的經多達六億品,可是他的嘴巴雖然說好啊!好啊!可是他作出來的行為,卻是違逆我的教導,並沒有把它付諸實踐,所以他死後入太山地獄,也就是第七層地獄。而周利槃特比丘呢,雖然他只聽了我一句話,但是卻歡喜奉行,以此度化眾生。一個人如果有言無行,就好像拿著膏藥貼在自己的眼睛上,自己遮蓋了自己,這個只能叫作小人之智。如果一個人呢,他的言行一致,就如同日月光明,這才是大人之智。菩薩們行布施波羅蜜、行佛法就應該如此。

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是適應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根性,所以會有不同的法門。重點是能不能夠利用、能不能夠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法門,然後歡喜奉行。就如同周利槃特,我們會發現周利槃特他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甚至在過去生當中,他就一直不是聰明的人。可是他願意相信 佛所說的法,哪怕只是聽到了一句,甚至連一句都背不起來,他卻非常的歡喜奉行而且付諸實現。因此在過去生當中已經是如此,在今生當中呢,他就跟著 佛成就了阿羅漢果。

提婆達多呢,在過去生當中他就已經是一位聰明的人,甚至呢比過去生的 世尊都要聰明。在《六度集經》裡面,世尊常常講述:過去的提婆達多是多麼的聰明,遠遠在 祂之上;可是由於心性不正,由於不願意相信 世尊所教導的法,所以即使聽完了 世尊六億品的教導,因為他沒有辦法付諸實現,仍然到頭來是一場空;而且謗佛、謗法,最後只好下地獄去承受這些果報。

我們也會發現今生學佛如果有成就,不是光靠今生的努力,他必須是多生多劫以來福德的累積,所以我們把學佛的四個條件裡面,福德放在第一位。」

從上述正偉老師的開示,以及 佛陀的本生故事中,我們不難體悟:道業進步快速的原因就是:對於善知識的教導必須「歡喜奉行而且付諸實現」。白天有空觀看有「真參實修」的「親教師們」所開示的「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就能了解菩薩的修行應該如何正確行走;如果白天要上班或事情繁忙無法觀賞的菩薩們,不妨利用空閒上網細看;在看完過來人所傳授的佛法修學經驗,於聽聞之後,務必如理的思惟而獲得正確的「解信」,然而在這「末法」普傳「相似佛法」的時代裡,要如理的解信並不容易,然後確實付之履踐,這樣學佛才會有所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