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念佛.jpg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01/book1001-2.htm  

念佛應當從有相到無相,由權宜入實相。是故念佛人應當了知念佛有三種: 

一、念化身佛:即佛說阿彌陀經所載持名念佛。若得持名念佛三昧,感應時即見阿彌陀佛化身。 

二、念報身佛:即觀無量壽佛經所說十六觀之修法。若得觀想念佛三昧成就,便見阿彌陀佛報身莊嚴相好,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乃至極樂世界之依報莊嚴。 

三、念法身佛: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憶佛念佛」無相念佛。若得無相念佛成功,因「憶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者,但發至誠心、深心、迥向發願心,必可得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也。若未見性,但能善解方等經典之義趣,而於第一義,心不驚動,迥向往生者,可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中生也。雖未見性,亦不解第一義,但能不謗大乘,深信因果,而發無上道心者,亦可得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下生也。(註一)

 

但上品下生人在極樂世界修行時間極長遠,所得境界亦復遠遜於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行者當自審察。

 

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若無更殊勝之法門時,當「老實」持名念佛。若有勝於持名念佛之法而有幸得聞,當求殊勝之法,以求上品上生;莫以上品下生或中、下品往生為足。心大之故所見則大,謂之大念見大佛,非大聲念佛也。

 

又:念法身佛非僅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一法,尚有多法亦屬念法身佛,皆是無相之念佛法門。限於篇幅,僅舉佛藏經(大正藏、經集部第二卷)所載部份經文為例,可窺一斑:

 

「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無質量也)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空、畢竟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如是法中,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是則名為修習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貪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

 

另請參照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07/book1007-3.htm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  平實導師 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