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佛法-0524.jpg   

怎樣的人最快樂?

答案是:「我」愈小的人愈快樂。

 

家弟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五個小孩就他一個男生,三代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真的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當然,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期望本身就是一種包袱,加上他愛冒險,崇尚自由的個性,讓他從十七歲以後就變得很不快樂,成年後和父母更是咀齬不斷,他明知忤逆不應該,很想做個乖兒子,孝順父母,但不知怎地,生活的模式自然變成生氣→頂嘴→懊悔的循環,家父家母覺得委曲,舍弟也有苦難言,這樣算一算,這個叛逆期持續了快二十年。

 

之後輾轉經歷父親、阿嬤往生,兒子和他一樣叛逆,失業三年等困境,家母為他操煩不已;就在人生最低潮時,老弟走進正覺講堂學法,並放下身段進入一家血汗機構任人差遣。近日和他談心,我告訴他:「你現在是全家最有公信力、最受歡迎的人,大人、小孩都喜歡你,孩子們說你不像大人,老媽媽也說你是孝子。」

 

我問:「你最近如何和老媽相處的?」

他答:「生活上的事都由他決定,任他差遣。」

我問:「就是甘心做她的手腳嗎?」

他答:「對,她的事就是我的事,以媽媽的需求為第一考量。」

我問:「以前,總是會頂嘴,現在為什麼不會了?」

他答:「因為頂嘴無用,只會破壞彼此的緣,讓氣氛更差,不頂嘴可以讓她聽得進去我說的幾句話。」

我問:「你想攝受她?」

他答:「對!別人有需要就給他,把自己放在最後面。」

 

從和家弟的談話中,我被他的誠懇打動了,叛逆時期的他總是覺得:「我不被了解,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我覺得好痛苦!」,心中只有「我」,「我」很大隻,所以每天都不快樂。

 

現在他覺得導師、親教師、講堂的師兄弟和家中同修,甚至是一直磨他的同事都是學習榜樣,他一直在學習如何隨順他人的需求,剛開始有很大忍耐的成份,尤其是遇到身體疲累不堪時最難忍,但隨著學習正法愈久愈堅信:「以自我為中心的日子根本無法解決心中的苦。」因為「我」是五陰假合而成,隨著內外因緣變異而遷流不息,且虛妄不實沒有永恒的自體性,若沒有如來藏不離不棄的恒順「自我」,哪還有「我」的存在,除了智慧上的觀行外,加上在血汗公司掙錢及擔任義工修除性障,讓他順受現有的一切,對母親、對孩子、對不合理的人事物都能以同理心去對待他們。

 

老弟現在心裡想的不是「我要什麼?」而是「你要什麼?」,他的「我」愈來愈小,整個人心平氣和,讓人感覺很舒服,難怪孩子們會說他不像大人,因為他不會以「我最大」的心態來要求孩子,反而是蹲下來了解孩子們的需求,媽媽也說他是孝子,因為他總是「順」著母親。

 

怎樣的人最快樂?

答案是:「我」愈小的人愈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